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苏联解体25周年:有了大炮,帝国却依然崩塌 [打印本页]

作者: 果军参谋    时间: 2016-12-25 22:51
标题: 苏联解体25周年:有了大炮,帝国却依然崩塌
1991年12月25日,镰刀和锤子红旗从克林姆林宫的尖顶上黯然降下,宣告了苏联这个红色帝国的解体。建设一支实力庞大却是拼尽自身国力才勉强维持的武装力量,十年泥潭般难以脱身的阿富汗战争以及应对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成了苏联解体军事方面主要的三大原因。
图1: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在克林姆林宫悄然降下
令美国都害怕的庞大军力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军事力量就迅速膨胀起来,冷战时期更是强调宁要大炮不要黄油,倾尽举国之力发展军备,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直逼美国,让美国都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
以1988年的数据举例,苏联红军由陆军、海军、空军、防空军和战略火箭军五大军种组成。陆军总兵力约为199万,16个军区,共有51个坦克师、142个摩托化步兵师、7个空降师、10个空中突击旅和16个方面军炮兵师,装备主战坦克5.3万辆、装甲战斗车辆6.3万辆、火炮2.9万门、地对地导弹发射架约1570部。
图2:最令西方世界胆寒的苏军装甲部队
海军总兵力约为45万,下辖4个舰队和1个区舰队,装备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79艘、巡航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268艘,大型水面作战舰只193艘,小型水面作战舰只797艘,登陆舰艇187艘,各类辅助舰只269艘。
空军总兵力约为45.3万,其中远程航空兵约10万人,编为5个集团军,装备中远程轰炸机752架;方面军航空兵约31.5万人,编为12个军区空军和驻东欧四国苏军集群的空军,装备歼击机、歼击轰炸机和强击机5167架。
图3:苏联空军同样实力不容小觑
防空军总兵力约为63.5万,编为5个防空区和10个军区的防空军,装备各型歼击截击机13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9600部,雷达约7000部。
战略火箭军总兵力约为29.8万,编为6个火箭集团军,装备洲际导弹1398枚、战略轰炸机1690架。
除了这五大军种的正规军外,还有边防军25万和内务部队35万人,武装力量总人数高达513万。
同时苏联作为华沙条约的创始国,在华沙条约成员国中,在民主德国驻军约38万人,在波兰驻军约4万人、在捷克斯洛伐克驻军8万人、在匈牙利驻军6.5万人。此外在蒙古有6.5万人,并在越南、古巴及其他一些国家也驻有军队或军事顾问和技术人员。
光从这些纸面上的数字来看,当时的苏军确实是一支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和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相比,也完全有一较高下的实力。但是细细分析,海军方面,美国海军是以15艘航母为核心的特混舰队,具有相当强的作战能力,是苏联海军难以企及的。
空军方面,美国空军总兵力约82.5万人,共编为91个联队,约19000架飞机,除了空军外,其他三大军种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都有自己的航空兵,整个空中力量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苏军。
即便是在苏军声称“可以象生产香肠一样生产导弹”的战略武器方面,60年代中期,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苏联,因此苏联从70年代开始奋起直追,但到了80年代末期也只不过和美国勉强维持均势,在某些方面还处在劣势。在1990年美苏签署《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之前,美国在洲际弹道导弹、弹道导弹潜艇与战略轰炸机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上总共部署了大约12304枚核弹头。
其中洲际弹道导弹包括单弹头的“民兵Ⅱ”导弹、携带3枚弹头的“民兵Ⅲ”导弹以及携带10枚弹头的“和平卫士”(MX)导弹,共计1000枚导弹和2450枚核弹头。战略潜艇力量包括搭载“海神”C-3导弹和“三叉戟Ⅰ”(C-4)导弹的海神级潜艇以及搭载“三叉戟Ⅰ”(C-4)导弹和“三叉戟Ⅱ”(D-5)导弹的俄亥俄级潜艇,总共部署600妹导弹和5216枚核弹头。战略轰炸机是94架B-52H和96架B-1轰炸机,另外还有约70架老式的B-52G轰炸机和2架当时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这260架轰炸机能够携带超过4648件核导弹。

