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满人的政治思维与甲午战争失败的关联(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7 04:54
标题: 满人的政治思维与甲午战争失败的关联(原创)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8-8 13:51 编辑


    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他的失败使中国洋务运动的努力被打断,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而这场战争的失败得关键又在于旅顺要塞失守,大东沟海战后北洋不少舰船受损,而国内有维修大型军舰能力的只有旅顺港。旅顺要塞失守后,没有经过大修的北洋舰队已无力再对日本海军展开有效袭击,彻底失去了制海权。日本在战争中动用的兵力实际上是全面超过北洋军的,在失去制海权后,清军无法再拦截日军的海上运输,日本保证补给之外还可以随便运兵增援各个战场,甚至可以偷袭大陆,威逼京师。而北洋军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设防,交战中的部队也能被切断后路和补给成为孤军。在这样的局势下,战争很难再维持下去的可能,失败已经变得必可避免。

    认真查阅甲午战争的资料后可以知道,旅顺要塞实际上也并不是一天就被日军拿下的,从日军兵锋到达旅顺要塞,到要塞失守有3天(当然从日军发起全面进攻算是只有一天!旅顺要塞失守的前后经过,可以进行如下总结:
    1、背景:
   
自从洋务领袖恭亲王被罢黜后,满清中枢就全部被无能的保守派和清流掌握(他们瞎搞的太过的话,则老佛爷会出面阻止一下,显得没老佛爷大清立马就完)。当时的淮军和附属淮军的那些陆军部队是满清唯一的有战斗力的近代陆军,并掌握在李鸿章这的地方洋务派手中。这样前提下,要维持保守中枢和地方洋务派平衡 ,就必须将淮系陆军裁汰至三万以内,否则中央掌握的那百万旧军就无法与之抗衡!并且还必须同时还用停止购舰、经费断绝等抑制了北洋海军的发展。当时的日本有新式陆军十多万,海军数量也远远超过北洋。

    2、之前战斗

    战争爆发后,淮系陆军1万5千人调遣至平壤驻防,6千留守后路。当时平壤附近有两条路,清军将领叶志超派1万守大路,另外5千守小路,这样的安排从部署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在于来进攻的日军有2万多人,并且还有后备援军在路上。日军的进攻也是分两路,7千人牵制攻大路,1万5千余人攻小路。战争的结果是,日军在大路的攻防战被清军击退,并给其极大的杀伤;但小路面对3倍以上的敌人被突破了防线,1万多日军抄了清军主力的后路,并断绝了清军的后勤。

    清军当时的处境是前有强敌进逼,后有退路、弹药补给被断,崩溃已经不可避免。叶志超面临的选着只有两个,要么带着这一万多人的淮系大半陆军死守殉国,结局是国内再无可战之兵,对日军的进攻在无法组织起有效防御。要么是带队一路逃回境内,保存淮军的有生力量,已备再战。叶志超选择了后者,于是获得了逃跑将军的丑称。而日军主将对此战的评价则是:赢得真侥幸,还好主力打了清军软肋,要不肯定打不赢!

    3、旅顺要塞的防御

    由于后续经费的断绝,旅顺要塞只修建了对海的工事和大炮,对内陆的防御只修了一道胸口高的矮墙!平壤战役失败后,由于淮军兵力不足,日军兵锋突破国境长驱直入,直指北京。 老佛爷感觉自己受到威胁下,强行将淮军的平壤溃军和
旅顺防御炮台的部队,调至山海关防御(之后打出了山海关大捷)。这样的结果就是,旅顺要塞的守兵只有两种部队,一中种是老李看到没人防守了,紧急去招募的新兵,都是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别说摸过、压根从没看见过洋枪!另一种是老佛爷和清流们派来接防的“部队”——河防营,主职是挑土修河堤,装备是箩筐和扁担。比前一种部队好点的是,他们看见过枪,每营(500)人有一支百年前造的抬枪!这些是主力部队,大约攻6千人,另外还有淮军陆军剩下几百人的和百名海军陆战队。日军方面动用的是新来的一整个军!全副武装久经训练装备完善的4万正规军!另有平壤之战时的2万多人做后备。

