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邦康峰会与缅甸政府的真面目(四) [打印本页]

作者: 星语星愿    时间: 2015-5-21 11:31
标题: 邦康峰会与缅甸政府的真面目(四)
勐海模式的意义和启示
中国云南省勐海县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
开展“绿色禁毒工程”的研究报告

前         言
      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由该县外事办公室牵头,科委、县农业局种子公司、农业技术推广站、茶叶办公室、边贸局、海关等单位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合作开展“绿色禁毒工程”。经过五年的努力(1992-1997),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在境外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禁种计划,遏制了境外这部分地区毒品向境内走私贩运的黑潮;社会治安得到了好转,保证了经济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境外大部分民众的吃饱问题也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朝着毒品禁吸、禁贩运,继续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方向发展,两国边境地区呈现出和平发展、繁荣稳定、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我们把这种双方边境地区通过和平与发展实现禁毒的方式称之为“勐海模式”。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勐海模式是中国地方政府处理周边国家跨境民族地区解决毒品问题的成功典范,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对今后解决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民族与毒品问题、经济发展问题很有启发。并对国际社会如何处理毒问题和经济发展问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抓住机遇,迎刃而上
      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旧称佛海。面积5571平方公里,人口约28万,属亚热带气候,该县居住傣、汉、哈尼、布朗、拉祜等十三种民族。该县的山区盛产优质茶叶,历史上是弛名的普洱茶之乡,1996年种茶面积达17.41万亩,总产量达536吨。同时该县还是著名滇南粮仓,种粮面积1996年达497999亩,总产量12870万斤。解放后该县还发展了种甘蔗和制糖工业及橡胶种植和橡胶加工业。甘蔗种植96、97年榨季为15.6万亩,产量58万吨。橡胶种植为10万亩,干胶产量10万吨。勐海县经过解放后近4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亚热带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绿色产业优势。
       勐海县形成绿色产业优势的同时,近几年在旅游业方面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勐海县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良好的亚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同时处于与缅甸掸邦东部的交通要道上,该县的打洛口岸是云南通往缅甸和泰国的著名通道,对发展旅游和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国家和云南省著名的西双版纳旅游区南部的主要景点。
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原是缅甸掸邦东部边陲要地,总面积4925平方公里,总人口74000佘人,居住着掸(傣)、阿卡(哈尼)、布朗、拉祜、果敢(汉)等13个民族。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雨林气候,但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经济、文化落后。100多年来主要种植罂粟作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同时该地又处在中、缅、泰的国际通道上,是大金三角地区臭名昭著的贩毒通道。