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做后勤就要有损失,一支车队没到前线就损失3/4很正常!
[打印本页]
作者:
技术援果
时间:
2016-8-5 20:48
标题:
做后勤就要有损失,一支车队没到前线就损失3/4很正常!
做后勤就要有损失,一支车队没到前线就损失3/4很正常!
其实有的时候,捐助物资运到同盟军战士手上真的很艰辛,一支车队没开到前线就损失了3/4的车辆也是难免的事情。其实为什么如此悲惨,其实大家看看志愿军的后勤运输就知道了。更何况同盟军的情况可能比志愿军更糟糕,所以损失3/4也是正常。其实打仗就是打的后勤,大量的运输车辆损失掉,被“敌人”,通过各种方法摧毁,那么损失是必然的。由于大量的车辆损毁,导致同盟军无法满足足够的运力,导致伤员因为没有车辆无法后送,前线没有粮食,导致人员忍受没吃没喝的痛苦,还有难民的大米迟迟没办法发下去,这个也是必然的! 毕竟做后勤吗?就是要有损失的。
有人说后勤因为车辆损失的损失可能比全部募捐的费用都高,这个也是必然的,本身运输上去就是有损失,可能一批150件的物资,真正运上去已经损失了100件了,而且就算运上去50件也可能因为战斗不断损失,所以这个也是正常的。
所以在同盟军战士和难民饥寒交迫,运输粮食的车队由于各种原因,损失了3/4,由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换钱修理车辆,这个事情也因该很清楚了。
其实募捐的受益者是谁,很可能不是那些难民和同盟军战士,因为运输成本太高了,所以损失因该是来自运输过程,所以捐赠100元,80元损失在运输途中,最后20元到难民和同盟军手上也是可能的。不过感觉看看下面抗美援朝期间的损失,或许你能好受些。
在美军飞机狂轰滥炸下,既没有高射炮兵掩护,也缺乏防空经验的志愿军后勤损失惨重。入朝时,志愿军共有运输汽车1300多辆,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即损失600多辆。志愿军三个后勤分部被炸毁的物资有:汽车325辆,粮食5万千克,枪弹53.9万发,炮弹3.1万发,炸药约4 500千克,汽油190桶。第二次战役后,朝鲜北方的铁路、公路大部分被炸毁,较大的桥梁、渡口被毁之殆尽。
1951年2月,美军空袭志愿军后勤达285次,后勤人员伤亡达1216人,损失汽车485辆,后方的165座次铁路桥梁和459处铁路线遭受破坏,全部铁路被分割成数段,能够维持断续通车的只有中间很小的一段,被称为“前后不通,中间半通”。这期间朝鲜北部又连续发生特大洪水,被冲毁的铁路中断行车长达45天,损失粮食845吨、汽油1184桶、弹药142吨;几乎所有的公路路段都被炸断或被洪水冲毁,前送物资损失率高达40%。
战斗化后勤:战胜“绞杀战”的妙想
为解决后勤保障的严重困难,1951 年初,中央军委召开了有常务副主席周恩来、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长杨立三参加的“沈阳会议”,志愿军召开了有彭德怀司令员和金日成首相参加的朝鲜“君子里会议”。两次会议都提出,后勤工作在现代战争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军“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时代已经过去,后勤必须以新的指导思想,新的供应方法,新的工作制度和作风,来适应这一重大变化。随后,中央军委、志愿军党委分别作出《关于加强志愿军后方勤务工作的决定》和《关于供应问题的指示》,提出:“后勤工作是目前时期我们一切工作中的首要环节”:各级党委必须“把后勤工作列为议事日程的第一项”,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调整,开始建设战斗化后勤。
为了加强对敌斗争,1951年2月,中央军委从国内抽调2个铁道兵师、4个工兵团入朝参战。4月,又调2个高炮团入朝,负责掩护后方的道路桥梁。5月,又将4个高炮营分别配属志愿军各后勤分部,并将原配属志愿军后勤的工兵、炮兵、公安、通信、运输、铁道、工程等部队,统一划归志愿军后勤建制序列。这种组织体制,使志愿军后勤由只组织保障的单一职能转变为既要组织保障、又要指挥战斗的双重职能。
在此基础上,中央军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组建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改变自入朝参战以来,一直由远在国内的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战场后勤保障的体制。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兼任后方勤务司令部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后方勤务司令部要求后勤官兵履行“指挥战斗、组织供应”的双重职能,后勤战斗化建设有序展开。
