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他坑领导坑了四年,直到坑没了国家才追悔莫及! [打印本页]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9 15:45
标题: 他坑领导坑了四年,直到坑没了国家才追悔莫及!


作者:我方团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嵚。

明朝政治的一大特色,便是成熟的文官体制。

这体制的最熬人处,就是层层高不可攀的阶梯,辛苦的攀登之路,更是炼狱般的苦熬。能从中脱颖而出的,全是历经锤炼的高手。

翻开明朝历代名臣的履历,便可知道其中的心酸。从科场登弟的愣头青起,就几经摔打磨练,不是在翰林院的清水衙门里苦熬青春,就是在老少边穷地区摔打历练,前行路上的每一步,既有明枪暗箭的风险,更是千军万马争独木桥的血战。你踩我踢的玩命互掐,那更是日常运动。待到如愿以偿,成为执掌朝纲的干臣,基本都已满头华发。诸如严嵩,高拱,徐阶,张居正这类风云人物,或忠或奸,但宦海一路,都是这般艰辛熬过。

但同样一条奋斗路,明朝崇祯年间的内阁大学士魏藻德,却走得十分轻松愉快:他崇祯十三年中状元后,仕途就一路飙升,不到四年时间,即官居内阁首辅,成为大明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云人物。其升迁的火箭速度,前代各路明朝臣工若泉下有知,必然十足的羡慕嫉妒恨。

如此精彩表现,好比一个神功炼成的绝顶武神,轻轻松松就踏平所有障碍。但魏藻德有这般奇迹,还是因为有外力帮忙:崇祯皇帝的恩宠。

在一生凄凉孤独的崇祯皇帝眼里,这个叫魏藻德的好干部,真是满满正能量的存在。


一:天赐崇祯的大宝贝
崇祯皇帝朱由检发现魏藻德这个宝贝,还是崇祯十三年的殿试时。

当时的情景,仿若一位三十岁却已历尽生活磨难早衰的苦命怨妇,在冰冷的尘世间,邂逅了一位柔情贴心的美男,从此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水晶之恋。十分的生动浪漫。

那些年崇祯皇帝的生活,就是一轮轮悲苦的雨雪风霜:北方的老对头后金,已升级换代成“大清国”,破坏力更加倍凶残。稍微组点兵力打过来,就把北方的威严防线砸得粉碎。看上去很彪悍威猛的大明军队,不是被人追着揍,就是被揍得躲猫猫。人家饱掠完了大摇大摆撤退,都不敢露脸送个行。

就连一直被明军追着揍的中原农民起义军,诸如张献忠罗汝才这些流寇,此时胆气也跟着壮,打仗的水平更刷刷的涨,竟也常追着明军揍。后来闹出最大动静的李自成,这时还不太成气候,只有千把人几条枪,却也不再一打就跑,竟能硬碰硬的死磕。外加山东河南轮番的大灾,纷至沓来的内忧外患,闹得崇祯帝心急如焚。

但瞧瞧烂透的官场,崇祯帝的心中,却更是冰冰的哇凉。火烧眉毛的关口,一群满脸忠诚的干部,却还在玩命的互掐猛斗。敌人来了躲猫猫,坑起同僚大臣,却比赛似的神机妙算智如泉涌。好不容易有几位能干活的大臣,平日都是边干活边挨骂,一边扛事一边被坑。典型巨鹿大战里壮烈捐躯的卢象升,浴血奋战的时候,就被人骂成通敌汉奸,巨鹿决战还没打,精锐就被上司杨嗣昌调走,最后他亲率五千残兵死磕数万八旗,杀得天昏地暗。可直到壮烈捐躯,尸体却被政敌扣下八十多天不上报,可谓被坑死到底。

而发展到崇祯在位十年左右,这个大明官场的坑人水平,也更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就连崇祯本人,一不留神也亲自被坑:崇祯曾经最寄予厚望的“爱国青年团体”复社,只花了六万两白银上下行贿,就借崇祯之手,轻松弄垮了正卖力干活的铁腕阁老薛国观。把庸碌贪鄙的周延儒扶上首辅宝座,而后玩命推行令复社赚小便宜朝廷吃大亏的各类国策,等于给已经水深火热的朝局,结结实实再泼一盆热油。

现实如此残酷,崇祯帝也十分齿冷。甚至越发有了怨妇的性子:每年都会下很多诏书,每个诏书里都在反复表白自己很辛苦,各位大臣太让自己失望,其语气之悲苦,言辞之凄惨,令后世心肠软的历史票友们,也常忍不住抹一把辛酸泪。

但凄苦的崇祯,也许其他能力比照列祖列宗都差距极大,却也遗传了朱明王朝一样好品质:坚忍不拔。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决不能大明亡在自己手里:官场糟透了,那就跳开这帮人的掣肘,自己亲自选拔能臣。

于是崇祯十三年的科举,就出现了奇特一景:崇祯皇帝亲自出面把关,连续考察了四十八个学子的试卷。然后再把这四十八位才俊一股脑叫来考核。放大镜似的验看,非要找出一个杰出人才不可。

这次考核的方式,是加试一道考题:灭贼雪耻。而且答题方式突击灵活,可以直接口述,不讲八股格式,不怕错字扣分,想到什么说什么,言之有理就好。

这新型考法,却似一个高难度瓷器活,当场震傻了四十多个学霸。有瞬间紧张的脸色苍白甚至昏厥的,有立刻闭嘴装哑巴的,还有的自作聪明,高谈阔论没几句,被崇祯一顿反问句立刻问傻,也有的壮着胆子吭哧几句,却自己都前言不搭后语的。这些平日里各种风流的才子们,此刻却各种丑态百出。

正当崇祯皇帝失望的脸,眼看要黑成猪肝色时,一句不紧不慢的表述,却立时令他听得满脸油光:使大小诸臣皆知所耻,则功业自建。说话的人,正是考生魏藻德。

循声望去,只见这位是年三十五岁的青年,生得满面俊朗,举止落落大方,谈吐更字正腔圆,声音温暖洪亮。端庄稳重的仪态,满满透着亲切,富有磁性的声音,字字敲响心坎。满满的魅力,当场就无法挡。