缅甸共产党进入该地区后,该地区处于与缅甸军政府对立的武装割据状况,是原缅共815军区的大本营,缅共割据该地后,虽然在政治上把分散的民族力量集中了起来,但忽略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毒品原植物的种植和过境贩毒的情况没有多少变化。1989年5月19日该地脱离缅共后,罂粟的种植面积达7000多英亩(折合约15000亩)①,在近500多个村寨里有近一半的村寨各族农户靠种植罂粟为生②。近2000名的武装人员靠收取鸦片种植的税收及制造海洛因和贩运走私毒品为养军的费用。虽然该地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种植在整个金三角地区所占的面积不大,产量也不高,但由于该地处于缅甸掸邦东北部其他民族武装割据势力种植罂粟,加工毒品,输往泰国的重要通道上。所以国际社会曾把该地区视为毒品泛滥的主要地区,西方一些主要国家的禁毒机构和传媒把缅共815军区的司令林明贤(现缅甸掸邦第四特区主席)称为世界鸦片毒枭“坤萨第二”,可见该地区在贩毒问题上所扮演角色的分量。815军区易旗脱离缅共后,成立了“民族民主政府”,基本上维持着武装割据,仍然走着以毒养军的道路。在该地区大肆从事种毒贩毒活动,并把毒品走私大量进入相邻的云南勐海县。使云南勐海县的改革开放受到严重的冲击,社会治安恶化,经济建设受到干忧。在边境地区是否实行开放政策再次提到边境一线的县级领导面前。勐海县委面对着境外毒品严重泛滥有形势,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鼓舞下,坚持一手抓社会治安,一手抓发展经济。认真分析了境外毒品泛滥的原因,认为毒源产生是境外一侧国家,没有解决好民族问题和贫困问题所致,要解决境外毒品原植物罂粟的种植问题和毒品走私问题,就必须寻求有利时机,帮助解决境外各民族靠种植毒品为生和境外民族武装靠以毒养军的经济结构问题,把堵源和截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禁毒工作的标本兼治目标。县委正确的分折了形势后,就大胆地决定要把手脚伸出去,帮助境外民众解决贫困问题,铲除毒品原植物种植的经济基础。县委书记艾罕炳形象地说,我们在境内禁毒就象堵一道漏水的堤坝,在堤坝外堵是无济于事的,要彻底整治,就必须从堤坝内部修补,也就是要到境外去铲除毒源。县委根据边疆的实际情况,民族跨境而居,边民长期互相往来,在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有和平发展的基础。虽然,目前境外毒品泛滥,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这只不过是历史遗留和发展过程中暂时现象,并不是我们和周边国家关系之间发展的主流。因此,县委决定到境外帮助发展经济,铲除毒源,克服影响双边关系存在的障碍,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缅甸国内逐步走上了民族和解和全方位改革开放的道路后,境外武装割据的“民族民主政府”与缅甸军政府也达成了和平谅解协议,经缅甸军政府的批准,正式成为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双方希望实现和平、停止武装对抗,发展经济,迎头赶上世界和平发展的朝流。缅甸国内政治生活中的这一历史性变化是实现和平发展,到境外去解决毒源问题难得的机遇。但这一机遇是在境外毒品泛滥,与之打交道的人物又是以毒养军被国际社会称之为“坤萨第二”的林明贤。面对这一难题,是迎刃而上,还是怀疑退缩,摆在了县委领导的面前。1991年5月,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主席林明贤在勐海县打洛口岸对面的勐拉召开群众大会,在缅甸军政府和国际禁毒机构及一些外国使节的面前(包括中国驻缅甸大使)表明禁毒决心,颁布了六年禁毒计划,当众烧毁了原存有的海洛因、鸦片、并摧毁了海洛因加工厂。林明贤会上对出席会谈的勐海县代表说只要勐海县地方政府帮助解决民众的吃饭问题,他就保证在他的辖区内实现禁种毒品的计划。面对挑战,勐海县领导知难而上,做出了积级的回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由外事部门牵头,紧紧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本着“三个有利于”的原则,配合县农业局、种子公司、茶叶办、外贸等部门联合制定了“绿色禁毒工程”,决定以自已的绿色产业优势,同时配套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第四特区改变生产毒品源种植的经济基础,改善境外边民的生活条件,为彻底实现禁毒创造条件。

二、开展绿色工程,突破禁种难点
