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走访红岩学校 [打印本页]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00:51
标题: 走访红岩学校

新闻单位:果敢资讯网
撰稿:欧肇斌


11月1日下午,果敢资讯网采访团队一行穿过红岩街,来到了红岩学校旁边。学校外墙一侧树立着一块宣传栏——“毒品销毁大会展览板”,上面图文并茂,讲述的是同盟军在红岩乡的禁毒查毒等情况。转过一个弯,来到了红岩学校门口,新修的校门焕然一新,有点百废俱新的感觉。未来之前,我们就知道了,新修校门共开支了5471元,同盟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杨国强同志捐助5000元,果敢县文教处处长易建光同志捐助了余下的471元。

同盟军禁毒展览板

红岩学校校门

进入校园,就看到一块宣传黑板上写着几行温馨提示之类的话语,是三首关于重视卫生和不得干扰教学之类的打油诗。再转一个弯就来到了操场边,在那棵大柳树旁边,一个三十来岁的老师正在上体育课,他正在认真地教孩子们做体操,孩子们也便跟着他一招一式地做着体操动作。稍等了片刻,便到了下课时间,我们跟这位老师说明了来意,他便去把校长请来了。

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

校长李培德先生过来接待了我们,面前的李校长拄着一根拐杖,满头白发如同繁霜一般,无声地显现出一个老年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的情怀。相互握手问好之后,便在李校长的邀请下,我们一起进入教学楼二楼最右端的会议室。大家在会议室坐定之后,那个上体育课的老师也一起走了进来,经介绍才知道,原来他叫李绍华,今年31岁,是红岩学校的教导主任。


李培德先生简短地为我们介绍了自己及红岩学校的基本情况:红岩学校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时候便开办了,那时,学校旧址在离现在大约三四百米的地方,1991年正式搬到现在这里来的。他今年66岁,1968年开始任教,2001年任红岩学校的校长一职。红岩学校是一个完全小学,开办一年级至六年级的教学,8个班级,其中一年级有3个班级。教师共有9名,其中有两名教师来自中国,各自在此校教学17年了。学校现有学生451人,本期得到“果敢希望之星”助学管理团队的资助,对64名军属烈属子女实行学杂费全免,对387名普通学生实行学杂费减半,根据实际情况,“果敢希望之星”助学管理团队本期共为该校助学助教捐资52490元。

采访学校领导(右一:李培德校长 右三:李绍华老师)

因为李校长的身体有点虚弱,其余的情况便由教导主任李绍华老师来给我们作介绍了。他是红岩乡街子村人,有15年的教龄了。他告诉我们,现在红岩乡当地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大概是百分之八九十,相当多的孩子读到五六年级就辍学了,所以学校就形成低年级人数多、高年级人数少的情况。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来自贫困家庭,所以稍微长大了就辍学去找工作,上班赚钱,为家里减轻负担。

对于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情况,他告诉我们,学校共有住校生256人,多数是本乡人,最远的来自崩龙寨,随军而来的军属烈属子女也有一些。学校不收住宿费,免费为住校生提供厨房,由学生自己做饭吃。孩子们自行搭伙,几个人并拢在一起做饭。

问到除“果敢希望之星”助学团队对该校进行资助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团队进行过资助,他告诉我们,上学期,华助会资助了三千元钱给学校搞了个水池;修校门时,杨国强同志资助了五千元,易建光同志资助了四百七十一元。问到学校还有哪些困难之处,他有些无奈地说:“说到底,有钱什么都好办!没有钱,设想一大堆都是空洞的,没用的。”由此得知,红岩学校在办公经费方面严重不足,学校虽然向学生收取了每人40元的杂务费,但开支显然不够,办公用品需要钱,杂务开支也需要钱,监控、网费等都需要钱,没电时学校还得用发电机照明。校友张灵英为学校捐赠了一台复印机,但学校的电脑用了七八年了,老得快不能使用了,基本快要淘汰了。这些方面,都存在着一个经费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的问题。

学生下课后在操场里玩耍

问到教师待遇方面,李绍华老师说:“最头疼的还是教师的工资问题,以前是2200元/月,按12个月发放,现在文教处减为2000元/月,按10个月发放,所以教师也是很困难,大家都要养家糊口,家里面扎实困难。”讲到这里,李培德校长接过他的话头说了下去:“这几年,大家都齐心协力把学校工作做好,最困难的是个人工资方面,家里都很困难,现在工资减了,或多或少都会波动到情绪,因为一家人需要养活,从事这项工作,就没办法再做其他工作了。你说,寒暑假能去做其他的事吗?不现实!希望上级考虑一点,照顾一下教师的实际困难。”