见皇帝正注目自己,魏藻德却不慌不忙,又十分淡定的自我介绍:我就是三年前曾经在通州上城抗敌的魏藻德。

这番话却又更像一阵重重的雷电,崇祯皇帝的心扉,被猛烈的一震:他清楚的记得这桩旧事,那是崇祯十一年的十月,清军重兵威逼通州,通州地方官集体逃遁,生死时刻正是这位叫魏藻德的举子挺身而出,带领军民上城抵抗。事后他也曾颁布诏书,全国嘉奖此事。原来这位传说中的先进青年,此刻就在眼前。

仿佛一阵春日的细雨,刹那间温润了崇祯皇帝干枯已久的心田。怀着蓬勃汹涌的满心欢乐,崇祯皇帝当场拍板:魏藻德,状元。

虽然入清以后,很多研究者也纷纷吐槽:魏藻德殿试时的答卷,论水平讲非常差,中个进士都格外勉强。仅因几句话就坐实了状元郎,实在顺利的荒唐。

但崇祯皇帝却绝不这样想,一见倾心后,他看到的是一个目光锐利,文思敏捷,且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才俊。只要好好培养,将来必成栋梁。

崇祯皇帝对魏藻德的这个判断,并非因为初见时的热情冲昏头脑,相反有些确实是正确的。

有明一代的状元中,魏藻德的能力特长,都是十分特殊的一位。不止是长的好,口才更是特别好。最擅长辩论词锋,谈吐水平十分高。多么尖锐的问题,都能叫他在和风细雨中,巧妙说得对手心悦诚服。有些明朝遗民的笔记里甚至说,明朝能在这个本事上和他较真的,只有弘治中兴时代以“尤侃侃”著称的谢迁。

俊朗善谈的魏藻德,入仕之后更令同僚交口称赞的,更有极好的群众关系。最早做修撰的时候,不但任劳任怨,多劳多干,还十分擅长调解同事矛盾。特别令崇祯皇帝感动的是,不但同僚总说好,连阁老陈演都对他青眼有加,常当众把他夸成花。自从他入仕后,走到哪里就团结到哪里,工作氛围从此和谐。

当然最令崇祯皇帝坚定判断的,则是魏藻德一系列温暖的表现:此人的心思十分细密,揣摩别人心态的能力极强。领导的一个动作眼神,立刻就能心领神会,做出正确的判断。说话办事都十分符合心思。每当崇祯皇帝为国事忧烦的时候,就喜欢叫魏藻德独对,几句话讲完,就会说得崇祯心里暖洋洋,郁闷情绪顿时一扫而空。

如此心贴心的暖男,当然要格外宠幸:崇祯十六年就加封了礼部侍郎,且官拜东阁大学士,成了大明重量级的阁老。别人要奋斗几十年的人生,他三年就奋斗出来。这番火速提拔,整个大明三个世纪,都堪称空前绝后。

二:大宝贝原来是个坑
提拔魏藻德这件事,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令崇祯皇帝非常自鸣得意。比如崇祯十六年科举后,他给新科进士们训话时,还特意搬出魏藻德来说事。意思是你们好好干,加官进爵是转眼间的事。

而对这位宝贝状元,哪怕国家大事上,崇祯也常宠的不行:这时大明内外战争升级,军费开支激增,外加自薛国观罢官上吊后,大明在复社的鼓噪下推行起缺心眼的新财政政策,更闹得眼看就揭不开锅。崇祯皇帝也终于硬下心肠,逼文武百官捐钱。眼看一群皇亲国戚哭天抢地求饶都没用,魏藻德却挺身而出了,一番慷慨激昂演说,赌咒发誓说百官清正廉洁,打死都拿不出钱。结果真把崇祯再次感动了:你都说没钱了,那就是真没钱了。我相信你,大家别捐了。


但自以为找到真爱的崇祯却至死想不到,这个满满温暖的魏藻德,其实是个怎样龌龊的渣男。

如果说崇祯皇帝觉得,在魏藻德出现之前,他经常被大臣坑。那么真实的事实是,跟魏藻德相比,之前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根本不算个坑。

就以这魏藻德早年通州抗敌的壮举说,其实真正带领军民冲在一线浴血杀敌的,是当地贡生刘廷训,刘老英雄不畏枪林弹雨冲在一线,最终壮烈殉国。魏藻德期间只是在后面嚷嚷了两嗓子,刘老英雄殉难后又主持了葬礼,前后抢够了风头,领功的时候又带头跳了出来。外加他活动能力极强,上下一番运作,终于占上这个大便宜,崇祯心里先混了个脸熟。

而自从入仕之后,以他超高的情商,这让困难抢荣誉的投机本事,更修炼到炉火纯青。先是看准了朝中政治斗争的风头,顺利攀上了内阁大学士陈演这条线,从此俩人互推互赞,常在崇祯皇帝面前上演团结工作的感人戏码,外带里外密切合作,终于把老牌首辅周延儒成功挤兑走,坐稳了文官集团的领军位置。

上面这几件事,也都是政治工作中的常见套路,算不上大恶。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除了需要卖力整人,更要认真干活。而这一条,却恰是魏藻德的短板了。

当然对魏藻德来说,这还不算是个难事:会不会干活不重要,让崇祯觉得你很会干活且在努力干活就好。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每次遇到国家大事,先不要考虑应该怎么办,而是充分考虑崇祯皇帝想怎么办。前者魏藻德一窍不通,后者魏藻德却驾轻就熟。朝政的坏消息连串到来,魏藻德不慌不忙,仔细揣测,每次只要崇祯皇帝召见询问,都能准确捏对崇祯的心思,虽然解决不了啥问题,却一如既往,哄得崇祯皇帝高兴。

