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突厥的迷茫和挣扎 [打印本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05
标题: 突厥的迷茫和挣扎
在中国历史的记忆里,土耳其和中国总是很遥远。来自东方的突厥遗族在中东建立了这个古老的帝国。
这个国度让我们觉得有些熟悉的同时,又有些陌生。

不过至少有一样不是陌生的,那就是丝绸之路。
起点在长安,终点在伊斯坦布尔。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光里,一直就这样地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中间站,各种文化交织在这东西方的桥梁——土耳其。

16世纪,奥斯曼苏丹声称继承西方文明“罗马帝国”的衣钵,同时要求伊斯兰文明最高领袖的地位——大地上的哈里发、真主的影子。
正式登上东西方文明交融的最高点。实力蒸蒸日上,日趋鼎盛。在17世纪领土达到最高峰,其海军也掌控着地中海。

一段辉煌的历史。


但是在19世纪迎接工业革命的欧洲霸权挑战中,这个古老帝国不能抗衡时代的力量,败北之后终于日趋衰落。
并最终于一战战败之后,因协约国的瓜分而四分五裂。陷入灭亡边缘。

这个时候,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站了出来。
他领导国民起义反抗苏丹,率领军队在萨卡利亚河击败希腊,并最终将侵略军全数赶出国土。实现了独力战争和革命战争的双重胜利。
凯末尔也因此被尊为土耳其的国父。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06
要知道,土耳其的独力革命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它是中东第一个成功世俗化的革命,凯末尔模式也是目前唯一在西方文明浪潮之下伊斯兰世界实现现代化的成功模板。

而这一切,都由凯末尔一手打造。
他在一个伊斯兰宗教势力根深蒂固的国家实现了宪政。在他的领导之下,土耳其共和国通过宪法确定了共和制、政教分离、权力属于全民的原则。
一夫多妻制被废除;阿拉伯字母被拉丁文取代。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这个西化的军事将领用他最大热情和努力来拥抱西方、学习西方。

他成功缔造了这个共和国。
时至今日近百年的时光,每一个土耳其的政客无论哪个党派都竭力宣称自己是凯末尔的继承人。
甚至整个中东,在近代和现代都没有一个能够勉强与凯末尔比肩的人物。

而凯末尔建立的体质到底是什么呢?

前面我们说过凯末尔在一个宗教根深蒂固的国度创建了宪政与共和。
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事业。

但是任何一个伟大人物都不能避免在身死之后,自己一手创建的制度接受严峻的考研。
凯末尔无疑看到了土耳其的宗教势力的强大。
他也担心自己的事业在未来坍塌。
因此凯末尔吸收精英阶层,并打造西式军队。最后赋予军人特权来监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世俗捍卫者。

为什么叫世俗捍卫者呢?
我只用说一件事你就知道了:在近50年来,土耳其军方4次发动政变解散民选政府,其原因就在于执政文人企图挟持民意恢复伊斯兰化政教合一。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06
现在初步了解土耳其政体的我们再来看看现在所发生的一切。

自从2002年以后,“正义与发展党”的埃尔多安政府开始执政。这是一个宗教色彩极为浓厚的政党。
选举他们的上台的底层民众依然是支持着伊斯兰化。

埃尔多安也自称是凯末尔的继承人。事实上他也并没有在上台之后就立刻着手伊斯兰化。
埃尔多安政府首先想要走的是与军方配合继续世俗化的道路。50多年的经验教训让每一个政客都不能无视这群游移在政坛之外的西式军人。

但是土耳其世俗化的道路却异常艰难,他们碰到了一个难以战胜的对手——偏见。

偏见来自西方,来自老欧洲。
它挡在了土耳其世俗化的道路上——加入欧盟。

欧盟在几十年来无数次拒绝了土耳其的加入。作为中东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成功走上世俗化道路的宪政共和国家,土耳其在数十年来屡次提交申请,又屡次被否决。
甚至很多在土耳其之后申请的国家都成为了欧盟成员国。

只有土耳其一直被拒绝。

欧盟给出的理由有二:
1、伊斯兰色彩浓郁
2、军人干政

这真的是一个讽刺的死结。
军人监国保证了土耳其继续走在世俗化的道路上,但是最终成功世俗化却不能达成,他们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西方式国家,无法加入欧盟。
而剔除军人干政之后,伊斯兰色彩浓郁的土耳其同样也不能加入欧盟。

土耳其的世俗化道路就被这样一个悖论堵死了。
近一个世纪的宪政共和仿佛就是一个笑话。

于是埃尔多安政府开始着手寻找另一条道路——回归中东。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07
埃尔多安政府认为:在欧洲,土耳其永远只会被边缘化,但回到中东,土耳其便仍然是发挥重要影响力强大国家。

与此同时,一个令人揪心的现象是——中东地区同样试图走世俗化道路的伊拉克最终杯具收场,而政教合一的伊朗却日趋壮大。
似乎在中东,宗教复兴是一个不可抵挡的时代潮流。

而宗教化之后去掉头上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军方——这个结果也对政府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力。

