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投稿征文] 我的母亲 [打印本页]

作者: 果梦    时间: 2016-10-15 10:05
标题: [投稿征文] 我的母亲
本帖最后由 果梦 于 2016-10-15 10:34 编辑

[attach]33578[/attach]   
    我母亲生于50年代的果敢山区,那时果敢正处动乱时期,我们管那时候叫“老社会”,家里有很多的土地也算有点钱,在那个时候颇有点地主的意思。外婆在姨母与母亲小的时候便去世了,外公是上门女婿,再娶后就分家出去了,母亲和姨母由阿太(母亲的奶奶)来带。母亲再大点的时候,阿太也去世了,母亲到了18岁时便由姑婆做主嫁给了父亲。

    那时候的果敢妇女,大都是在家“砍山挖地”,不识字也没机会出门。我母亲算是幸运的,虽然也不识字,没出过门,但因为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好,没怎么做过农活,而且习得一手缝制衣服与布鞋(一种果敢特有的纯手工缝制的布鞋,女人穿的叫“花鞋”,男人穿的叫'老公公鞋",还有一种叫"草鞋"的男女皆可穿)的好手艺。

    父亲是教书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而且工作调动性很大,常常很久都不在家,所以母亲嫁了父亲以后,除了在家带孩子,也会帮人缝缝衣服布鞋来贴补家用。每每到了年关,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过年的吃食(舂粑粑、做核桃糖、焰米糖等....),都是一些孩子喜欢的,算得上是为了孩子而做的。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需要把很多待缝的衣服缝好给人家,才有时间来做过年的吃食。

    那时候我们家邻居有个非常厉害的大姨,喜欢贪小便宜,而且非常小气。正值年关,邻居大姨家正在舂粑粑,而母亲因为正忙着帮人缝制订做的衣服,还没来得及做过年的吃食。十来岁的大姐看着邻居大姨家在舂粑粑,非常嘴馋,带着弟妹们候在了大姨的家门口,想着大姨能给一两个粑粑团解解馋。可邻居大姨愣是没给一个,就让几个孩子在那里眼巴巴地看着。可能是觉得几个孩子堵在自己家门口,面子上过不去,又舍不得给吃一点,大姨一下就怒了,连推带骂地把大姐姐和弟妹几个赶回了家。正在缝衣服的母亲听到动静,赶紧跑出来一看,见大姨赶着几个孩子到了自己家门口。大姨见了母亲,指桑骂槐地说了一堆话,便甩甩围裙回了家。母亲也从这些话中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又看看孩子们那可怜巴巴的眼神,一时又气又心疼,搂着孩子们大哭了一场。

    从那以后母亲就是再忙,也会先把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打理好,特别是过年的吃食,年年都会早早的准备不少。直到现在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母亲还是每年都坚持在做。每到做过年吃食的时候,母亲最不忘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再苦再累再忙,也绝不能让孩子饿着看人家在吃”。

    母亲一生性情温婉,有过十多个孩子,成人的只有我们兄妹九人。这么多的孩子,她没有打骂过一个,典型的慈母。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生我的时候已经40岁了,我最小的姐姐都大我6岁,所以我们家无论是父母还是哥姐都很宠我。

    我小时候身体很弱,常常生病,还不爱吃饭。每当我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进进出出的都把我背在背上,而每当我不吃饭的时候,母亲总是想尽办法弄一些我会感兴趣的饭菜,然后端着碗站在屋檐下喊在外面玩耍的我。每当我出门在外想家的时候,总会格外想念母亲那温暖的背,和那站在屋檐下端着碗喊我吃饭的身影。

    现在母亲已经快70岁了,但因为有那一头不白的青丝,总会让我们不经意的、或者说是出于希望母亲永远不老的心思,忘了母亲已经老了!唯愿时光能走得慢一点,再慢一点,让我们能好好陪陪母亲、孝顺母亲!!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0-15 10:13
作者对当时果敢社会的历史背景描述得很清晰,对于母亲的形象和性格刻画得也很生动,特别是母亲端着碗站在屋檐下喊孩子回家吃饭的画面很感人。开头和结尾都很不错。
作者: 金雕    时间: 2016-10-15 14:14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