除了捏对心思外,魏藻德也更懂跟对人的道理。卖力的紧跟住阁老陈演,每次陈演有啥主张,他必然十分赞同。陈演想要整治啥人,他更是极力逢迎,卖力的帮腔做事。这陈演可不是个善茬,除了贪就是混,国家大事更是帮倒忙。这时李自成已经闹得大兵压境,京城危机万分,唯一能指望得上的办法,就是调辽东吴三桂部保卫京城。但就是这个救命提议,陈演却卖力拼命反对。魏藻德作为死党,自然也跟着帮腔。这么来回折腾,大明的黄金救命机会,也就无情的错失。

直到宣大都失陷了,陈演这才明白,自己捅出来一个多大的篓子。此人鼻子也灵,赶紧辞官撂挑子,先顺利办了退休手续。内阁首辅的宝座,也就由魏藻德接班。科举登第仅四年,就成为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如此奋斗奇迹,堪称明代第一。

但开创奇迹容易,坐稳位置却难。此时的李自成,已手握近百万大军,高歌猛进的朝北京城杀过来。


大权在手的魏藻德,也终于暴露了其无能本色。每次国家大事都充哑巴,再不见初见崇祯时慷慨激昂的风采,急的崇祯有次几乎是哭着恳求他:你还有什么主意,只要你说我一定照办。真个继续把这男神当救命英雄。可魏藻德只知道低垂着头,半句话也说不出。

但魏藻德却不知道,他已经错过了最后一次,可以救崇祯命的机会。因为这时候,兵临北京的李自成主动提出要和崇祯议和,只要崇祯能封他爵位,他就愿意罢兵修好,甚至可以杀到前线替明朝挡皇太极。这事咱在之前的文章里已经说过:李自成要与明朝和议,并出兵打清朝,崇祯为何拒绝?

但如此重大的政治责任,崇祯皇帝一个人实在不敢担,只好拉着魏藻德一起担,可天生属泥鳅的魏藻德,又哪里是担事的料,只是咬死了不说话。他不说话,崇祯皇帝也心里没谱,这事就这么黄了。崇祯皇帝最后一次续命的机会,也就黄了。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七日,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开始攻打北京城了,太常卿吴麟征心急火燎的跑进去报告军情,却被宫门外的魏藻德拦了下来:皇上洪福齐天,大明一定能度过劫难,你就别来添乱了。


俩天以后的清晨,崇祯皇帝自尽于煤山。魏藻德坑领导的宦海生涯,也就此落幕了。
三:直到最后追悔莫及


北京沦陷,崇祯自尽,悲情的现实,令许多明朝臣工都十分愤懑。宫里的柔弱宫女们争相自尽,以生命为这个王朝殉葬。还有如范景文等大臣也自尽死节明志。但作为京城里大明最高级别官员的魏藻德,反应却十分淡定。每天外面乱哄哄,他却悠闲的在家读书做画,逍遥自在。给农民军摆够了名士的姿态。

摆姿态的背后,却是精心设计的算盘:自己不过四十岁,又是名满天下的政坛大佬,还是大明的状元郎。这年富力强的名士,农民军还不得当宝一样供着?等着新朝开基,一统天下,自己荣华富贵的好日子,依然长着呢!

但农民军却没这么善解风情,魏藻德等了没几天,没等到农民军的热情邀请,等到的却是如狼似虎的兵丁。人家根本不稀罕这位所谓名士,人家稀罕的只是官僚们传说中的万贯家财。攻克北京的李自成,推行了残酷的追赃制度,严刑峻法逼京城的达官显贵们交出财产。内阁首辅魏藻德,正是他们眼中的小肥羊一头。




于是魏藻德人生中最黑暗也最无耻的一刻,就此大幕拉开:首先是被农民军绑了去拷问。这时他还心存幻想,反复辩解说自己愿为农民军效力,捎带添油加醋,大骂崇祯皇帝无道。如此深情款款的表白,立刻换来农民军大将刘宗敏俩下响亮的耳光:崇祯皇帝点你当状元,不到五年就把你提拔成内阁首辅,他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然说他无道?

对这不要脸的人,农民军也真不客气,关起来严刑拷打了五天,夹棍等酷刑用到手发软,把个风度翩翩的内阁首辅,折磨得没个人模样。就这样像挤牙膏一般,陆续从他家榨出了数万两白银。参考明朝官员的工资就知道,这个口口声声给崇祯皇帝表白自家穷,干了不到一年大学士的好干部,除了坑领导,也从来没少捞。

但对这些钱,农民军很不满意,于是魏藻德越掏钱,用刑越加剧,钱还没榨完,魏藻德就给打的脑裂,这位崇祯年间最后一位内阁首辅,就这样悲惨的死在了狱中。魏藻德的儿子,也随后被农民军活活砍死。

而这位坑了一辈子领导的官员,临终前悲愤的遗言,几百年间,或许依然令人警醒: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6-9 16:27
象魏藻德这样的人,当代不乏。郭伯雄、徐才厚、贾廷安······等,就是当代的魏藻德。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9 16:36
关键还在朱由检自己身上啊,那么多忠臣名将不用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9 23:54
鹤喻 发表于 2016-6-9 04:36 PM
关键还在朱由检自己身上啊,那么多忠臣名将不用

朱家王朝就死在崇祯手里,他本来是好心,但是却办了坏事,把张居正遗留下来的内阁政治给破坏掉了,皇帝亲自主政,结果搞成一团糟。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9 23:54
同根相怜 发表于 2016-6-9 04:27 PM
象魏藻德这样的人,当代不乏。郭伯雄、徐才厚、贾廷安······等,就是当代的魏藻德。

是的,这几个狗日的直接动了国家的根本,造成中国军队一片黑暗。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0 00:25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9 11:54 PM
是的,这几个狗日的直接动了国家的根本,造成中国军队一片黑暗。

问题在于,他们是 谁选上去的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0 00:2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9 11:54 PM
朱家王朝就死在崇祯手里,他本来是好心,但是却办了坏事,把张居正遗留下来的内阁政治给破坏掉了,皇帝亲 ...

