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论小部队渗透作战技巧(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8-3 17:45
标题:
论小部队渗透作战技巧(一)
1968年1月21日,由朝鲜人民军特种部队组成的小分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夜间穿过戒备森严的北纬38度线非军事区,奇袭了韩国总统府所在地青瓦台,暗杀目标正是当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为了穿过非军事区的重重防御,朝鲜特种部队成员在发起战斗前便已经对有关韩国非军事区防御的演示文稿进行过仔细的研究,包括:哨兵的位置及巡逻时间,雷区分布状况以及潜入路线等。而为了选择最佳的潜入路线,朝鲜特种部队还在非军事区边缘的高地建立了隐蔽的监视观察哨,密切观察地形及非军事区内的日常活动,随时修改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报。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朝鲜特种部队选择了没有月光的夜间潜入非军事区,部队成员随身携带了木棍和竹棒,可以用来探测诡雷和绊线触发装置。之所以不使用随身携带的刺刀是因为金属很可能会让某些通电的绊线触发装置或者诡雷引信短路,进而使这些装置起爆或是触动警报,整个任务也会随之搞砸。在奇迹般地穿过非军事区后,多达31名的朝鲜特种部队官兵在没有机动车辆的情况下,全副武装强行军直奔10千米外的目标,全程只用了不到一小时,只可惜在最后一刻功败垂成,被一群路过的韩国伐木工人发现并通报了青瓦台警备部队。虽然势单力孤的朝鲜军人在面对被人数与火力都占绝对有时的韩国军队的合围时,却依然视死如归一般地向前推进,直至最后一个人倒下,这时距离青瓦台的台阶仅不到800米。只留下遍地死伤枕籍,和难以置信的惊愕。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经过精心策划的经典的特种突袭作战战例,足以显示受过严格训练的特种部队能够渗透最为坚强的防御,完成执行敌后破坏或侦察任务,但是也点出了特种部队孤军深入敌后行动的脆弱性。在这种任务中,特种部队只有自行判断和把握稍纵即逝的战场主动权,却没有任何可能的依赖。保持主动可以让短小精悍的特种部队弱避开强,来去飘忽,避免陷入和卫戍部队的火力拉锯战。而争取主动唯一的方法就是避开所有的敌军耳目,最好是直到任务完成撤离后,敌军尚在浑然不觉之中。但是这只是说来容易,真的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在敌人“后方”(非线形战区没有后方,而是一种依托网络的军事部署形态)的高价值目标,如司令部、通讯站、机场乃至于政治经济中心都会被敌军所精心布下的防务层层包围,当然就更不要提及穿过国境或是战区前沿所要花费的心血和必须承受的风险。因此渗透与潜入不但是特种任务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也是各国特种部队严格训练中的基本必修科目。
策划任务
确保渗透成功最重要的装备不是武器,而是情报。一次成功的秘密潜入需要充分的情报支持,除了对上级单位所提供的情报仔细进行研究之外,应尽可能争取相关的人工情报(HUMINT),因为不论是照片、监听记录或是统计报告都有可能会出错。最理想的情况是能够有熟悉当地环境的向导带队或是亲自前去侦察,因为再多的纸上作业也抵不过亲自查看到的实地情况。另外向导可以提供许多只有长期生活在当地才会知道的情报,而且在必要是还能利用当地居民提供掩护。由于在整个潜入作战中考虑的因素很多,并非三言两语能概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如果要穿过一道有铁丝网和哨兵驻守的防线,在计划任务时应对于防线本身作下列的情报评估:
渗透区域和防线周围的流动巡逻哨的情况
除了牢记基本的警戒哨兵交班时刻表之外,对于敌军所派出的机动巡逻队的情报也应加以掌握。因为比较有警觉性的敌军卫戍部队指挥员一般都会派出机动巡逻队在防线周围进行搜索,以免在固定哨所的死角遭到渗透。如果以为掌握了固定哨所的交班时间就能大摇大摆长驱直入的话,等在前面的很可能就是随时出现的机动巡逻队。另外对于哨兵交班的时间表也应该随时随情况更新,最忌讳的就是以为敌军会和公家机关一样定时上下班,到时却发现本来认为应该空无一人的死角塞满了机动值勤的待命部队。