       缅甸东部队掸邦第四特区要实现六年禁毒计划,关键是解决种植毒品原植物罂粟为生的广大少数民族的温饱问题。长期以来,该地区由于历史上英国殖民者鼓励种植罂粟,允许合法买卖鸦片和吸食鸦片,而粮食生产方面由于生产方式原始,品种退化,不施肥料,产量很低,平均亩产只有100公斤左右,仅够维持1/3的口粮,不促部份就靠鸦片换取粮食为生,形成了畸形的毒品社会经济。直到本世纪九十年代初,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的民众,仍然处于严重缺粮的贫困状况,第四特区的军政人员约2500人,每年的口粮就靠向勐海县购买100万人民币的口粮维持。因此替代种植首要任务就是解决粮食问题,满足种植罂粟民众的吃饱要求和地方政府军政人员的口粮问题。勐海县绿色禁毒工程就 以帮助第四特区科学种田,解决粮食问题为绿色工程的第一期计划,选择种植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为突破口。             1992年在中国科协、云南省科协的支持下,勐海县农业局、种子公司曹洪祥经理带领技术员首期试种10亩杂交水稻示范田获得丰收,平均亩产达510公斤,比当地平均亩产提高了近4倍。示范田的成功,引起了缅甸政府、联合国禁毒署及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93年扩大种植500亩,又获得成功。从94年起,就全面推开,以每年递增1000亩的速度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到95年已种植杂交水稻10000亩,平均亩产350公斤,总产量达2640万斤。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而且还有部份余粮535.2万斤返销勐海县和缅甸掸邦北部第二特区,实现了帮助第四特区解决民众吃饱和军队给养的问题。种植罂粟民众的吃饱问题解决后,罂粟种植逐年呈下降趋势,1997年4月20日原缅甸国家恢复法律秩序委员会(现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第一秘书长钦钮中将在出席第四特区消除鸦片纪念馆开幕典礼上讲话时说:现在可以自豪的宣布掸邦东部勐拉地区已经完全消除了毒品……。他在总结取得这一丰硕成果国内原因后,谈到国际合作时多次提到与中国和同领土相邻的邻国签订了双边和多边的禁毒协议,还特别强调合作执行了缅甸——中国联合国控制毒品计划③。笔者97年12月调查时,了解到毒品种植由原来的15000多亩,下降到零量种植200亩,这些零星种植的罂粟,第四特区禁毒部门还邀请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州的公安局部门一同监督铲除。因此,可以说第四特区实现了毒品原植物的禁种计划。目前,缅甸掸邦第四特区政府的禁毒部门和中国西双版纳州的公安局部门进一步合作,对毒品吸食和贩运开展联合行动,争取早日实现禁吸禁贩的目标。西双版纳州的公安局、政法委副书记、禁毒委副主任、州公安局局长蒋晓春在97年12月12日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禁毒会谈话中指出:我们同毒品犯罪斗争已经掌握了主动权,毒品流入逐年减少,吸毒人员逐年减少,制毒化学配剂出境明显减少,非法种植罂粟基本禁绝。贵方也采取了有力措施……,全面实施禁毒,在我方科技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开始实施发展农作物替代罂粟种植的“绿色工程”计划,从根本上消除毒源。经过特区政府和边民的努力,不仅解决了自已吃粮用钱的来源,还自吃有余向周边地区售粮。第四特区人民找到了一条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道路,改变了过去依赖种植罂粟维持生计的局面④。
       在禁毒禁种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勐海县把实施绿色禁毒工程的重点转移与第四特区合作发展经济作物茶叶、甘蔗、橡胶和种植加工厂的第二期计划,进一步巩固铲除毒源的经济基础,为该地各民族走上文明富裕的生活继续提供帮助。目前勐海县茶叶办帮助种植的一百多亩茶叶,已开始采摘加工上市。县农业局籽种公司帮助开荒种植的八百亩甘蔗96、97年榨季已返销勐海县黎明糖厂原料近千吨。并计划进一步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三万亩,准备在第四特区建立一座日处理八百吨甘蔗的糖厂,糖厂的基建已上马,年底就可以竣工开榨。这一项目不但可进一步帮助第四特区坝区和山区的农民吃饱后有钱花,而且还将大大地改善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脱离以毒养军的状况。橡胶种植由于周期长,在境外边民不愿意种植的情况下,县外办就采取组织边民到第四特区租赁土地、长期承包的方式进行,承包的二万余亩土地已种下了七千多亩,长势良好,预计三、五年后就可割胶,割胶后每亩上交给第四特区和当地的农户一定的费用,维持长期不变。
      勐海县从以上四个方面帮助第四特开展绿色禁毒工程,经过五年的实践已基本改变了第四特区产生毒源种植的经济基础,解决了第四特区,长期缺粮的吃饭的问题,让第四特区摘掉了毒品种植的帽子,第四特区主席林明贤先生也因此从“坤萨第二”变成了禁毒英雄,荣获了缅甸军政府颁发的禁毒最高荣誉勋章。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