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第一章  独立篇信仰不同、道路不同 [打印本页]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11-3 20:41
标题: 第一章  独立篇信仰不同、道路不同
第一章  独立篇
信仰不同、道路不同

1945年5月,盟军重新占领仰光,宣告日治期结束,缅甸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次大战的动荡,首先是缅甸主流投靠日本人向英国殖民当局开战,导致英国军队和中国远征军的大溃退;其后他们又反正起义,配合英、美、中军队向日军发动反击,到1945年8月英国殖民政府重新回到了缅甸。翻来覆去的变化,把缅甸人民搞得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国家前途的思考,争取真正的独立就变成多数的缅人的渴望。
同样,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英国人也意识到,缅甸的独立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面对何时和如何实行独立的这个难题,多尔曼•史密斯总督代表的英国殖民政府及昂山代表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联盟”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和主张。
多尔曼•史密斯发表了战后处理缅甸问题的白皮书表示:在边境前线的人民,与在缅甸本土的人民,他们的处境和地位,都在同等基础之上。他们有权选择继续留在英联邦之内或加入缅人联合体。
英国同意让各少数民族独立建邦,但希望能继续留在英联邦内,而不是与缅族联合建立联邦国家;而“自由同盟”的缅族领袖们反对英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强调各民族团结共同争取独立,各少数民族建立民族邦后,都加入到“缅甸联邦”之中。
1946年8月英国首相艾德礼任命兰斯为缅甸新总督。兰斯虽然同意“自由同盟”的主张,但仍强调在少数民族自愿的情况下实现缅甸的统一。
为了解决缅甸独立的问题,12月20日,以昂山为首的缅甸代表团受英国首相艾德礼的邀请前往伦敦进行会谈,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后,签署了《昂山-艾德礼协定》。但是,这个协定立刻遭到了以掸族为首的非缅少数民族的反对,他们认为伦敦会谈只有缅人参加却没有少数民族代表,昂山代表的只是缅族的利益,而不能大包大揽其他民族的前途。
1885年英国发动第三次英缅战争后,占领了贡榜王朝王都曼德勒。1886年11月又开始侵占这时属于中国云南的孟养、木邦、孟艮土司地区,把它们全部纳入英国总督的统治,但保留着土司制度,成立了掸邦土司会议来主管掸邦事务。
缅甸的掸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泰国的傣族及印度阿沙姆邦的傣族都同属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在中国的汉朝时期曾建立过独立的“掸国”。十二世纪掸族甚至统一了缅甸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阿瓦王朝。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缅甸北部的掸族、印度阿沙姆邦的傣族与中国云南的傣族在思氏的领导下,建立了统一强大的、以白虎为图腾的孟仰王国——“前后果占壁”。
鉴于历史上掸族曾经多次建国的原因,所以掸邦的土司们主张成立一个主权独立的掸族国家。
克伦族是缅甸的第二个大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自称是来自中国扬子江流域、是四川地区汉族的后裔。在二战中组成强大的军队与盟军合作,积极抵抗日本侵略军和昂山领导的缅伪军。在英国殖民政府重返缅甸时,缅甸国防军的总参谋长和副总参谋长均由克伦族担任,地位远远高于缅族的军人。因此,在其民族意识空前的高涨情况下,提出了“泛克伦主义”——主张建立一个独立的克伦国家。这个区域包括德林达依、伊洛瓦底、东吁、永盛、罕达瓦底和寥礼彬等所有克伦族居住的地区。
克钦族主要生活在缅北靠近中国的山区,也与中国的景颇族同属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但长期处于在掸族土司的统治下,实行本民族山官直接管理的状态。在中国唐代,现在的缅甸克钦地区是南诏、大理国属地。英国用残酷的手段占领了克钦山区后,沿袭了山官统治制度。同时广泛传播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且让民族上层子女到英国留学,受西方文化教育。在第二次大战中盟国征召克钦族士兵入伍,成立了美国情报“101突击队”对日军作战,立下卓越战功,英国许诺战后提升克钦族的地位;他们经过西方宗教文化的熏陶,打开了眼界,民族自尊心被唤发起来,提出克钦独立、自已建国的主张。以沈瓦偌为代表的克钦们表示,英国给缅族本部独立的同时,也应该给克钦族独立。
钦族主要居住在印缅边境地区,人数较少。年轻一代的钦族到仰光上学后,受到“德钦党”人的影响,参加了争取民族独立的学生运动。在二战期间,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参加了盟军支持下的抗日部队,使其民族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战后,参加了“自由同盟”的钦族精英们,完全赞同和极积支持与缅族联合独立,成立“联邦”的主张。        
自缅甸沦为殖民地开始,英国人的统治,最早是通过东印度省来执行的。在他们的统治下,缅甸传统的风俗习惯,被一系列的外族文化浸透。随着殖民经济的迅速扩展,缅甸民族原有的社会体制、传统的自给自足经济和民族工业消失了。大量外来资金的进入,高利贷的兴起,迫使那些拥有土地和企业的缅人,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很快,英国官员和商人们占据了缅甸的上层社会,其次是印度人的有钱阶层。缅甸民族的精英们发现,在自己的国家里,除了少数人,他们社会地位逐渐被剥夺,都变成了三等国民。大量的不满,滋生了很多民族主义组织,最能够代表的是《我缅人协会》,他们提出:
“缅甸是我们的国家,缅文化是我们的文化,缅语是我们的语言,我们是缅甸的主人。”
他们都在自已的名字前面加称“德钦”(缅语:主人),所以被人们习惯称为“德钦党”。
然而,这种民族主义情感的发展,矛头不但指向英国人、印度人,也变成对其他非缅人的排斥。由于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缅人和非缅族人的政治观点经常相逆,历来都是相互不信任的。特别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多数非缅族人为抵抗日本的侵略而战,不惜流血牺牲的时候,缅人却是站在日本人一边,充当异族的走狗对非缅族人进行残酷的统治,这样在他们之间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严重的对立和深仇大恨。当反法西斯的战争取得胜利时,缅人却跳出来,宣称“缅甸是缅人的国家”,这让非缅族感到无比的愤慨。
昂山从伦敦回来后,他与“自由联盟”领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进行了专门的讨论:
人口多,面积大的掸族土司,以及在二次大战中建立过战功并有强大民族军队的克伦族、克钦族,都要求自已民族独立;而缅族的起义军队被英国人整编后,只有五千人,地位低,装备差,处于相对的弱势,根本无法主导缅甸的未来。
因此他们一面宣布《昂山-艾德礼协定》不包括山地民族的问题。一面利用英国同意缅甸成立新的行政委员会(即临时政府)的有利条件,决定由昂山区别对待非缅主要民族,根据不同情况作其领导人的工作,劝说他们支持缅人一起向英国要求独立。
1946年11月28日昂山到达缅北密支那,穿上克钦民族服装与克钦民族精英沈瓦偌和克钦军队领导人梅作零东等人见面。昂山首先利用沈瓦偌的父亲当年领导抗英斗争中被杀害的往事,唤起克钦们对英国人的民族仇恨;表示全力支持克钦建邦;希望克钦邦加入“缅甸联邦”;承诺克钦邦与缅族本部享有平等的地位;许诺由沈瓦偌担任未来联邦的国防部长。(附图1)
出于对英国人的仇恨和昂山提出的优惠条件,克钦民族上层和军队领导人,签字同意与缅族本部同时独立并加入“联邦政府”。
由于掸邦土司们提出在英联邦内建立强大的、拥有自决权的掸邦之要求被英国总督拒绝,于是昂山抓紧做他们的工作,于1946年11月访问掸邦时表示:
“支持掸邦与缅族本部一起独立;掸邦不要再由英国总督统治,而是加入缅甸联邦;联邦政府内将有一名掸族的部长,专门管理掸邦的事务,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各民族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缅族本部绝不过问掸邦事务;联邦的第一届总统可以由掸族担任。”
在昂山一再游说下,掸族土司们同意与缅族本部联合成立“联邦”,并在事先拟定的草案上签了字。
在伦敦的缅族谈判代表德钦妙与英国艾德礼首相达成共识:在解决缅甸独立的问题时,避免英国与缅甸任何一个民族进行单独会谈,而导致其他民族提出疑义的情况再发生,所以同意由缅族代表与各非缅族的代表一起参与和英国当局的协商。
1947年1月11日在英国殖民政府的主持下,缅族、掸族、克钦族和钦族的代表在掸邦北部的小镇彬弄召开会议,一起讨论缅甸的独立问题。这就是缅甸历史上著名的“彬弄会议”。
作者: 李志    时间: 2016-11-4 03:42
“彬弄会议” 我还以为是“彬龙会议”呢!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1-4 10:00
李志 发表于 2016-11-4 03:42
“彬弄会议” 我还以为是“彬龙会议”呢!