他是什么 都不懂 ,还什么都要管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0 00:42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9 11:54 PM
朱家王朝就死在崇祯手里,他本来是好心,但是却办了坏事,把张居正遗留下来的内阁政治给破坏掉了,皇帝亲 ...

关键是 ,什么都不懂 ,还什么都要管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0 01:0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0 12:25 AM
问题在于,他们是 谁选上去的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只是,我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0 01:2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0 01:07 AM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只是,我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用人很重要啊 ,用错了人可以毁了一切
作者: 独孤吉安    时间: 2016-6-10 05:15
人治的社会,再好再有才的人,跟着破环境都会被洗黑,环境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0 10:3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0 01:29 AM
用人很重要啊 ,用错了人可以毁了一切

是的,许多王朝的毁灭就是因为用错了人,才做错了事,导致国家灭亡。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0 10:38
独孤吉安 发表于 2016-6-10 05:15 AM
人治的社会,再好再有才的人,跟着破环境都会被洗黑,环境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你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再好的制度,最终也离不开“人”这个因素。制度是人订的,还靠人去执行,如果遇上的是一群素质不高的人,你再好的制度,他都可以钻空子。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6-10 15:03
独孤吉安 发表于 2016-6-10 05:15 AM
人治的社会,再好再有才的人,跟着破环境都会被洗黑,环境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在此网上,把大量用错人归咎于制度的网友,可谓 寥若晨星。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0 19:24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0 10:37 AM
是的,许多王朝的毁灭就是因为用错了人,才做错了事,导致国家灭亡。

很多时候 ,看人比做事中要,比如刘邦说的吧三个人集合起来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0 22:40
鹤喻 发表于 2016-6-10 07:24 PM
很多时候 ,看人比做事中要,比如刘邦说的吧三个人集合起来

是的,实力之一就是人才,如果在人才方面用错了,只怕是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1 00:56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0 10:40 PM
是的,实力之一就是人才,如果在人才方面用错了,只怕是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

似乎多数的失败者都是用人有问题
作者: 一管羌笛    时间: 2016-6-11 03:04
会不会干活不重要,让崇祯觉得你很会干活且在努力干活就好。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1 09:44
本帖最后由 中华战神 于 2016-6-11 09:46 AM 编辑

主要问题在崇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名将、谋士。
即使明末也是将星璀璨,谋士如云。
明末的几大战略家: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这几个都是文官出身的统帅,忠贞绝对没问题,如果崇祯用人专一,只需一人更可以和女真对抗,另调一人对付国内流寇即可。
如孙传统,洪承畴等人都是不差,都是平天下的人才。可惜啊
这些都是明末出现的文人军事统帅,说明制度当时不是大问题,能选拔出那么多人才,主要是用人。
崇祯好大喜功(面子),急功近利,反复无常(用人不专一),被他杀掉的总督以上大员10几人,这些大员其实好多人才能都还可以。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10:0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1 12:56 AM
似乎多数的失败者都是用人有问题

正是如此,崇祯喜欢事事亲力亲为,结果造成内阁瘫痪,这是最愚蠢的地方。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10:12
一管羌笛 发表于 2016-6-11 03:04 AM
会不会干活不重要,让崇祯觉得你很会干活且在努力干活就好。

是的,崇祯的主观意识太强了,把张居正建立的内阁制度全部破坏掉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10:14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9:44 AM
主要问题在崇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名将、谋士。
即使明末也是将星璀璨,谋士如云。
明末的几大战略家:熊 ...

崇祯好大喜功(面子),急功近利,反复无常(用人不专一),被他杀掉的总督以上大员10几人,这些大员其实好多人才能都还可以。
——————

是的,正是这样,他个人的主观意识太强,造成内阁制度被破坏,张居正建立的内阁首辅瘫痪了,许多官员不再做正事,而是想着如何投机取巧,而不是为朝廷出力。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1 11:56
本帖最后由 中华战神 于 2016-6-11 12:00 PM 编辑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1 10:14 AM
崇祯好大喜功(面子),急功近利,反复无常(用人不专一),被他杀掉的总督以上大员10几人,这些大员其实 ...

中华不缺人才,任何时刻,只要用好人才,都翻盘。
即使颠簸流离,漂泊南国的南明小王朝,也不缺局瞿式耜,堵胤锡这样的谋士、名臣。也不缺李定国、刘文秀等名将,沐天波这样的封疆重臣。
永历虽然经常被控制,无实权,但是自身的犹若寡断才是致命的原因。即使败退昆明后,南明残军退守滇西,木邦,孟艮等地,还有10几支明军死活不肯降清,尚有沐天波这样的重臣在身边,刘定国,白文选,吴三省等大将统兵活动在缅北。
永历帝被缅王扣押后,沐天波劝永历帝把太子交给他,他带太子去木邦和李定国汇合,统领各营。最后皇后,太后一哭,永历帝自己就拿不定注意,不让太子和沐天波去木邦了。沐天波死后,云南还有人永历沐天波儿子进行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如果永历帝太子和沐天波没事,即使不能控制整个云南,南下暹罗保留一定力量还是没问题的,当年暹罗为了对付缅甸东坞王朝,邀请太子去暹罗。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17:37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11:56 AM
中华不缺人才,任何时刻,只要用好人才,都翻盘。
即使颠簸流离,漂泊南国的南明小王朝,也不缺局瞿式耜 ...

永历连男人都不是,纯粹的就是一没主见的小白脸,当时李定国要收拾缅王,是他下令撤退的。结果好了,自己被送到吴三桂那里处死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1 18:59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9:44 AM
主要问题在崇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名将、谋士。
即使明末也是将星璀璨,谋士如云。
明末的几大战略家:熊 ...