事实上在欧盟某次以“军人干政为由”拒绝土耳其申请的时候,埃尔多安政府就通过改组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方式,借机大大削弱了军队的影响力。

而这个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改组,也最终在今年(2010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一个丰厚到足够让埃尔多安政府坚定决心的回报。

在2003年,土耳其军方就开始筹谋发动政变推翻埃尔多安政府。
计划做了无数,接近实施也有三次之多。

但是最终都无疾而终,这一切都归功于埃尔多安政府不断削弱军队影响力的种种举措。

而最丰厚的回报也在2010年2月到来。
公元2010年2月22日,一场针对军方的大搜捕无声无息地展开。
2月25日上午,土耳其政府的总统居尔、总理埃尔多安与武装部最高指挥官伊巴什布进行了3个小时的会谈。
2月26日,包括11名军官在内的200多人被逮捕,在伊斯坦布尔一家法院遭到指控。政府宣布粉碎了军方的政变活动——“大锤计划”。

要知道,这可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土耳其共和国历史上首次出现被政府逮捕的军官。
消息传来举国哗然,反对党声称这是世俗主义者的耻辱。报纸媒体纷纷担忧军方失控土耳其将会走向何方。

而事实上,民意支持率极高的埃尔多安政府稳定性毋庸置疑。
在这场宗教和世俗的博弈中,政府(宗教的代表)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丰硕的战果也刺激着土耳其政府加大政教合一回归中东的步伐。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14
土耳其政府做出的第一个举措是:靠近伊朗。

世俗化、宪政共和的土耳其曾经是米国最坚定的盟友之一。
他们在阿富汗战争第一个派兵助战,并部署1700名士兵。
他们牵线米国和阿萨德的谈话,让叙利亚开始向米国靠拢。
他们搭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以及叙利亚人都受益的边境贸易,以实现地区安全。

但是现在,土耳其和米国的伙伴关系走到尽头了。
埃尔多安政府选择了伊朗。

公元2010年5月16日晚,土耳其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巴西、伊朗和土耳其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谈判取得进展,就伊朗核燃料交换问题达成了协议。
伊朗选择在土耳其交换核燃料,从而将阻止米国等国加速制裁伊朗的步伐。

埃尔多安政府接受协议。
米土分歧不可避免。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7-16 16:32


2010年以色列武力拦截援助船队事件后,

几乎所有人都在第一时间或紧随其后对以色列表达最强烈的谴责。
有极端者直接高呼以色列是“国家恐怖主义”、“形同屠夫”等等。。。

然而这起事件真的是以色列突然就发疯吗?它就那么想不开要给自己找点麻烦?
NO,并非如此。

事实上,以色列在这起事件中,是个倒霉的受害者。
它的杯具在于,这起事件以及随后将会发生的其他事件,都会严重伤害以色列在中东的威信和名誉。
甚至整个一系列事件(虽然目前只发生了一起)的目标都不是它。
以色列只是是一张通行证、一块磨刀石。。或者说:一份投名状。

到这里,我们回头再看援助船事件就非常清晰了。

在背后,隐藏着一个古老帝国的痛苦、迷茫和挣扎。

为什么土耳其的态度如此强硬,为什么不惜威胁军舰护航,为什么声称将会继续派遣船只。

这一切,都是早就注定要发生的事。
在以色列2009年大举进攻加沙并封锁时候起,在土耳其首次逮捕军人时候起。
就注定会发生这一切。。。

而且,还将继续恶化下去。

我曾经在泰国政变的时候,在群里简单举例谈到土耳其,并认为土耳其一定会出事。就像泰国一样,虽然红衫军暂时消停了下来,但是根源没有解决,问题始终会再次爆发。

中东的地区和平,从此多了一个变数——土耳其。
而土耳其的世俗捍卫者——军方——又未必肯就此甘心,这一切都会影响到中东的局势,进而影响米国,进而影响全球。
然而如果在未来数年内军方不能成功发动政变推翻现政府的话,那么土耳其的政教合一的步伐将无可阻挡。

但是就算这一次推翻埃尔多安政府又能如何呢?
军方发动政变已经越来越艰难,2003年到2010年酝酿7年之久也没能推翻现政府。即使今后某天推翻之后又能如何?
一个世纪的世俗化道路是否还能继续走下去?

走向西方的道路已然被欧盟堵死,宗教化就是土耳其的必然选择。
凯末尔当初建立军人监国的体制是为了世俗政治的正常发展,但现在土耳其的世俗化还能算是正常发展吗?
早就扭曲了。。。

根深蒂固的底层伊斯兰倾向,与军方为代表的西化精英之间的矛盾。
始终让土耳其这个国家异常痛苦迷茫地挣扎在中东——这片被誉为“亚欧火药桶”的土地上。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