里面根本就没说到什么彬龙会议嘛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1-4 10:01
昂山也不是什么好人,和日本是一丘之貉,而且仇家太多,到最后死于谁的手连自己都不知道
作者: 李志    时间: 2016-11-5 05:59
愿得一人心 发表于 2016-11-4 10:00
里面根本就没说到什么彬龙会议嘛

阁下是不是眼花了? 最后四个大字不是彬弄会议吗?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1-5 09:45
李志 发表于 2016-11-5 05:59
阁下是不是眼花了? 最后四个大字不是彬弄会议吗?

这只是说昂山时代的,不是讨论现在的彬龙会议
作者: 李志    时间: 2016-11-6 01:25
愿得一人心 发表于 2016-11-5 09:45
这只是说昂山时代的,不是讨论现在的彬龙会议

是的 就是说昂山将军 但是那个 彬龙 成彬弄了 
作者: 南书    时间: 2016-11-6 10:42
李志 发表于 2016-11-6 01:25
是的 就是说昂山将军 但是那个 彬龙 成彬弄了 

彬龙和彬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写不一样罢了
作者: 李志    时间: 2016-11-7 00:23
愿得一人心 发表于 2016-11-6 10:42
彬龙和彬弄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写不一样罢了

你终于说出这句话了,我就是点评他字错了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