而且多数 是 冤杀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1 19:51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1 10:07 AM
正是如此,崇祯喜欢事事亲力亲为,结果造成内阁瘫痪,这是最愚蠢的地方。

主要是,他是外行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1 20:17
本帖最后由 中华战神 于 2016-6-11 08:33 PM 编辑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1 05:37 PM
永历连男人都不是,纯粹的就是一没主见的小白脸,当时李定国要收拾缅王,是他下令撤退的。结果好了,自己 ...

可惜,永历帝其实挺聪明的,多次被军阀胁迫,熬到缅甸挺难的了,结果太子和沐天波跟着自己冤死,很不值得。
沐天波世代为明朝镇守云南,不忍离开永历,否则自己离开永历,凭借自己在云南,缅北,老挝,暹罗,清迈这些地方的影响力,也应该有一番作为。
沐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非常强大
1.当年永历帝入缅避难,缅王看了永历印信,不信是天子(缅王手上有早起和明朝来往朝贡文书,上面有皇帝玉玺,永历帝登基后,玉玺是重新刻的),但是沐天波亮出镇南将军印,缅王马上就相信了,可见沐家在东南亚的影响力。
2.大家都知道三征麓川,叛乱的麓川土司思伦发曾经是黔国公沐昂义子,被沐昂收养,在沐府长大。麓川当时几乎是东南亚最强大的国家,那时老缅龟缩在东坞,暹罗只有现在泰国南部,泰国北部是兰纳,缅甸南部是脖固王朝,瓦城周边是阿瓦王朝。
3.沐天波死后,云南地方豪强曾经拥戴沐天波儿子称王起义,影响力颇大。
如果永历帝稍微有点魄力,即使败退滇南,凭借沐天波和李定国才能,即使不能光复中原,站稳脚跟、重建小朝廷绝对没问题。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1 20:2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1 05:37 PM
永历连男人都不是,纯粹的就是一没主见的小白脸,当时李定国要收拾缅王,是他下令撤退的。结果好了,自己 ...

从南明史来看,永历帝虽然不是中兴之主,缺乏魄力,但是很聪明,从广东到云南,颠簸流离,诸多判断还是很准确的,否则他不可能坚持那么久。
要李定国退兵其实是没办法,人都被人家扣押起来了,唯一的出路只有让沐天波带太子逃走,凭沐天波的影响力,带几个人走是没问题的。
李定国退兵也有自身原因,虽然两次掘壕围困瓦城,但是在缺乏重武器、后勤保障、天气酷热,而且缅王雇佣了一个葡萄牙炮队,这些原因导致李定国没有攻破瓦城。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23:15
鹤喻 发表于 2016-6-11 07:51 PM
主要是,他是外行

是的,好心办坏事的时候比较多,而且滥杀。只要做事,哪有不犯错的?这样搞来搞去,大家都不敢做事了,因为不做事,肯定就不会犯错。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23:16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8:17 PM
可惜,永历帝其实挺聪明的,多次被军阀胁迫,熬到缅甸挺难的了,结果太子和沐天波跟着自己冤死,很不值得 ...

是的,跟错了人,害了终生呀。永历帝自己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结果却害了这帮忠臣良将呀。这也是天数,大明当亡。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1 23:18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8:29 PM
从南明史来看,永历帝虽然不是中兴之主,缺乏魄力,但是很聪明,从广东到云南,颠簸流离,诸多判断还是很 ...

唯一的出路只有让沐天波带太子逃走,凭沐天波的影响力,带几个人走是没问题的。
——————
是的,这个方法很好,可惜历史没有假设。我发现,许多事情,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浑乃天意,非战之罪也!
作者: 佰骥    时间: 2016-6-12 00:14
好文!
人治还是制度治,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那是一种混合,制度是补充人治不足的,而人不行制度也会不行.他们是互相促进补充的东西,所以人与制度一样重要.那有非此即彼的.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32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8:29 PM
从南明史来看,永历帝虽然不是中兴之主,缺乏魄力,但是很聪明,从广东到云南,颠簸流离,诸多判断还是很 ...

综合来说,还是运气太差啊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40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08:17 PM
可惜,永历帝其实挺聪明的,多次被军阀胁迫,熬到缅甸挺难的了,结果太子和沐天波跟着自己冤死,很不值得 ...

按当时的 情况,收复中原有难度,但固守云南,席卷中南是没问题的 ,

而且满人也到到了强弩之末,汉人军阀已经开始坐大,只要守住云南,满人不敢轻易收权,

等上十几年熬死满洲老一辈的,在反攻中原就不难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44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11:56 AM
如果永历帝太子和沐天波没事,即使不能控制整个云南,南下暹罗保留一定力量还是没问题的,当年暹罗为了对付缅甸东坞王朝,邀请太子去暹罗。
...


但年泰国连勤王的军队都准备好了,就等明军来接受,
可惜朱家那群白痴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47
独孤吉安 发表于 2016-6-10 05:15 AM
人治的社会,再好再有才的人,跟着破环境都会被洗黑,环境的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人治是基础,法制多数时候只是补充,完全法制的社会,也没法看的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50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1 11:56 AM
中华不缺人才,任何时刻,只要用好人才,都翻盘。
即使颠簸流离,漂泊南国的南明小王朝,也不缺局瞿式耜 ...

是的,南明几次翻盘的 机会,都莫名其妙丢了,很反常,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52
佰骥 发表于 2016-6-12 12:14 AM
好文!
人治还是制度治,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那是一种混合,制度是补充人治不足的,而人不行制度也会不行.他 ...

这个总结的好 ,人治是关键,没有人再多的法也没意义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2 00:55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1 11:18 PM
唯一的出路只有让沐天波带太子逃走,凭沐天波的影响力,带几个人走是没问题的。
——————
是的,这 ...

明季的历史确实很不可理解,当时朱家的威望还在,但皇室没一个靠谱的人
满洲自己都是做的抢一批就走的打算,结果却让满人得了天下,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2 11:22
佰骥 发表于 2016-6-12 12:14 AM
好文!
人治还是制度治,这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那是一种混合,制度是补充人治不足的,而人不行制度也会不行.他 ...