    4、防御战经过
    要塞陷落前二天,日军不到百人的前锋侦查部队到达旅顺外围,刚放下箩筐的修堤民工和刚放下锄头的农民斗志激昂,
出动了三千人前去消灭敌军。战斗结果:日军侦查兵被“成功击退”,伤亡在个位数,清军伤亡数百。
    要塞陷落前一天,日军数百人的先头部队再次来犯了,清军再次出动大军三千人前去围攻(加上次三千,新来的人都总算接触到敌军,知道什么是军队、打仗了)。这次他们带了新式武器和手摇机枪,可惜这东东不像箩筐、扁担、锄头那样好用,全部放了空枪,而日军这次带有行营小炮,战术上采用步枪齐射。战斗结果是,日军只伤亡个位数就在旅顺外围站住了脚,形成了进攻出发地,而清军伤亡近千。
    要塞陷落当天,被打破了胆的修河堤民工和农民再也不敢主动出击,都伏在胸墙后面防御进行防御。旅顺炮台的大炮也调转过来向日军轰击,可惜由于经费紧张没有采购开花弹,只准备了有实心弹,对散开攻击队形的日军几乎无效!在日军接近胸墙的时候,新兵眼里看到的是。三千打一百都打不赢,并且在巨炮炮火中能无伤前进,刀枪不入的无敌天兵来了,于是守军全军崩溃了!
   
要塞陷落的当天下午,为了旅顺避免失守后,日军用炮台的岸炮轰击军舰,北洋海军派出仅仅百人的陆战队主动出击,试图破坏要塞内的大炮。这时真正的淮军部队的战斗力才表现出来,他们一路攻击,在数万日军跟前如入无人之地,尽数破坏了所有大炮,最后被上万日军的围攻下全部战死、无一投降。

    由此可见。而关于旅顺要塞的失守,其原因却并不应该完全归罪于前线奋战的将士。当时不仅北洋海军尽力了,北洋陆军也尽力了,甚至连守炮台的农夫和劳工也尽力了!失败的真正根源还在于当时的朝廷的用人机制,慈禧在逼迫恭亲王隐退后,为维持其专制罢黜了朝内有能力的人,提防人才重用庸人以避难出现反对声音。这样的做法虽然树立了她自己的权威和地位的牢固,但也导致中央机构的无能。满清统治国家的基础是维持在各方势力的相对平衡上,在中央无能的前提下,为了保证朝中与地方、保守派和洋务派之间的平衡!就只能压制地方派和洋务派!而淮军作为洋务派的依托和地方最大的实力派,自然成了首要压制对象,只有将它规模裁汰到足够小才能维持平衡的稳定。这样的部队规模镇压内部起义或许没有问题,但在甲午战争中面对明治以后扩充的日军,却已经到了根本不可能获胜的程度。

    由于当时的满清已经十余年没经过战争,严重缺乏危机意识,对淮军兵力的压缩并没有遇到什么抵制。在淮军被压制和裁军到极度弱小之后,兵力已经极度短缺。无论在朝鲜还是在中原,都是面临着别说进攻,就算防守只够守一路的被动局面!而旅顺的悲剧就是在朝鲜大败后,剩余淮系军队要么守旅顺保住舰队,坐等山海关被日军突破,这样老佛爷从北京仓皇出逃提前上演。要么守山海关,舰队就只能完蛋了!在这个大前提下,京城显然是不容有失的,旅顺已经沦为弃子。在几乎全部兵力被抽调后,要那六千才招募的新军和河防营依托没有完工的工事,防御住敌人四万正规军的进攻,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的任务。


   

   




