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初303部队新兵装备
“……(在曼海后勤部仓库)我们每人领到了两套军服,(包括内衣内裤,绒衣绒裤,两件长内裤两件衬衫(!)袜子和高帮军鞋),一个背包,一条军毯,一张油布(可用作搭帐篷,还可以折成雨披),一块塑料布,一条干粮袋,一捆尼龙绳(当兵的一直把它就叫做“俘虏绳”,听起来是专门用来捆绑俘虏的?),水壶,毛巾,口杯,饭盒(这种饭盒跟后来缴获的缅军饭盒相像,带一个盒盖,盒盖下压着一个菜盒,菜盒底下是米饭,可以用来在火上加热!)调羹,一个常备的小卫生盒,牙刷,牙膏,肥皂,针线包(!)裤带等等。最主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领到了一枝半自动枪。(新兵只能领半自动)四枚木柄手榴弹(带一个手榴弹袋),还有大约一百二十发子弹(带一副子弹袋)。还有擦枪用的小油壶,子弹匣,等等。”(注:还没有“武装腰带”,因为半自动步枪用不到,冲锋枪就一定需要领武装腰带,用来固定冲锋枪的弹夹包。配带手枪也需要腰带)另外,还有一个塑料红五星帽徽,背后镶着穿铁丝的固定栓,铁丝是用来穿通布料的,也有的军帽上缝着绒布红五星,时间久了颜色淡褪,这是经过一定时间历练的标志,记得我就曾经用一顶新军帽跟许可换了一顶旧军帽,他的那顶旧军帽上的帽徽几乎是淡红色的,边缘也磨损了,看上去很陈旧——要的就是这个。所有物品除了武器弹药都统统装进军用背包“马山坡”,——这是一款过渡性的背包。装了东西上端有绳索束起,外观就像“马山坡”果,很形象。所有新兵装备不太可能全都带上前线,有的就留在后方托人代管,或者放在熟人处。比如衬裤衬衫,绒衣绒裤,毛毯也会一剪两半,甚至就不带上去了。但也见过把全部装备带走的。至少这都是“个人财产”?很厉害。勐既时期,后方特地往前线运送过后绒衣绒裤,可能有部队机关的人反映
认识方小清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他懂得很多事,送给我一顶连帽防蚊罩,这是适应东南亚丛林气候条件特点的装备,不过后来不再装备了,可能是部队经过使用后有的人认为大可不必。难道老子们这样娇嫩?连个蚊虫都叮不得?小卫生盒内有云南白药,这个很稀罕。另外,部队还发过压缩饼干,我尝过味道,好吃的很。老式背包又发过,后来一直用老式背包,“马山坡”背包太不方便了,一股脑儿全塞进去。还发过一种非常小的背包,小号的,佤邦时期发给部队很多,应该很适应轻装行动的部队。初期的军帽不是这个解放帽,而是布制的遮阳帽,还有帽带,跟当时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军的一模一样。但不久便取消改为解放帽了。72年我在勐古滞留,居然在后勤部仓库开后门得到一顶,可惜丢了。其实后勤部还有很多宝贝,有人就领到过绑腿!不少人用干粮袋改成绑腿,比如我。还有,军装的颜色很奇怪,不是完全清一色的草绿色,也有那种军用卡其色,接近草黄色,甚至还有一种近似于蓝色的布料,这种布料很厚很结实,太牛了。布料还有斜纹布的,这使我想起文革前的军装布料。据说这种布料(‘人字呢’)来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军鞋有多种,面料和胶底鞋底都各不一样。有的野战防滑鞋底很牛逼。人称“老虎鞋”。也有浅口的,这当然不适合上前线,更不适合雨季。记得本人至少前后穿过不下四五种军鞋,这还不包括浅口短帮军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