概言之,直到潜入前的最后一分钟都不能放松对于敌人卫戍部队动向的动态实时掌握,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在潜入之前对防线的活动情况进行直接的侦察,千万不要相信手上过时的情报资料,否则整个行动会毫无疑问地在开始前就注定要失败。另外,为了预防不期而遇的敌军或当地居民而搞砸整个行动,在潜入前就要准备好备用计划并且选定至少两条以上的撤退路线。
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指挥员在潜入前详细考虑包括天气气候状况乃至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在内的各项客观环境因素,以利用自然环境来掩护危险的潜入行动。比如在防卫的哨兵都熟睡的凌晨3点溜过防线就比夜间7、8点要容易一些,风高月黑的雨夜比普通的夜晚要适合得多。重大节日当然也是敌人松懈之时,绝对比平时有机可图。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很安全,永远别靠近任何空旷和明朗的地方,融入周围环境,在敌军最涣散时再展开行动。
机动巡逻的范围
机动巡逻或许在路线上会经常更换,但是负责区域确实不大可能更换的。每支巡逻队基本上都会有一个被指定的巡逻区,这样才方便调派人力和进行确认,不然派出去的巡逻队混了老半天都在同一个地方打转就会失去派机动巡逻队出去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只要能摸准巡逻队的责任区域就能避开排查。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尽量不要穿越机动巡逻队的责任区,而是应该贴着责任区的边界钻过去。因为人都有惰性,除非形势紧张或是为某事被上级“盯上”,否则巡逻队游晃到责任区边界的时候多半都已经心不在焉,脑袋里想的不是要赶回去开饭就是回到营区卸下装备吸根烟,某些纪律比较松弛的部队甚至可能在中途就折了回去,找个安全的地方摸鱼去了。而且就算机动巡逻队的路线每天都会更动,但是多半不会离开道路或是其他固定的路线,毕竟不太会有人喜欢在草丛或是树林里钻来钻去。因此,只要渗透部队小心行事,避开所有侦察到的已知警戒道路并且随时留意周围情况的话,多半都能安全行进。原则运用并非这单纯的几种,也不是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范例刻板行事,重要的是掌握基本原则,然后因时因地加以灵活运用。此外,由于保持行踪隐蔽是先决条件,因此人员和武器的伪装也非常的重要。
伪装除了单纯的颜色之外,更重要的是破坏外形轮廓。在自然环境中,单纯的直线和金属反光就代表了人造物体,人员身上的装备也要捆绑牢靠,不能带有发出声响的东西,另外也要注意别留下明显的足迹,否则一旦遭到卫戍部队尾随而至,就会变成要命的线索。英军的特种空勤团(SAS)常用的办法实在军靴底上捆扎麻袋,除了能让足迹模糊一团之外,还可以使足音变小,再不然就是换穿胶靴。
雷区和陷阱的位置
埋设良好的雷区几乎不可能用肉眼发现,但是仔细观察防线周围就可以借助许多细节找到雷区的大概位置。例如标示危险地区的小红旗或者警告寸草不生却又整整齐齐像是被犁过的平地,再不然如果发现哨兵及巡逻队在换班时都规规矩矩地照着某一条穿过防线周围的小道,从来不会换路的话,就几乎可以确定防线周围有雷区。至于通过电网控制的开关双项雷区则只能依靠前期周密的情报收集分析和实地侦察。
要想穿过雷区的方法很多,首先就是判断雷场的大小和类型,一般的通过地雷的型号极其部署方式基本可以判断出雷区的方圆范围及其具体布设方法。这样就可以找出雷区的空隙或是突破弱点。这就又一次强调了情报收集的重要性,比如敌军大部分装备是俄制,同时发现雷区的地雷装药基本是液体炸药和塑性炸药(通过试验性侦察)就基本可以判断出地雷的型号,结合具体情况得出雷区大小和类型的基本数据。虽然现在各种新式探雷装置纷纷出笼,但是根据经验,在穿过雷区的时候最可靠的探雷装置是探雷棒和人的双手。为避免一颗地雷同时把整个队伍当场报销,队员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应该紧跟前面的战友留下的痕迹前进。打头阵的尖兵要非常小心地用探雷棒试探感觉地面下是否有异状,一旦有动静就要打手势让队伍暂停前进。接下来就是标示出地雷的位置并且绕过去,不要轻易去动手拆除地雷引信。现代的地雷的引信越来越奸诈,越来越多的反坦克雷或者人员杀伤雷具有防拆卸设计,加上时间限制,遇到任何地雷或者诡雷都以能绕过就绕过为处理原则。
