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逐渐消失的皮影戏 [打印本页]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0-21 16:38
标题: 逐渐消失的皮影戏

  2015年6月13日,河北省第八届民俗文化节上,用驴皮作影人的皮影雕刻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观看,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刻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场场气势磅礴的皮影戏。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演出,半下午人就找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外边的趁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旋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贾平凹的文章里,道出皮影戏上演时候的热闹场景立刻浮现在眼前。


  那些辉煌的历史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一种古老的戏曲艺术形式,与其他戏曲艺术形式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与风格。它以影窗为屏幕和舞台,凭借灯光的投射,借影传声,借影传神,借影传情,属于一种代言体表演的艺术形式。它综合文学、音乐、造型、美术、雕刻工艺、灯光、提要等手段于一人或数人的表演之中,去完成所要表现的故事。


  被公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起源是从汉武帝开始。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


  从十三世纪元代起,中国皮影艺术与威严的国威一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独特的娱乐形式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欢迎。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


  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也就是现在的连续剧形式的皮影戏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直至近代,皮影戏也一直是中国民间一些地方婚丧嫁娶、祭祀祖先活动中的项目之一,广泛流传于中国农村,在电视没有普及的时代,皮影戏是农村里最重要的娱乐节目。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传统戏剧以92项的入选数量名列名录榜首。皮影戏就位列其中之一。


  因为流传甚广,中国各地皮影的音乐唱腔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具代表性的有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而如今,曾经红极一时的皮影戏正面临着消失,尽管皮影戏在中国的范围那么广,分类那么多,也逃不开相同的命运。


  逐渐消失的现实


  “最好的老艺人一个接一个去世,年轻人又不愿意学。”79岁的老人潘京乐是华县最著名的皮影戏表演大师之一,“我从13岁就开始学艺。当时农民都很穷,如果干这一行,还能多挣一点钱。”


  “几年前,我们想买一台投影仪,可以把唱词打到屏幕上,方便观众看戏。但我们没有钱。尽管中国皮影戏已经成为文化遗产,但地方政府却不给我们任何支持。有的领导不喜欢皮影戏,甚至说:让它们自生自灭吧!如果我们有钱,我们就能更新剧目,吸引更多年轻人来看戏,教他们制作人物道具。要不然,等我们这批老人都不在了,这种古老的艺术也就消失了。”潘京乐老人的徒弟说。


  陕西华县皮影制作精细,玲珑剔透,深受民间喜爱,也一度被称为是皮影戏的“摇篮”。而今,由于种种原因,华阴县的皮影戏正在失去昔日风采。


  事实上,皮影戏在历史上也曾经历过一段“黑暗”的历史。清代后期,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皮影艺人。日军入侵前后,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振。


  建国后,因为各地残存的艺人重新活跃皮影戏又开始流行。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相继举行,而且,部分皮影戏团还作为文化交流的团队屡次被派出国访问演出,颇有成果。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开始渐渐普及了电视,而后便是影碟机。人们不用在翘首企盼皮影戏班的到来,因为只要一张碟片,一台影碟机,就能让皮影戏出现在寻常百姓家,加上娱乐节目的丰富,皮影戏被人们忽略,慢慢忘记。


  有人说,皮影戏的消失证明了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证明了我们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的确,如果不是电视机的普及,或许皮影戏还会风采依旧。然而,传统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不能丢弃。


  在湖北恩施巴东县溪丘湾乡白羊坪村,多年来从事皮影戏表演的谭文碧兄弟曾是当地的名人。谭文碧在恩施州、巴东县及其乡里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过奖,还被恩施州政府命名为“民间文化艺术大师”。


  随着电视电影的普及,皮影戏再也没有以往的风光了,表演场次也一年比一年少。现在方圆百里,能表演皮影戏的人也就只剩下几个60多岁的艺人了。谭文碧说:“我们8兄弟的后人,没有一个人愿跟我们学艺,他们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学习皮影戏。”


  30多年前,谭文碧与他的六弟谭文山师从老艺人,开始学习皮影戏。后来,谭文义、谭文党又跟他们学艺,一个兄弟皮影戏剧团就这样形成了,据说,最初的时候,他们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一年可以表演200多出戏。方圆百余里的村民家中,遇有娶媳妇、盖新房、庆祝寿诞等喜事时,就请他们去助兴,一是图热闹,二是显示体面。