问到具体是怎么回事时,李校长告诉我们:“以前的工资是学生交学费之后,不足的部分由地方政府想办法解决。去年乡政府的领导讲了,因为目前组织上也很困难,所以教师工资从那期开始,每月减200,每年减发2个月,这样就与过去相比每年减少了6400元。至于以后怎么样,没有表态。”稍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这个说白了,多少会影响到教师的情绪,但大家的工作还是扎实在干。这学期更苦了,学生大量增加,工作量增加了,工资却又减少。虽然这样,老师们对这份工作还是尽心尽责,卖力在工作着,尽力而为在办这个‘小铺子’,尽力而为把它做好……”

学校主教学楼

校园一角

听说学校曾有过中国的老师来支教,李绍华老师告诉我们,上学期中国来了两个支教老师,一个是高风,一个是纪老师,但现在都离开了。任教期间,学校不负责他们的工资,他们的支教补贴由华助会负责。

了解了学校的情况之后,我们采访了来自中国的那两位老师。首先接受采访的是李自然老师,他今年56岁了,来自云南省镇康县勐捧镇,教龄有24年了,其中在红岩学校从教17年。他告诉我们,他本来在中国当了7年民办老师,到1993年时,因为计划生育而被迫离开教师岗位。但他热爱教育事业,果敢的和尚桥村缺老师,便请他过来了。他在那里教了一届,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教到后来,班上只有三个学生了,就没办法教了。后来,有一个叫李世昌的学生接过了他的班,继续开办那个学校的教育,而他就来到了红岩学校。问到他的家人是否支持他在这边做教育工作,他很耿直地告诉我们:“家人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枪响炮响的,咋个支持?说大实话,既来之,则安之。至于以后的设想,一样不有!”

学生们在自习

上课的情景

采访完李自然老师,我们接着采访了郭绍伟老师,他是云南省凤庆县人,今年45岁,在红岩学校当了17年教师,之前还在中国当过8年老师。他在1990年初中毕业之后便在家乡当代课老师,1993年参考临沧中师的函授,1997年毕业,然后继续代课。1999年来到果敢,在老街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被录取后分配到红岩教书,一直到现在。

问到他怎么想到来这边教书,他回答道:“当时在家也算被淘汰的对象,所以想来外面闯一闯。”因为他在这边教书,所以他的家人也便跟着一起过来了,在红岩街上卖点小商品。他的家庭负担一般,有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小学。问到他对未来有哪些设想时,他回答我们:“走一步,看一步,没多大的理想和规划,还是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搞下去,继续为这里的孩子们提供好的教育。”看得出,郭老师对待世事显得很淡泊,似乎与世无争,无欲无求。

采访完这里的教职员工之后,我们想采访一下军属烈属子女,李绍华老师便为我们叫来了十来位六年级学生。经了解,其中只有二位是军属子女。我们首先采访了杨永良同学,他今年17岁,在红岩学校读六年级。他的父亲是同盟军军人,所以他享受了这次学杂费全免的待遇。他来自慕泰乡,以前在家乡读书,现已来红岩学校读了两个学期。平时吃住在亲戚家,父亲现在身处前线,很少来看他。问到他有什么困难没有,他告诉我们:“我个人没什么困难,只是家庭条件比较糟糕,以前种大米和玉米,现在不敢呆在家乡了,就全部出来了。家里共五个兄弟姐妹,读书的就我一个人,其余都去打工了。”

接受采访的第二位同盟军子女是个女孩子,她叫李正清,今年14岁,家就是红岩本地的,所以她一直在这个学校读书,这次同样享受了学杂费全免的待遇。她是住校生,吃住在学校里面,她的父亲现在在同盟军中,偶尔会来看看她。父母生下了四个孩子,她是最小的一个,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在其他地方上学。家庭条件一般,种有甘蔗等农作物。问她有什么困难没有,她有些腼腆地笑了,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困难!”

接受采访的学生

结束采访的时候,太阳已经西落了,在残阳铺满学校屋顶的时候,我们便与学校的师生们告辞了。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11-17 08:58
有意义的文章,不得力的领导。
作者: 夫子    时间: 2016-11-17 10:02
同盟军刚打回来,文教处也才是新成立,所以在工作中肯定会有一定的失误,但希望以后越来越好。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0:02
马马虎虎 发表于 2016-11-17 08:58
有意义的文章,不得力的领导。


作者: 雨孤    时间: 2016-11-17 10:15
这个学校的学生看着好像没有多艰苦
作者: 江西汉人    时间: 2016-11-17 10:23
我在此批评下红岩学校,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有困难,国内无数慈善组织、机构你们红岩学校主动联系没有?让别人找你?作为果敢人,特别是作为同盟军解放区的教师,没一点革命热潮思想,只考虑自己,,只想钱,怎么不考虑下果敢难民和果敢难民学校的师生生活状况呢?还有网费?都没见你们红岩学校上过网,你们作为教师都没有对自己的学校宣传过,找个红岩学校的微博出来我看看?去掉网费!!

