果敢资讯网
标题:
明清时期缅甸与中国的关系[转载]
[打印本页]
作者:
果敢林枫
时间:
2016-5-20 02:51
标题:
明清时期缅甸与中国的关系[转载]
明清时期缅甸与中国的关系 我国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的军队入侵我国云南边境,引起了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对双方的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直接牵涉到两国边境的沿革史。 公元1531年,缅甸东吁王朝的莽瑞体继承王位后,即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到1551年莽瑞体死时,东吁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1551年莽应龙继位东吁国王,1553年起进兵上缅甸。1555年 ,莽应龙的军队攻占阿瓦,灭阿瓦王朝,接着继续北进,给中国云南边境造成了威胁。 明初,明政府在云南极边之地设有六宣慰使司,即孟养军民宣慰使司 、木邦军民宣慰使司 、缅甸军民宣慰司 、八百大甸军民宣慰使司 、车里军民宣慰使司 、老挝军民宣慰使司 。当时明政府授与当地上层分子以宣慰使的职衔,这些土司则接受明王朝的封号,服从云南三司 。由于这些地区都在西南边,明王朝的统治是鞭长莫及,当地土司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因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一些宣慰使司如缅甸、八百、老挝,实际上成了独立国家。 由于东吁王朝的侵袭,到1575年,木邦、蛮莫都已处于在缅甸控制之下。万历四年 ,缅甸又大举进攻孟养。面对缅军的入侵,孟养土司思个边积极准备抵抗边向明王朝的地方政权告急。
金腾屯田副使罗汝芳得到报告,要求思个坚守待援,同时准备部署军事行动。他用重金招募往来于中缅边境的商人,派他们深入缅人控制地区,侦察其山川道路、兵马粮响等情况,又传檄邻近的各土司依期增援孟养。在摸清缅军方面的情况后,即发兵前往增援。十二月,官军到达腾越(今云南腾冲)。思个得知援军即将赶到相当高兴,命令手下头目乌禄刺率一万多人马深入缅军后方,绝其粮道。他自己则率兵埋伏在戛撒地势险隘之处,引诱缅军深入。缅军果然进攻戛撒,思个坚壁固守,不与之战。缅军欲进不能,粮道又被截断,陷入了困境,"饥甚,以摄金易合米,始屠象马,既剥树皮,掘草根,军中疫作,死者山积"。走投无路的缅军只得向思个求和,遭到拒绝。思个派出使者,要求援兵迅速赶来,歼灭缅军。但是,当时的云南巡抚王根本不谙边情,对于抗击缅军入侵采取了消极的态度,害怕"兵兴祸速",急忙传罗汝芳,不准他发兵增援思个。"汝芳接檄愤恨,投债于地,大骂而罢",只得撤兵。思个久等而不见援兵来,大为失望,又得知陷于困境的缅军逃跑,"率兵追之,且追且杀,缅兵大败,生还者什不一二"。缅军这次进犯孟养虽然遭到惨败,但是,明王朝的政府军未能增援思个,全歼入侵的缅军。缅军不断入侵,已经控制了云南边境的许多地区,但是明王朝对于云南边境的军事形势却昏昏然,既没有支持边境地区积极抗击缅军进犯的土司,也没有采纳有识之士的建议。 由于明王朝对东吁势力的扩张采取了姑息政策,不加强边防,
这就使云南边境的抗缅爱国土司陷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处境,而缅军则得以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万历七年 ,缅军再次进攻孟养,"思个以无援败,将走腾越,中途为其下断执,送瑞体","不屈遇害"。于是,缅甸"尽并孟养地"。至此,孟密、木邦、孟养等大片土地都沦于东吁王朝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明王朝还是没有采取积极的反击措施,相反,万历八年 ,云南巡抚饶仁侃又派人去招抚缅甸,但是缅王不予理睬。明万历九年 ,缅王莽应龙死去,其子莽应里继承王位。他继承王位后,继续竭力向北扩张。 可以说明代时期缅甸与中国的关系相当不乐观。清朝前期也多次派兵出征缅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学士傅恒督师入缅,缅甸国王孟驳惧而求和。双方议和之后,缅甸派使节朝贡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国。1790年,清廷派遣使节前往缅甸封孟云为缅甸国王。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