两者必须相结合,如果单独地强调制度如何如何好,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这就是刻舟求剑。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2 11:23
鹤喻 发表于 2016-6-12 12:55 AM
明季的历史确实很不可理解,当时朱家的威望还在,但皇室没一个靠谱的人
满洲自己都是做的抢一批就走的打 ...

这都是天意,明朝的江山必须要让给新主人翁了。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2 11:40
本帖最后由 中华战神 于 2016-6-12 11:41 AM 编辑
鹤喻 发表于 2016-6-12 12:55 AM
明季的历史确实很不可理解,当时朱家的威望还在,但皇室没一个靠谱的人
满洲自己都是做的抢一批就走的打 ...

南明皇室好几个人其实都不错,
第一个皇帝弘光即位后,马上权力纷争,当年江北四镇尚有20万大军,江南半壁江山完好,出在南明和清廷之间的山东,出在无政府状态,南明陷入内斗,居然没派人去接收经营。满清当年真的没想到能南下。
弘光之后是福建的隆武,这个政权一年多,隆武很厉害,很有想法,但只是傀儡。
期间出现一个鲁王监国,隆武继位后取消坚国称号,怒王带领张煌言等人在东南沿海坚持多年,也是不错的人。
隆武灭亡后,广东出现了一个二十几天的绍武政权,是隆武帝的弟弟建立的,同时永历帝在广东的肇庆继位,两个政权还出现矛盾,但是清军李成栋部很快攻陷广州,绍武消失,就剩下永历了。永历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缅甸,一直颠簸流离。
这几个人都不傻,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建立稳固的朝廷,当然这几个人确实缺少魄力,不是中兴自主。
南明比南宋其实更有优势,直到最后都不缺乏谋臣、勇将,都还有和满清抗衡的实力,南宋最后在崖山是绝对没希望的了。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2 11:46
鹤喻 发表于 2016-6-12 12:50 AM
是的,南明几次翻盘的 机会,都莫名其妙丢了,很反常,

南明败在内斗,内斗太厉害。
其实抗日战争和南明有相似之处,但是大家都汲取了南明的教训,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经常拿明史来说服周围的人,才没有大打出手,否则中华将被日本轻取。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5 14:5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2 11:23 AM
这都是天意,明朝的江山必须要让给新主人翁了。

可能是看中国太骄傲了 ,要给汉人一点教训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5 15:09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2 11:40 AM
南明皇室好几个人其实都不错,
第一个皇帝弘光即位后,马上权力纷争,当年江北四镇尚有20万大军,江南半 ...

弘光即位后,开始是优势的,也可能正因为是 优势,才没吧满洲人放心上,

隆武自己不够坚定,要不也不会做傀儡,

鲁王本身没多少力量,还取消监国,这样没了名分才处处被动的。

绍武太依赖那群不成事的文人,一点主见没有,李成栋快到广州城下了还想着怎么和永历争夺正统。

永历不说也罢,走天子的名号不是白取得,到一个地方就想着建行宫,呵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5 15:12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2 11:46 AM
南明败在内斗,内斗太厉害。
其实抗日战争和南明有相似之处,但是大家都汲取了南明的教训,蒋介石、毛泽 ...

内斗只是表象,你有没发现,南明每次反扑的时候都出各种意外,

不下10人的名臣悍将都是病死和意外身故。

满清那边反正过来的不少人都死得莫名其妙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5 21:30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2 11:40 AM
南明皇室好几个人其实都不错,
第一个皇帝弘光即位后,马上权力纷争,当年江北四镇尚有20万大军,江南半 ...

是的,有中兴之臣,却无中兴之主。这些长于妇人之手的王孙贵族,没一点作为。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5 21:31
鹤喻 发表于 2016-6-15 02:59 PM
可能是看中国太骄傲了 ,要给汉人一点教训

这是天意,不可能让你永远强盛下去,给你一点教训,以后大家都长点记性。呵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5 22:24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5 09:31 PM
这是天意,不可能让你永远强盛下去,给你一点教训,以后大家都长点记性。呵呵。

蒙古的教训没唤醒汉人,所以又有了满洲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6 09:3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5 10:24 PM
蒙古的教训没唤醒汉人,所以又有了满洲

汉人的教训可谓多呀,那个五胡乱华,差点断了汉人的根。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09:51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6 09:37 AM
汉人的教训可谓多呀,那个五胡乱华,差点断了汉人的根。

五胡乱华没有皇汉们宣扬的那样黑暗,

很多东西都是被他们夸张的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6 10:14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09:51 AM
五胡乱华没有皇汉们宣扬的那样黑暗,

很多东西都是被他们夸张的

非也!当时北方汉人几近杀绝,这个不是夸张的。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11:13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6 10:14 AM
非也!当时北方汉人几近杀绝,这个不是夸张的。

这个真夸张,,要是北方汉人几近杀绝,后来哪还有北齐和隋唐。

北魏也没必要为讨好汉族豪强来汉化了。

即使元朝,汉族豪强也是大量存在的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6 14:18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11:13 AM
这个真夸张,,要是北方汉人几近杀绝,后来哪还有北齐和隋唐。

北魏也没必要为讨好汉族豪强来汉化了。 ...