作者: 果敢年青    时间: 2016-11-17 10:34
现在正处于战争时期所以有困难在所难免,相信等革命胜利后会好起来的。
作者: 江西汉人    时间: 2016-11-17 10:37
本帖最后由 江西汉人 于 2016-11-17 10:44 编辑

本人不想对此学校的教师捐助一分钱,满口怨言不争气,不主动,不自救,无大局,等靠要,最好让红岩学校教师品尝下难民味道。。其实,班龙寨小学是最困难的,宁愿捐班龙寨小学,石洞水小学,果华难民学校5所,安邦小学,复兴小学。
作者: 江西汉人    时间: 2016-11-17 10:47
果敢红岩教师都这个样子,果敢民族没有希望,啥都不会,就会等靠要 ,
作者: 江西汉人    时间: 2016-11-17 10:51
搞网费有什么用?是学校在网上出售果敢特产赚教学经费了?还是宣传红岩学校?宣传果敢难民了?宣传红岩了?
作者: 江西汉人    时间: 2016-11-17 10:57
我感觉原来的大门,根本都没必要推倒重建。把字补齐就可以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25
雨孤 发表于 2016-11-17 10:15
这个学校的学生看着好像没有多艰苦

这是解放区的学校,也在红岩街上,曾经停办了几个月。现在在同盟军的保护下,学生们能够安静地读书。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26
江西汉人 发表于 2016-11-17 10:23
我在此批评下红岩学校,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有困难,国内无数慈善组织、机构你们红岩学校主动联系没有 ...

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这里的学校各种信息比较闭塞,他们缺乏与外界交流的经验。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26
江西汉人 发表于 2016-11-17 10:57
我感觉原来的大门,根本都没必要推倒重建。把字补齐就可以了。

没推倒重建呀,只是稍作修缮了一下,不然,五千多块钱能搞定?
作者: 雨孤    时间: 2016-11-17 13:30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1-17 13:25
这是解放区的学校,也在红岩街上,曾经停办了几个月。现在在同盟军的保护下,学生们能够安静地读书。

这样看来也挺不容易的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35
雨孤 发表于 2016-11-17 13:30
这样看来也挺不容易的

是的,现在的果敢人民都过得不容易,敌占区是缅人为大,汉奸们为虎作伥。解放区也是艰难度日呀。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11-17 13:40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1-17 10:02

他的话虽然很刺耳,但很多事情上他说的是对的,只要经历过88后和29后真正关心对面同胞的人都知道。大家都经历过一段心凉的时期,很多人离开和这些细小的事情有着直接的关系。再这样下去,估计我也会变成嘴炮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48
农民逛超市 发表于 2016-11-17 13:40
他的话虽然很刺耳,但很多事情上他说的是对的,只要经历过88后和29后真正关心对面同胞的人都知道。大家都 ...

既然是来做好事的,就得有做好人的准备。所谓好人,就是别人吐了一口痰在脸上,还不能用手去擦,要让它自然干掉。
作者: 雨孤    时间: 2016-11-17 13:48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1-17 13:35
是的,现在的果敢人民都过得不容易,敌占区是缅人为大,汉奸们为虎作伥。解放区也是艰难度日呀。

不知何日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13:54
雨孤 发表于 2016-11-17 13:48
不知何日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

庆父不除,鲁难不已。把缅军追丢,同盟军回去光复自治政权,然后励精图治,把果敢建设好。
作者: 雨孤    时间: 2016-11-17 13:55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1-17 13:54
庆父不除,鲁难不已。把缅军追丢,同盟军回去光复自治政权,然后励精图治,把果敢建设好。

也只好如此、
作者: 透明栗子球    时间: 2016-11-17 14:38
好文,欧老师可以转载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11-17 15:38
在野孤鸿 发表于 2016-11-17 13:48
既然是来做好事的,就得有做好人的准备。所谓好人,就是别人吐了一口痰在脸上,还不能用手去擦,要让它自 ...

恩,领会欧老师的教诲了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11-17 17:50
江西汉人 发表于 2016-11-17 10:23
我在此批评下红岩学校,等,靠,要的思想要不得,有困难,国内无数慈善组织、机构你们红岩学校主动联系没有 ...

你搞错对象了,该负责的是同盟军领导,不是学校的老师。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20:52
透明栗子球 发表于 2016-11-17 14:38
好文,欧老师可以转载吗

可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11-17 20:52
农民逛超市 发表于 2016-11-17 15:38
恩,领会欧老师的教诲了

哪里哪里,兄弟过谦了。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