作者: 兴汉大儒    时间: 2016-8-7 10:11
就算守旧也得重视武力吧。守旧也必须强国的。所以不在新旧。压自己的军队?压汉军吧。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7 10:45
兴汉大儒 发表于 2016-8-7 10:11
就算守旧也得重视武力吧。守旧也必须强国的。所以不在新旧。压自己的军队?压汉军吧。

不压制自己的军队,军队就可能控制不住,

只要对人才提防,压制军队就是必然的结局
作者: 技术援果    时间: 2016-8-7 10:59
其实和目前的情况很类似,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规模不够,还有国防动员不够好,导致军力不足,所以总认为现在中国的军队改革是错误的,国防动员部就因该是大部,不因该是一个军级单位,这个远远不够。而且预备役部队至少是规模是现役部队的10-20倍以上。并且开展更多的预备役到现役部队短期服役的训练,还有必须要把所有的非战斗单位,比如工勤还有文职人员全部定期服现役训练了。其实当年最大的问题还不光是军力不足,主要是军队不是国家的军队,很大程度上受派系的领导,所以体制存在很大的问题。首长负责制容易形成效忠于首长的军队,但是换了将就不行,这样大家都想保存实力。还有就是实际上甲午战争前,中国也是至少和平10年,最近一次战争是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但是北军大部分没有战斗力,太平天国1863年是失败了。还有就是军队老龄化也是巨大的问题,淮军中好多因该是参加过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估计老兵人数也不在少数,但是清军可能50-60岁依然服役,所以面临日军肯定存在严重的问题。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7 14:16
技术援果 发表于 2016-8-7 10:59
其实和目前的情况很类似,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规模不够,还有国防动员不够好,导致军力不足,所以总认为现在 ...

是的,动员力和兵力不足,是甲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7 14:30
兴汉大儒 发表于 2016-8-7 10:11
就算守旧也得重视武力吧。守旧也必须强国的。所以不在新旧。压自己的军队?压汉军吧。

其实我是映射88以前的果敢,你没看出来么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7 14:31
技术援果 发表于 2016-8-7 10:59
其实和目前的情况很类似,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规模不够,还有国防动员不够好,导致军力不足,所以总认为现在 ...

甲午以前的满清和88以前的果敢有相似的地方么
作者: 不抵抗将军    时间: 2016-8-11 13:17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清主要的原因就是闭关锁国,令国家积弱积贫。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8-12 10:09
不抵抗将军 发表于 2016-8-11 13:17
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满清主要的原因就是闭关锁国,令国家积弱积贫。

当时已经不闭关锁国了 ,闭关锁国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把平衡和压制汉人放在第一位

作者: 不抵抗将军    时间: 2016-9-9 14:49
鹤喻 发表于 2016-8-12 10:09
当时已经不闭关锁国了 ,闭关锁国不是问题,问题出在把平衡和压制汉人放在第一位

是的,就像现在搞维稳一样,不做正事,总搞些不着边际的事儿。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9-9 16:14
不抵抗将军 发表于 2016-9-9 14:49
是的,就像现在搞维稳一样,不做正事,总搞些不着边际的事儿。

只要发展了 ,反对的人自然少了,国家也就稳定了
作者: 不抵抗将军    时间: 2016-9-9 16:20
鹤喻 发表于 2016-9-9 16:14
只要发展了 ,反对的人自然少了,国家也就稳定了

是的,正如治水,堵不如疏。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9-9 20:14
不抵抗将军 发表于 2016-9-9 16:20
是的,正如治水,堵不如疏。

缅北也一样,只要你用心发展,还真怕没有人才追随么
作者: 不抵抗将军    时间: 2016-9-12 16:46
鹤喻 发表于 2016-9-9 20:14
缅北也一样,只要你用心发展,还真怕没有人才追随么

在缅北的政府行为中,有些事情属于陋习,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只能徐徐图变吧。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