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缅北困局——两个思想体系的冲突(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9-24 15:47
标题: 缅北困局——两个思想体系的冲突(原创)
本帖最后由 鹤喻 于 2016-9-25 14:58 编辑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奈温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军事独裁政府以来,缅北就陷入了长期的混战局面,这其中既有缅族叛军和民地武装的战争,也有各民地武装互之间的兼并于分裂。形式之混乱,时间之漫长都是近代所罕见的,这些战争也客观上造成了缅北甚至整个缅甸经济的落后和畸形。虽然没有内战军政府控制下的缅甸经济也不一定好到哪去,但长期战争对缅北的破坏也确实不容忽视。这种作用深入到缅北的方方面面,并将长期影响缅甸的发展和稳定。

    从表面上看,这场冲突的起源是军方上台以后推翻了作为缅甸建国基础的彬龙协议,推行大缅族主义否决少数民族的自决权,争夺少主民族地区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有国民党残军,缅共遗留,大国势力等各方面的作用,可以说起因和战争局面一样充满各种混乱。从宏观意义上说,多数矛盾都属可以化解的,所以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冲突各方都多次展开和谈并寻求合作和停火,以图化解矛盾结束敌对状态。但每次合作或停火都难以长久,仅能维持一段时间,按当事人的说法是双方互不信任,缺乏合作诚意致使和平破裂。这种说法似乎是有一定道理,但却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之所以出现互不信任的想象,除了各民族本身隔阂外,更重要的还是源于缅族统领导层和缅北各势力在思想体系上的差异。


    历史上包括缅甸在内的多数东南亚国家都长期处于一种部族联盟式模式的联合式国家,这种政治体系接近于中国夏商时代和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其特点在于国王只是国内最强势力的首领和联盟盟主,各地区还有自己的国王或军事首领,其行政和经济相对独立,平时只需要向盟主提供一定数额的赋税,即使战时出兵也是各地国王自已带领,并不纳入统一管理。各大国之间的战争更多是在扩充势力范围,争夺地方小国和土司的臣属权,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占领。在这种体制的作用下,一个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以后并不是直接将其兼并,而是向这个国家索取一批财富作为朝贡,并何其建立臣属的联盟关系,继续由原国王管理或换一个服从自己的人做国王。而一些边疆小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会选择同时和周边的多个大国建立臣属关系,换取大国对自己独立状态的默许。对于生产和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南亚各国来说,这种制度没有复杂的行政体系,使中央对国家的管理相对简便和灵活,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有益于维持国家的稳定。


    进入殖民时代以后,随着西方制度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东南亚各国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主体民族区域的行政体系也被现代西方制度所取代。到二战以后各国取得独立时,其管理阶层多数是西方教育体系下成长,更认同的是现代的西方国家体系,思想上已经脱离了殖民以前的封建土司国家的概念。但旧有的封建残余直到今天依然深响着刻影,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各国的军区制。中央只负责部队的常规开销,其他费用由部队在自己的防区内征税和开采资源解决。地方上法规的执行也受官员和军方权利影响相对松动,行政没有过多的制约,使得东南亚各国成为官员腐败的重灾区。这种腐败也客观上造成了少数民族地区对中央任命官员的不信任,同时影响到地方对中央的信任。而在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原有行政体系在殖民时代并未被破坏,殖民者为方便管理继承了这种制度。虽然殖民者的剥削要重于原国王,但这些地区的独立性也没有改变,只是盟主由以前的国王换成了殖民者,以致到独立时,其首领和民众的思想体系和国家概念还停留在殖民以前的状态。


