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莫洛托夫燃烧瓶
[打印本页]
作者:
技术援果
时间:
2016-9-21 20:16
标题:
莫洛托夫燃烧瓶
燃烧瓶(英语:Molotov Cocktail,俄语:Кокте́йль Мо́лотова),又称燃烧弹,是游击队等非正规部队,以及街头暴乱群众的常用武器,有些罪犯也会以它来纵火。军方亦有采用,不同于制式武器凝固燃烧瓶。
燃烧瓶的主要构造为:玻璃瓶,瓶内装有半满的易燃液体,例如三分之二的汽油与三分之一的油混合而成的液体或酒精(甲醇或乙醇); 瓶口以软木塞或塑胶、橡胶、电线胶带、牛皮胶带等不透气塞堵住;瓶口上扎上布块作引。 使用之前把布块沾透易燃液体,燃点布块后把瓶抛出。玻璃瓶撞击目标破裂,易燃液体倾倒在目标之上,被火点着燃烧,可造成一定的阻绝及杀伤能力。
苏联曾经制造制式燃烧瓶,外面装有两根密封有浓硫酸的玻璃管。投掷碰碎之后靠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点燃油料,从而节省了点火步骤。
燃烧瓶的原理跟正规军队使用的燃烧弹基本相同;两者都是以汽油混合使汽油变稠的物料。
另外也有人使用塑料袋装汽油,因为塑料袋可以承载着一定容量的液体。
燃烧瓶实际上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就已出现。当时内战交战双方即使用燃烧瓶获得部分成功。
二次大战中参战各方都有使用燃烧瓶作为防守的武器,它对于阻挡轻型坦克特别有效。
坦克车的底部往往是防御最薄弱的的,当燃烧瓶在坦克的尾部燃烧时,可能令坦克的油缸爆炸。部分苏制坦克设有外挂油箱,很容易被从外面打开后点燃。当游击队在近距离以燃烧瓶快速突击,坦克车的灵活性不足应付,于是陷入被动。这亦是燃烧瓶在当时能成为成功武器的原因之一。
1948年以色列和阿拉伯战争中的以色列、1956年匈牙利事件中的匈牙利群众,都曾成功使用燃烧瓶阻止敌人装甲兵的前进。
由于燃烧瓶制作容易,使它几乎已成为游击队及街头暴民的“标准装备”。但对全无经验的人来说,制造及使用燃烧瓶亦非全无难度。第一种常犯的错误是瓶内放进太多的汽油,在玻璃瓶碎开后过多汽油会难以着火,正确的分量约为瓶的一半至三分之二,不可超过瓶颈位置。另一种错误是点燃布块前没有把玻璃瓶抹干净,使瓶外残余的汽油燃烧起来,导致投掷者手部烧伤。此外,用作引信的布块来封住玻璃瓶也是错误的作法。其他各种错误包括瓶子的塞不密封,选用错误(太坚固,瓶颈太长的玻璃瓶,如伏特加、香槟酒瓶)等等。但最常见的错误还是点燃以后的投掷过程出错。
主手持瓶,辅手持打火机,使用打火机燃点浸有液体的布块之后,马上扔出。 在各式示威暴动里,燃烧瓶多抛在对峙的空隙之中,用以阻截对方继续推进。因为其杀伤力有限,所以并非主用以伤人。 而将燃烧瓶抛在地上,比起抛到人群之中,更具阻截成效。
在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制造及持有燃烧瓶都是违法的。使用燃烧瓶更可能会被控伤人、纵火、误杀、谋杀等罪名。
燃烧瓶的别名“莫洛托夫鸡尾酒”,得名自苏联的外交人民委员(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
二次大战时苏联入侵芬兰爆发苏芬战争,芬兰士兵无论是参战人数或是装备水平皆处于下风。在冬季游击战期间,面对红军的坦克,由于芬兰军战防炮数量极度不足,因此大量使用发明于西班牙内战的武器燃烧瓶。以玻璃瓶等容器盛装汽油、磷、铝、机油等助燃剂的燃烧瓶,对苏军阵地与车辆造成极大损害。
由于战争中,苏联轰炸机曾用燃烧弹轰炸芬兰的城市和平民目标,滥杀无辜平民,遭到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辩词漏洞百出,甚至宣称苏联飞机没有向芬兰人民扔下炸弹,而是去平民区是为贫苦的芬兰人民空投面包。这一可笑的谎言被当时在轰炸现场的外国使团和新闻记者所揭露,芬兰军民便将苏联投下燃烧弹谑称为“莫洛托夫的面包篮”。由于此燃烧瓶多以酒瓶为容器,随后并将他们准备的这种小型的燃烧弹称为“回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用来回敬苏联投下的“面包篮”。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燃烧瓶应对苏联坦克大军,以手或掷石器投掷。
而被称作“鸡尾酒”的原因是燃烧瓶内能够混合不同物料以应对不同状况,与鸡尾酒混合各式酒品的原理相同:加入白磷能够令击发时火势更猛烈,加入面粉、铝粉、铁锈或铝热剂能够释放高热熔化金属,加入砂糖、花生酱能够延长燃烧时间,加入洗衣粉、润滑油、油漆、肥皂或被有机溶剂熔解后的保丽龙碎片可以增加粘著度,加入樟脑丸能产生烟雾,加入硫酸则能产生腐蚀效应。
作者:
黄金谷办事处
时间:
2016-9-22 01:59
嗯,这个很管用,尤其是对付拖鞋背篓兵更管用,前几年中国远洋船就有用燃烧瓶击退全副武装的索马里海盗的成功案列,海盗都打赤脚,甲板上到处是碎玻璃和火焰,攻上来的海盗寸步难行,最后投降求饶给他一双鞋穿上狼狈逃窜。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9-28 16:24
问题是你必须要接近敌人,才能起到作用呀。但在这么近的距离内,你早就被消灭了。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