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军事技术基础-1 [打印本页]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8-6 17:19
标题: 军事技术基础-1
本帖最后由 同根相怜 于 2016-8-6 17:29 编辑

第一讲 装甲战斗车辆、后勤保障车辆与架桥

    历史的教训

    在战争的历史中,一种新的装备常常是为了满足当时的战术D思想的要求而产生。反之,战术思想有时又为最大限度地利用一 种新的装备而变革。在坦克的发展史中,这两种情况则是兼而有 之。1917年坦克问世时,是为了解决突破由机枪和铁丝网重D设防的战壕阵地这一战术难题。到1940年,在富勒将军和巴D尔·利德尔·哈特爵士思想的影响下,由古德里安将军组织和实 验的“闪击战”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坦克的特点而发展起来 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在1939一1945年的大战中,支援步兵及 琛? 同时,这些战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楚地表明,现代战争中, 弹药和装备的消耗之巨、对后勤支援的要求之大是过去所想象不 到的

       不同的军队从他们经历的战争中记取的教训各不相同。在 1939一1945年的大战中,英国人吃了德国人的亏。因此,他D当时希望在火炮的威力和装甲防护力方面,不要再被别人超过。 那时,美国人也或多或少地有这种想法。结果,在这两个国D里,装甲较厚、火炮口径较大的“百人队长”、“酋长”、M48和 M60就成为战后坦克中的一代骄子。“酋长”坦克,是目前服役的 同类坦克中的登峰造极者。它重55吨,配备一门120毫米火 D炮。

       以色列面对的是沙漠战场,那里没有树木可做屏障.而且能D见度又好,射距也往往较大。因此,他们喜欢装甲防护较厚的坦 克。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梅卡瓦”坦克。这种坦克重约56吨,炮 塔细长,发动机前置,起着增加防护力的作用。

      由于德国人认识到,为迅速重新部署,以反击敌人的装甲突D击,他们必须具备持久的战术机动力,他们接受了这样一种D点:快速地从一个掩蔽地机动至另一个掩蔽地也可以部分地起到 防护作用。于是他们生产出40吨重的“豹 l”坦克。俄国人也信 赖长距离、高速度的公路通行能力和越野时的快速机动能力。这 也是他们的沿窄轴线快速行进策略的必然产物。

     既然各国为在同样的地形上进行同一场战斗而设计出的坦克D竟是互不相同,那就一定有某种原因使人们无法找到一个大家都 喜欢的设计方案。所以,研究一下使用人员--士兵们的要求D许会很有价值。

      士兵们的要求

     在1939一1945年的大战中和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坦克战术 思想中的主要潮流促使各国都倾向于发展所谓主战坦克。这种主 战坦克可以协同步兵实施突贯作战,并紧接着向敌占区纵深迅速 进击,在步兵的协同下,扩张突破战果。这是因为,此时能否保 持进攻锐势对防止守方重新部署,恢复均势,重新掌握主动权, 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斗的突破阶段,坦克必须具备有良好的装甲防护力才能D经受住反坦克火器的攻击;必须具有良好的武器系统才能打通敌 人的防御阵地;必须具有良好的战场机动力才能使车辆灵活D捷。在战斗的扩张战果阶段,良好的、持久的战术机动力是制胜 的关键。

    即使在防御时,装甲部队也不能闲置不用。当有效的反坦克D武器不足时,就要求用坦克来打退敌人坦克的进攻。这种任务同 样要求坦克具有良好的防护力、高效的武器系统和敏捷的机D力。这些要求都与突破战斗相同。不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 要求。防御的一方永远不会拥有足以密布整个防御地域前沿的装 甲兵力,而他们要抗击的进攻者又总是将兵力集中于一点实施突 破。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战术机动力对于机动坦克以阻止敌人 的突破企图,或是阻止敌突破后扩张战果的企图,又是必不可少 的条件。这就是德国人在苏联取得的深刻教训。

  从这些要求中不难看出,设计精良的坦克要均衡地满足三条D主要要求见图 l.4。 $

    乍一看来,进攻者和防守者对坦克的要求中最大的区别在 于:进攻者需要良好的机动力,以便扩张战果。为此,可以牺牲 防护力。但是考虑到突贯作战的要求,这种牺牲又是不可取的。 因为突贯时,常常是硬碰硬地交火。假如再考虑到防守者对战术 机动性的要求,上述观点就更难成立了。的确,防守者需要机动 得比进攻者更快。再者,若具有高度机动性和灵活性的坦克在战 场上快速跃进,将使敌方的反坦克火器或反坦克制导武器难于准 确射击,从而使自己的防护力提高。这种观点的出现,使对坦克 各项要求的平衡,更难于掌握了。根据最后这种观点,再加上对 战术机动性能要求的考虑,才形成了薄装甲的“豹 l”坦克的设计 也不同意。显而易见,直接参加战斗的士兵们的要求是很复D的,设计人员无法提供一种理想的坦克。因此,士兵们必须做出 某些妥协。但要做出最佳的妥协、士兵们必须首先理解设计人员 的困难。

    坦克设计

    装甲防护力与重量限制

    对坦克的尺寸和重量的限制主要是由于坦克常常需要经铁路D和公路输送。铁路上的限制主要指桥梁和隧道的高度、平板车的 宽度以及正常的两列火    车错车时的限制。例如,坦克外部尺寸必 须受到铁路轨距的限制。欧洲大陆上用于军用车辆输送的TZD距规就是一例。见图1.5。

    除了铁路输送,很难想象还有任何别的办法能将大批坦克同D时运进战区。只要用铁路输送坦克,不是在正常时期装车,就是 在可能发生冲突的紧张时期装车。这就要求必须对坦克的外部尺 寸做出限制。