另外一种麻烦的东西就是绊发式照明弹,虽然说这东西不会置人于死地,但是一颗高挂在天空的照明弹却会使整个队伍陷入危险,所以尖兵在行进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脚下有没有可疑的绊线触发装置。如果让照明弹打上天的话,队伍成员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原地保持低姿势静止不动,并闭上双眼保存夜间视线,以免吸引敌军防卫哨兵的注意,因为哨兵的眼睛对会动的东西最敏感。当照明弹熄灭以后,被照明弹吸引而来的敌军卫戍部队会因为注视强光而暂时失去夜视能力,这时候保有夜视能力的队员就可以迅速寻求掩蔽或撤退。
一般说来在训练教范中要求的低绊线触发装置的设置高度多半是在距离地面一个手掌或者半个前臂长的高度上,一个手掌高的地方正好是高腰军靴的鞋头部位置,一般根本无法察觉踢到了什么。而半个前臂长的高度则正好是打绑腿的位置,长时间行军也不会有灵敏的知觉,同时注意衣服裤子等被剐掉的可能,总之不能留下任何可以怀疑的东西。
铁丝网
除非这已经是任务的最后阶段或是情况异常紧急,队伍必须立刻开出一条生路,否则千万不要随手就破坏铁丝网,如果有时间规律的流动哨兵发现被破坏的铁丝网,那么很容易推断出侵入时间,再从雷场的布置和机动巡逻的责任区纵深就可以判断出渗透方向和运动距离。
一般说来,如果铁丝网或围篱通了高压电的话,在附近会有不慎触电而死的小动物,在铁丝网通电的接头和绝缘材料之间会时常有火花产生,仔细听通高压电的铁丝网会有一种细微的高频嗡嗡声。也可用潮湿的小木棒接近感查。
在确定铁丝网没有通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检查周围有没有绊线触发装置和其他监视或警报装置,特别是动作感应器(motion sensor)。如果设计者精明,还会在铁丝网上和另一边也装上动作感应器。
对付铁丝网的最好渗透办法不是从上面翻,而是从下面钻,无论是翻还是钻,我们就不多说了,具体技巧,一般步兵部队都会熟练掌握。重要的是一定要细心。
面对刻意犁松的地面,通常这种地方少不了绊发装置和诡雷,想要通过,可以采取背朝下的姿势,装备放在胸前谨慎的仰卧前进,这不但能避免在松软的地面上留下足迹,所形成的痕迹也较为模糊。对于反坦克战壕,绕过去的办法是最好的,因此事前的详细侦察又一次强调了对敌人这些综合障碍物和检迹地带情报的收集。
高技术侦察设备与反渗透武器
以上只是传统的障碍工事和雷场之类的情况。现代还加上了红外摄象机、遥控探照灯、自动装填照明弹、红外线或毫米波感测装置,力热声光电布撒监控装置。防御死角越来越小。除了网络化控制的警报装置之外,微光、热成像、红外焦平面凝视夜视侦察瞄准设备也普遍在军队中装备。热寻的、磁寻的地雷,预制破片杀伤雷,反
直升机
雷等新型号地雷更是层出不穷。总之隐蔽是争取渗透行动主动权的唯一保证,先进的装备是死的,人是活的,迂回渗透就是要脱离接触。
同样的道理,在穿过防线之后仍然适用,特别是在机动巡逻队和检查站周围的责任区域内必须格外小心。被迫穿越道路时,要加强戒备。在平坦的旷野,要选择尽可能短的道路穿行。山区或是森林地带,道路的转角则是最佳的掩护。穿越道路,应在队伍头尾两侧一定距离派出侦察兵,如果可能要事先观察并记录敌人在预定穿越路段的出现频率、时间和间隔,估算出安全期。横越道路时切忌集体行动,应以单兵或者小组为单位,在穿越道路之后迅速隐蔽,为避免在中途状况改变时失散或遭切断,小组应事先决定备用集结地。暗沟、涵洞和水沟虽然可以提供掩护,但也限制了横向机动,且很可能被敌人用技术手段封锁,通过时应留意。
行进中要小心敌方当地居民,除非确定能从当地居民得到支持,否则当地居民应和敌军同等对待,尽量避免接触。除非任务目标位置在当地居民地内,否则行进路线应尽量避开当地居民地,对于交通频繁的干线尤其如此。伪装成当地居民是很好的办法,前苏联特战部队(Sprtsnaz)在远东地区的分遣队为应付任务需要,就吸收了不少亚裔队员,除了在进行渗透作战时能充当语言专家,还可以在和平时期就进行潜入作战目标周围区域,随时回报最新的情报让特战小组和上级单位进行决策参考。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