北魏本来就是一个胡人政权,他们看到华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想到学习的。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6 14:2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6 10:14 AM
非也!当时北方汉人几近杀绝,这个不是夸张的。

北方汉人被杀绝了,北魏皇室还汉化个屁啊。
古代更讲究家族血统的年代,如果汉族几乎灭绝,高欢,杨坚等能生存,能篡权?
高欢辱骂家里人的时候,还说要把你嫁给胡人,显然当年和胡人通婚都是万不得已的,可见即使是合作,民族间的龃龉还是非常明显。
满清的时候,满汉间的划分也是非常明显,好多职位,正职是满人,副职是汉人,满足虽然对汉人提防,其实内心还是佩服汉族文化的。
咸丰死后的托孤大臣之一肃顺就经常骂满族官员,私下却说,汉族官员虽然不敢重用,但是不能随便得罪,他们太厉害了。
现在虽然我们是民族国家,民族和谐相处,但是对某些东西,也没必要太遮遮掩掩。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15:30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6 02:18 PM
北魏本来就是一个胡人政权,他们看到华夏文化的优良之处,才想到学习的。

北魏汉化,是为了拉拢汉族豪强为自己出力,
你可以了解一下北方的坞堡经济,当时的汉族豪强实力并不弱,但他们比较自私而已。

而坞堡一直到隋唐时期还大量存在,很多坞堡都延续到了唐朝后期的番镇时期,
唐朝的府兵制也是在坞堡基经济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在比较著名的遗迹,有高壁遗址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15:35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6 02:29 PM
北方汉人被杀绝了,北魏皇室还汉化个屁啊。
古代更讲究家族血统的年代,如果汉族几乎灭绝,高欢,杨坚等 ...

这个是事实,当年混战的时候被杀的汉人不少,但剩下的更多,

这样才有让胡人妥协的基础。

没有人口基数,胡人不可能妥协的,比如罗马,哥特人就是直接把罗马文化废弃了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6 15:56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03:35 PM
这个是事实,当年混战的时候被杀的汉人不少,但剩下的更多,

这样才有让胡人妥协的基础。

罗马自己人口太少
罗马的发展其实就是靠野蛮的奴役,掠夺,自己不亲自参底层与创造,产粮食的都是埃及,叙利亚这些殖民地。
罗马人都是当兵的,都是做生意的,干活的都是抢来的奴隶,这种文明怎么可能长久?这就和南诏、缅甸差不多。
南诏强大的时候,灭掉骠国,掠夺人口和资源,然后又打跑唐朝在云南东部的驻军,入侵四川,两次围攻成都,东南方向进攻唐朝的交趾,次次得手,这时候南诏过得不错。但是唐末大将高骈,在交趾击败南诏,南诏转而袭击四川,朝廷又调高骈去四川,又多次击败南诏,抢不到东西,内部经济出现为题,矛盾显露,没几年就灭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16:14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6 03:56 PM
罗马自己人口太少
罗马的发展其实就是靠野蛮的奴役,掠夺,自己不亲自参底层与创造,产粮食的都是埃及, ...

罗马再野蛮,比哥特和日尔曼也要文明啊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6 16:18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04:14 PM
罗马再野蛮,比哥特和日尔曼也要文明啊

恩,这点确实
罗马也是在战败之后一蹶不振,最后逐步被蛮族所灭
罗马当年在镇压这些南下的蛮族的时候,也是赶尽杀绝,一个不留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17:49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6 04:18 PM
恩,这点确实
罗马也是在战败之后一蹶不振,最后逐步被蛮族所灭
罗马当年在镇压这些南下的蛮族的时候, ...

个人觉得,罗马还是人口基数不够,步子跨大了扯到蛋了,

另外,现在的罗马雕像都是伪造的 ,罗马很可能是黄钟人
作者: 中华战神    时间: 2016-6-16 18:32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05:49 PM
个人觉得,罗马还是人口基数不够,步子跨大了扯到蛋了,

另外,现在的罗马雕像都是伪造的 ,罗马很可 ...

看看战国时期,赵国被坑杀40万人后,迅速把李牧的10几万骑兵拉过来继续打,又支撑了几十年。
秦国和楚国经常一战就杀对方好几万,10来万,如果是罗马,早他妈的打不下去了。
就如中世纪,英法百年战争,双方能出动1万人,就不得了的战役了,平时就几千人。同时期的明朝,一次损失10来万,没问题马上又接着打。关注缅北的人都知道三征麓川,史书上记录砍掉的人头就几十万,还有北追赶饿死,病死的呢?明朝是军功授爵制,凭战功要兵部数人头的,人头记录可不敢乱来。
但是大航海开始,中国确实逐步落后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6 20:03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6 06:32 PM
看看战国时期,赵国被坑杀40万人后,迅速把李牧的10几万骑兵拉过来继续打,又支撑了几十年。
秦国和楚国 ...

邯郸之战赵国就有拉出10多万人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09:55
中华战神 发表于 2016-6-16 02:29 PM
北方汉人被杀绝了,北魏皇室还汉化个屁啊。
古代更讲究家族血统的年代,如果汉族几乎灭绝,高欢,杨坚等 ...

据史料记载,当时北方汉人有七百多万,杀得只剩下三百多万了。而且有野兽攻击汉人,汉人不得反抗,野兽可以吃汉人,但汉人如果伤了野兽,就得了犯兽罪。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09:59
鹤喻 发表于 2016-6-16 03:30 PM
北魏汉化,是为了拉拢汉族豪强为自己出力,
你可以了解一下北方的坞堡经济,当时的汉族豪强实力并不弱, ...

这个倒是事实,当时汉族豪强为了保存自己,建了很多坞堡,但这些坞堡怎么可能经得起大军的攻击?

北魏汉化,也不是为了拉拢汉族豪强,主要是这种文化的魅力所在,北魏政权要想治天下,不可能还茹毛饮血能够统治得了江山呀!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0:3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9:59 AM
这个倒是事实,当时汉族豪强为了保存自己,建了很多坞堡,但这些坞堡怎么可能经得起大军的攻击?

北魏 ...

坞堡一般是大军来了给点钱粮,中小部队还是档得住,

主要是坞堡不在大路上,少有大部队去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0:41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10:39 AM
坞堡一般是大军来了给点钱粮,中小部队还是档得住,

主要是坞堡不在大路上,少有大部队去

当时的胡人军队在北方汉地,抢钱抢粮抢女人,怎么可能不去抢坞堡?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0:49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9:55 AM
据史料记载,当时北方汉人有七百多万,杀得只剩下三百多万了。而且有野兽攻击汉人,汉人不得反抗,野兽可 ...