  而如今,昔日风采不再,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愿意从事皮影事业。与政府的支持比起来,谭文碧更担忧的是现在的年轻人还愿不愿意看皮影戏。


  谭文碧的担忧不无道理,随着电影、电视甚至电脑网络的普及,现在的年轻人更多的是喜欢新鲜事物,对于古老的皮影戏,在大部分年轻人的眼里都是枯燥乏味且不能理解的。


  尽管曾经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群以皮影艺术为人物表演形态的唐山大妈们将皮影戏推上了一个新高潮,但也无能为力,皮影戏还是在渐渐消失。


  从2006年开始,各地的皮影戏相继被列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包含了各地皮影艺术的“中国皮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保护与传承的渴望


  “一口道尽千年事,双手舞动百万兵”。皮影戏在渐渐消失,但这古老的艺术在老一辈艺术人心中仍然长盛不衰,在他们心里,想要把这个传统艺术继续下去的信念十分坚定。在河北承德兴隆县,就有一个“皮影世家”。


  因为位于燕山主峰雾灵山下,所以起了雾灵皮影艺术团的名字,团长叫闫贵宾。2013年,雾灵皮影艺术团正式入选河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荣誉背后,是一家五代人的坚持。


  皮影戏的称谓不尽相同。在黑龙江、河南称“驴皮影”;在福建叫“抽皮猴”;在湖北叫“皮影子戏”;在浙江和广东又分别被称作“皮囝囝”与“纸影”。闫贵宾所在的河北承德,原来是热河,流行的皮影属于滦州皮影的北路,也被称为“边外影”,至热河省建制撤销前,一直被称为“热河皮影”。


  闫贵宾出生在皮影艺术之家,他的太爷、爷爷、父亲都是优秀的皮影表演者。自记事起,闫贵宾听到的是爷爷奶奶或父亲口中的台词,看到的是那些影人道具,耳濡目染之下,对皮影艺术很自然地从喜欢到痴迷。


  上个世纪80年代,皮影戏在兴隆发展得异常红火,全县42个乡镇都有皮影队,县里经常搞皮影演出大赛,一有演出万人空巷,老百姓热爱,玩皮影的艺人也很多。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娱乐方式的增多,皮影艺术开始走向衰微,很多演出队都解散了,到现在,整个兴隆县的皮影演出队只剩下了四五个人。


  和所有的乡村艺术团一样,雾灵皮影艺术团也遭遇现实的困境:没有演出邀请,没有演出收入。但闫贵宾没有放弃,反而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两个女儿。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女儿从小就热爱皮影艺术,尤其是大女儿,得到了他的真传,皮影表演得像模像样,闫贵宾有意栽培她当第五代皮影艺术传人。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力,我都要把这项艺术传承下去,不能让它在我手中断代。如果有能力,我会收几个学生,从孩子抓起,让他们从小学习皮影艺术。”在闫贵宾的心里,这个想法一直没变。


  现实摆在面前:后继无人,演出市场严重萎缩以及皮影艺术自身缺乏创新,都是皮影戏传承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所有从事皮影艺术的人来说,保护与传承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但只靠着艺人的坚持,恐怕远远不够。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0-21 16:44
这种戏在民间真的有吗?应该只是在电视剧里有吧?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0-21 16:58
愿得一人心 发表于 2016-10-21 16:44
这种戏在民间真的有吗?应该只是在电视剧里有吧?

有的,小时候我都看过。当时村里办喜事,请电影机又太贵了,便请皮影戏。那时,我还只有十岁不到,看着那皮影戏的人物很好玩,与小伙伴们想着趁唱戏的师父没注意,想去偷一个回来玩。结果,我没偷着,还被人家朝脑袋上踢了一脚。但我的另一个小伙伴偷着了,我们高兴坏了。第二天晚上,我们就自己搞了块布,里面点了灯,然后装模作样地唱起来。
作者: 金雕    时间: 2016-10-21 17:13
都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0-21 20:14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0-21 16:58
有的,小时候我都看过。当时村里办喜事,请电影机又太贵了,便请皮影戏。那时,我还只有十岁不到,看着那 ...

哦哦,看来很有越的样子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0-22 10:07
金雕 发表于 2016-10-21 17:13
都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是的,现在很多民间艺术都逐渐在消失了,后继无人了,因为在经济社会里,这种事情不来钱。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0-22 10:07
愿得一人心 发表于 2016-10-21 20:14
哦哦,看来很有越的样子

小时候还是有一点顽皮的,呵呵。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