    缅北地区正好是土司制体系最完善的地区,也是殖民者进行破坏最少,旧思想体系保存最完好的地区。而缅甸又是中南半岛最早陷入殖民地,被殖民时间最长,西方体系影响最深的国家。换种角度说就是上述细想体系的差异在缅甸主体民族和缅北民族之间是最大的。由于这种差异的存在,在对抗殖民者谋求独立时各民族还能有合作基础,能站在统一战线上。但等到真的取得独立,其对国家的概念的差异必然导致其建国理念的分歧。对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领袖而言,他们只想让盟主减少点剥削,然后继续在山沟里过自己的小日子,对参与整个国家的管理和建设没有兴趣,也没有信心。但主体民族领袖的想法却不一样,在他们看来,以前的封建制和土司的存在是一种落后和愚昧的象征。当年之所以国家被殖民,就是应为这种制度的存在,现在好不容易取得了独立,自然要顺应世界潮流,建立行政统一的国家,还继续原有落后和愚昧的制度不是自己找死么?


    这种分歧的存在很自然的就造成了双方的互相提防,在主体民族看来,你这分明就是赤裸裸的搞分裂啊,行政军事全独立于国家体系之外,万一你那天心情不好了,要投靠敌国带路来进攻我 ,我找谁哭去?但在少民领袖看来却是另一回事,原有地盘是自己民族安身立命的本钱,交给中央管理万一你翻脸了,自己的民族以后怎活?这他妈分明是想吞并我们,赤裸裸的侵略啊。简单地说,就是主体民族想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所有民族混居在一起,打破原有的各地区自成一家的状态;而民地武则表示,不好意思和你不熟,别想抢我地盘,你们人那么多,我们人分散了杂居被你们欺负怎么办。于是乎大家都试图在自己的思想体系内说服对方,但结果就是鸡同鸭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既然都不能说服对方,大家又都有武装力量,那么久别废话了,和历史上一样,战场上分晓吧。于是乎——缅北的混战正式开始了。


    但大家毕竟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也明白长久的对持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虽然各自都从自己的角度展示了诚意,但毕竟双方要达到的目标就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即使勉强达成停火和合作也最终难免走向对立面。从某种角度说,在现有前提下,无论是军政府执政还是民选政府上台,缅甸和民地武之间的矛盾都是无法化解的。双方在各自思想体系内寻求着实现和平的方案,但问题是,我之甘霖却是彼之毒草,思想层面的分歧分歧永远是不可能调和的。换句话说,只有先做到了细想层面的沟通,摆脱之前各自把自己的细想体系强加对方的状态,才可能增加信任找到一个双方能理解和接受的方案来结束缅北的困局。


    这样看来似乎只要加深了解就能化解分歧,但现实远没有这么简单。英国殖民者除了留给缅族现代西方国家的概念,还留下殖民政府的行政机构,加上之旧有的封建土司制度的影响,使缅族人组建的政府变成了一个四不像的怪胎。名义上倡导现代国家理念,实行的却是殖民体系的行政制度,思想上的封建残余又促使了军区制的出现和各地民团武装林立。国家层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殖民式统治,缅族政府任命的官员因缺乏约束贪腐严重,军区和民团对地方的盘剥,等等问题的存在都无形中加大了缅北民族对缅族政府的不信任,自然对中央势力的进入充满提防,这种提防又客观上加大了缅族政府对民地武的不信任。于是乎在最基本的信任问题上,双方有陷入了不可化解的死循环中。


    要化解这种不信任,就必须有一方先放下成见,主动做让步去了解对方的思想。但由民地武来走出这一步显然是不现实,做为弱势的一方,一旦让步就会变得更加弱势,还用什么去保护自己的权利?但缅族政府或许是没有意识到这点,或许是放不下中央的姿态故意装傻,每次都是要求民地武先做出让步。在互不信任的前提下,缅政府的要求只能被民地武看成是居心叵测了,和谈自然就无从谈起了,已达成的协议也不可能长久。要破解困局,只有处于优势的缅族政府先走出这一步,其作为中央在双方达成信任上也有更多的义务,理应更主动的了解和体谅对方的政治诉求,取得民地武的信任,以展开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只有做到这点,达成双方的谅解,破解缅北困局才有希望。至于之后独立还是自治,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9-26 16:38
修改版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10-21 22:53
没有人看么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