   公路输送时的主要限制来自坦克自身的重量。限制坦克重量D的因素是公路桥梁的负载强度。在战区内,坦克能通过的桥梁越 多,其机动力越强。如果一辆坦克可以通过限重为50吨的桥梁, 那么比起只能通过60吨桥梁的坦克,就会有更多可以使用的道路。 还应该记住,坦克越重,它需要工程保障部队提供的架桥设备就 会更强更重。如果用汽车拖车运送坦克,就更麻烦了。拖车运载 坦克的重量将增加到80吨,或更多。

   高度限制

   在铁路和公路输送的尺寸限制之内,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坦克D要战术意义。此外,坦克重量也是越轻越好,这样有利于将坦克 履带承受的压力降到最低限度,对提高坦克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行 能力有重要影响。

   设计人员在确定坦克高度时受到几个因素的限制:<首先是装填手站立时,由其靴底到其工作帽顶的这一高度 (b)。在车内,他必须持站立姿式来装填炮弹。在上部,这一高 度要加上车长指挥塔的光学仪器超出炮塔的高度(a)。在下部, 要加上车底距地高(d)。这个高度由使用人员根据在松软地蒁“托底”的危险性的大小来确定。俄国的坦克没有带防护甲板的炮 塔座舱。但是为了防地雷杀伤,西方国家的坦克都有防护甲板。 这就又要增加一点高度。

第二个影响总高度的因素是炮塔座圈的高度加最大俯角时炮D闩抬起高度之和的这一高度。炮塔座圈的高度决定于坦克的D度。坦克通过树丛和狭窄街道时的战术机动力与坦克的宽度有着 密切关系。大多数坦克的宽度约为3.7米。这么大的宽度所带来 的麻烦是使炮塔座圈的直径过大,不能置于两条履带之间,而只 能处于其上,如图所示$

火炮是在耳轴上垂直转动。从图1.8可以看出,火炮打俯角D越大,炮尾顶部升起越高,而炮塔顶部的高度即由此决定。俄国 坦克火炮的最大俯角约为90密位(5度)。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藾克的最大俯角为180密位(10度)。图1.9表明,坦克从半遮盌阵地射击目标时,火炮俯角的大小对其暴露正面的大小有很大影 响。

    重量限制

     高度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战术上,它对重量和防护力也有重D要意义。坦克越小,需要装甲防护的体积就越小,坦克本身也就 越轻。一辆有炮塔的四乘员坦克的内部体积的组成大致如下D实际上,体积、重量和所要求的机动力共同决定着坦克的总D尺寸和总重量。带炮塔的四乘员坦克的重量概略由下列部分D成:

     加厚的前装甲板占了总重量的23%。如果能缩小坦克的正 面轮廓,装甲的重量就能大大减轻。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两种 值得注意的坦克设计。俄国的 T72和 T64坦克完全取消了装D手,而代之以自动装弹机。因而,直立的装填手所要求的高度限 制也就随之取消了。这样一来,决定高度的因素就只剩下炮塔座 圈的高度和由火炮最大俯角决定的炮塔高度。结果是高度和体积 都减小了。同时还因为他们的火炮俯角只有90密位(5度),薉以这很有利于缩小坦克的外廓。使用身材较低的乘员(据说最高 的不超过5英尺4英寸),又可以进一步节省体积,使总重量紻低。重量减轻后,发动机也可以小些,而且有装甲防护的发动机 轻些。最终的结果是,生产出的坦克重量仅约41吨<第二种既减轻了坦克重量又不牺牲装甲防护力的设计是瑞典D的 S坦克。它与上述设计完全不同:它根本没有炮塔,火炮D装于车体的正面,用一个精密控制的悬挂系统进行火炮的高低和 方向瞄准。这种方法同样可以使火炮的俯角达到理想的180肈位(10度)。它装备有自动装弹机,乘员3人。车长负责火炮礑射击。第三名乘员只负责坦克的逆向行驶。这种坦克的逆向行驶 性能与前进时一样好。由于这种坦克的车身很低又没有炮塔,尽 管其前部装甲防护力很强,但重量却只有38吨左右。装上浮D设备,还可在水面行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动机的体积至关重要,它与发动机D的功率紧密相关。事实上,设计人员都无法摆脱一种互相制约的 规律。见图1.14

    至此,我们只是一般地谈到了装甲。在实际应用中,装甲的D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受到的威胁。轧制钢均质装甲一直是 常规装甲。直到1941年俄国的T34坦克出现在战场上并证明罝它是当时最先进的坦克以前,很少有人注意到倾斜装甲。德国人 很快就仿效了俄国人的做法。从那时起,倾斜装甲就开始成为坦 克的一大特点。今天的 T72和 S坦克都充分利用了倾斜装甲。从 图1.15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倾斜装甲的优越性。

      倾斜为60度的装甲,不仅使弹丸的穿透的距离增加了一倍 (假设弹丸沿水平线击中),而且还有可能引起跳弹。设计人员的 目标是使车体装甲和炮塔装甲尽可能地倾斜。 T72和 S坦克的车 体装甲倾斜度很大,“酋长”坦克在炮塔装甲的倾斜度上达到了高 水平。尽管将来陶瓷材料有可能改善其性能,倾斜装甲现在依然 是抵抗动能打击的主要办法。

      设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抵御穿甲力很强的破D甲弹。大多数制导式反坦克武器都采用这种弹头。近些年来,西 方国家的新坦克上,开始采用由乔巴姆英国军用车辆试验基地首 创的复合装甲。这种复合装甲可以大大减弱破甲的威力,也可以 减弱碎甲弹的威力。为什么复合装甲会有这样的效能,现在仍属 保密范围。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