野兽攻击汉人,汉人不得反抗那是偶尔的乱法,日本德川幕府也有过狗和动物咬人不能反抗的命令,
叫《动物怜悯令》,

另外史料记载的人口是官方统计到的,不是实际的人口,古代没有现在的户籍制度,和平时期能统计到的人口也就70%的样子,一旦战乱,可能20%统计不到,。

当时北方汉人有七百多万,杀得只剩下三百多万的说法不是史料记载,是黄汉们的推测。
实际上西晋统一的3年后,北方统计到的人口就差不多500万户了。八万之乱以后人口有一定减少,
但也不会少于400万户,2000万人口。他们的700万人显然不科学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0:5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10:49 AM
野兽攻击汉人,汉人不得反抗那是偶尔的乱法,日本德川幕府也有过狗和动物咬人不能反抗的命令,
叫《动物 ...

当时五胡乱华,这是事实,给汉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是事实。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0:57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9:55 AM
据史料记载,当时北方汉人有七百多万,杀得只剩下三百多万了。而且有野兽攻击汉人,汉人不得反抗,野兽可 ...

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人口1100万左右,其中汉族900万 。
这还不包括大量躲避战争隐藏的人口,不包括世家大族瞒报的。

北方汉人被杀的杀得只剩下三百多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记载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3:12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10:41 AM
当时的胡人军队在北方汉地,抢钱抢粮抢女人,怎么可能不去抢坞堡?

抢一个中小型的坞堡,至少要死上千人,战兵的损失不会小于6百,

胡人的军队都是自己私人的,一个普通将领的私兵也就1000-4000人。
损失这么多人去抢一个坞堡,是要伤筋骨的,多大两个自己就要被别人抢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3:16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10:57 AM
当时五胡乱华,这是事实,给汉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这也是事实。

五胡乱华是事实,给汉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是事实。

这个不容否认,但没有黄汉说的那么夸张,
他们的说法很多经不起分析的 ,

比如胡人吃人,确实很多,但带活人做军粮行军,
这是违背军事常识的,活人也要吃饭,吃不饱就会拖累行军速度,没有速度
就有被其他胡人吞并的危险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4:1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01:16 PM
五胡乱华是事实,给汉族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是事实。

这个不容否认,但没有黄汉说的那么夸张,

胡人吃人,说的是胡人吃汉族女人,晚上供他们泄欲,白天没有军粮了就把她们吃掉。这是很正常的,可能只是个例,不是普遍这样。日本鬼子也曾吃过中国人的器官,比如煎人肝吃。

胡人的军队也不是天天打仗,他们的目标主要是抢掠,所以不存在行军速度的问题。哪里夜了,就哪里歇凉。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4:18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01:12 PM
抢一个中小型的坞堡,至少要死上千人,战兵的损失不会小于6百,

胡人的军队都是自己私人的,一个普通 ...

胡人的军队不可能是私人的吧?他们不是经常集结几十万大军,比如鲜卑。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4:19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10:57 AM
北魏统一北方的时候,人口1100万左右,其中汉族900万 。
这还不包括大量躲避战争隐藏的人口,不包括世家 ...

这个有历史依据吗?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5:48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2:18 PM
胡人的军队不可能是私人的吧?他们不是经常集结几十万大军,比如鲜卑。

几十万大军是很多部落集合在一起的,而且也不是很多,

胡人的军队将领就是部落首领,一只军队就是一个部落,哪个首领愿意自己的部落一次死几百精壮啊。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5:54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2:17 PM
胡人吃人,说的是胡人吃汉族女人,晚上供他们泄欲,白天没有军粮了就把她们吃掉。这是很正常的,可能只是 ...

对,有这样的想象,但不会很不很普遍。

抢劫也要速度和效率啊,速度不快怎么知道自己被会变别人的猎物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6:02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6-17 04:15 PM 编辑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2:19 PM
这个有历史依据吗?

这个是魏书上的官方人口数据,北魏官方人口到孝文帝时是2100万,1800万汉人。
孝文帝改革后,自耕农民显著增加,孝明帝正光以前,全国户数已达五百余万。3000万的样子
另外北边军镇的府户、农官管理下的民屯户、国有牧场的牧户、僧尼及寺院的附户以及为官府供役的杂户、伎作户、乐户、盐户、金户等等未纳入官方统计的人群,

峰值是 3500万

当时南朝刘宋人口是700万的样子,汉人90多万户500万人口左右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6:06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03:54 PM
对,有这样的想象,但不会很不很普遍。

抢劫也要速度和效率啊,速度不快怎么知道自己被会变别人的猎物

当时如果没有那样残酷地对待汉族,怎么会有后来的《屠胡令》?而且冉闵的号召一发出来,马上得到周边汉人的响应,一次就在邺城那里杀了二十多万羯族人。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6:08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4:06 PM
当时如果没有那样残酷地对待汉族,怎么会有后来的《屠胡令》?而且冉闵的号召一发出来,马上得到周边汉人 ...

现在老习下个《屠胡令》,汉人也会毫不犹豫把绿教屠了 。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7 16:17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04:08 PM
现在老习下个《屠胡令》,汉人也会毫不犹豫把绿教屠了 。

哈哈,可能吗?老习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7 16:51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7 04:17 PM
哈哈,可能吗?老习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所以冉魏两年就撑不住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8 13:18
鹤喻 发表于 2016-6-17 04:51 PM
所以冉魏两年就撑不住了,

不过,如果没有他当时那么一弄,胡人不会有所收敛。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6-18 13:41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6-18 01:18 PM
不过,如果没有他当时那么一弄,胡人不会有所收敛。

所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6-18 14:10
鹤喻 发表于 2016-6-18 01:41 PM
所以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呀,一直崇拜着呢。有人说,冉闵是项羽转世,来拯救汉人的。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