一是建立战斗化的后勤指挥体制。志愿军后勤主要抓了本级和分部、军后勤的建设,理顺领导关系,将仓库、汽车部队统一划归各兵站领导,使兵站成为一级重要的指挥、管理和供应实体。为保证指挥顺畅,志愿军后勤系统先后架设4 500千米有线通信网,其中在东、西海岸方向架设的达870千米;同时,为志愿军后勤各机关、分部、兵站、团队和仓库安装了电话交换机228部,单机2 230部,极大地改善了通信条件。为提高指挥效能,志愿军后勤还加强了后勤干部的培训,先后举办后勤参谋、防化、排弹、打空降伞兵训练班40余期。
二是开展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活动。针对美军“绞杀战”对后勤保障的影响,志愿军提出“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的口号,加大抢修力量,集中投入7.6万余人参与铁路抢修,平均每千米244人,并改进战区运输方式,使用火车、汽车、畜力、人力等接力运输,前运物资与后送伤员结合的一体运输,充分利用特殊环境和时段的突击运输等。
三是实行打、防结合。战争初期,由于缺乏对空打击力量,后勤部队只是消极的躲和藏,对敌机构不成威胁,致使敌机日趋猖狂,后勤的安全环境日趋严峻。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从1951年2月起到1952年上半年,志愿军先后有4个高炮师、4个城防团、53个独立高炮营入朝。其中,3个高炮师、4个城防团、8~16个独立高炮营配置在后方纵深地域,对维护后方交通枢纽、重要桥梁、机场、仓库、机关等目标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是设置防空警戒哨。这是志愿军广大官兵创造的一种对付敌机破坏的简易方法,专门用来监视敌机活动。夜间听到敌机飞行的声音,防空哨立即鸣枪报警,汽车闭灯隐蔽。这种办法推行后,夜间运输效率大大提高,车辆损失大为减少。后来,防空哨进步发展为一支专门的防空警戒部队。最多时,在2 800多千米的运输线上使用9个团约2万人的兵力,设置防空哨1568个。此外,各部队机关、仓库、医院驻地也设置了防空哨。战争后期,通信部门还使用无线电台和报话机对敌机进行监视报知。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使整个志愿军后方地域形成对空监视网,无论敌机飞到哪里,都难以摆脱防空哨的监视。
毛泽东主席对防空哨在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战争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法以外,主要靠群众想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1万人站哨,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
五是开展对空射击活动。志愿军后勤司令部成立后,积极组织机关、部队利用手中武器打击低空飞行的敌机,并普遍建立了对空射击小组。二年九个月中,志愿军后勤单位先后击落敌机109架,击伤敌机698架,捉获敌机驾驶员24名。对空射击活动的开展,迫使敌机不敢轻易低飞,投弹命中率因此大为降低。
六是剿匪捕特。为了粉碎敌特对后方的渗透破坏,志愿军后勤按地域划分,实行剿匪捕特包干责任制。二年九个月中,在当地群众及友邻部队密切配合下,捉获匪特1289名,缴获各种枪支499支(挺),维护了后方的安全。
1951年下半年,为了适应作战需要,志愿军后勤的编成进一步扩大。8月,国内组建的14个辎重团入朝编入志愿军后勤。同时,志愿军后勤扩编3个汽车团,补充汽车1130辆,使汽车团总数达到13个、汽车3700余辆。10月,志愿军后勤直属部队发展到6个后勤分部、28个大站、27个辎重团、8个运输营及3万多民工。还编有公安第18师、步兵第149师和6个工兵团、11个高炮营及通信保障部队等。此外,还有铁道兵4个师另3个团,援朝工程总队及工务大队5.2万人,中朝铁路员工2万人,配合后勤参加战区后方运输及抢修。这样,志愿军后勤保障力量除传统的供应、运输、修理、卫生等系统外,已有防空兵、铁道兵、工程兵、步兵、公安兵、通信兵等正规部队,总人数近30万人。
如此复杂的后勤编成和如此庞大的后勤力量,在我军历史上是空前的。一方面表明了志愿军进行后勤战斗化建设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代战争在没有取得制空权的条件下,遂行后勤保障的艰辛程度。
由于志愿军把后勤保障与后方防卫作战有机地统一起来,硬是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顶住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绞杀战”、“窒息战”,保证了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直至前沿阵地和坑道。
1951年1月到1952年2月,在“绞杀战”最疯狂的年多时间早,美军飞机轰炸量增加几倍,志愿军物资运输量却反而增加了两倍以上。前线官兵交口称赞志愿军运输线是“钢铁运输线”,是赢得战争的“生命线”。战争初期与战争后期相比,车辆损失率由42.8%下降到1.8%,物资损失率由13.4%下降到10.8%,运输效率提高76%。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