图4:苏联核力量更是令人生畏
因此,苏军实际上占据优势仅仅只有陆军,而为了维持这样一支规模庞大的军事力量,苏联将绝大部分重工业和高科技力量都投入了军工生产,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十年阿富汗战争:流血不停的伤口
上世纪70年代,苏联在全球和美国展开了激烈的霸权争夺,逼得美国连连退让。但由于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苏联支持的阿拉伯国家遭到了惨败,损失惨重,将苏联在阿拉伯国家中十几年苦心经营的成果几乎尽付东流。为此苏联就转而向阿富汗极力渗透扩张,以便能够建立前出波斯湾的新的前进基地,苏联特别寄希望于1965年1月1日成立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将阿富汗建成新的“社会主义国家”。
阿富汗西邻伊朗,北面与苏联有2400公里长的边界线,东、南则是巴基斯坦,是苏联伸向波斯湾的最理想触角。1973年达乌德发动政变,成立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上台之初积极奉行亲苏政策,但从1975年开始,就逐渐不满苏联的渗透和控制,转而开始清洗亲苏势力。1978年4月阿富汗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人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打死达乌德,宣布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政府总理,阿明任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人民民主党执政后立即开始“全线社会主义改造”,而且塔拉基和阿明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最终阿明于1979年9月发动政变,逮捕塔拉基,自任总统。由于苏联一直支持塔拉基,所以阿明上台后就对苏联极为不满,不但处死了塔拉基,而且越来越公开地表现出摆脱苏联的倾向。因此,苏联最终决定直接出兵阿富汗。
1979年12月27日晚,苏军特种部队一举攻占了阿明的行宫,打死阿明。随后苏军空降部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降落,迅速控制了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防部、内务部、外交部、电话局、广播电视中心、监狱等要害部门。同时约10个师的苏军部队越过苏阿边界,一夜之间便占领了阿富汗的各大城市和交通线,扶植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中央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兼政府总理。苏联乐观地认为最多只需要一个月就能迅速完成占领。
图5: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
但严酷的现实远不像苏联领导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不但遭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谴责,陷入了空前的孤立和被动。而且在阿富汗,早在塔拉基和阿明时期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反政府游击队更得到了迅猛发展,进而演化成了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
苏军完成对阿富汗的占领后,便于1980年2月、4月和6月对游击队发动三次大规模攻势,展开全面“扫荡”。游击队利用熟悉地形等有利条件,在山区广泛进行游击战,使苏军摩托化部队无法发挥出优势,被迫停止全面“扫荡”。随后苏军改变战术,在确保主要城市和交通线的同时,集中优势兵力对游击队主要根据地发动重点“清剿”,其中对潘杰希尔谷地的大规模“清剿”就多达8次。遭到游击队顽强抵抗,在付出沉重代价后虽然占领了游击队一些根据地,但未能重创游击队的有生力量。
针对游击队充分利用山区地形伏击苏军的战术,苏军大量采用直升机运送机降分队抢占制高点,并用武装直升机进行火力压制,一度给游击队造成了很大损失。
【1981年,几支游击队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其中美国向游击队提供了著名的“毒刺”单兵防空导弹,随着大量“毒刺”导弹的使用,苏军飞机遭到了惨重损失,在整个阿富汗战争中苏军损失了2675架飞机,曾经相当有效的直升机反游击战术也不得不停止。】游击队因此逐渐发展扩大,至1985年底,已经发展到了10万人。而苏军在阿富汗驻军12万人,阿富汗政府军总兵力7万人,依然只能控制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完全陷入被动。
图6:阿富汗游击队员正在使用“毒刺”防空导弹
图7:被阿富汗游击队击落的苏军直升机
苏军先后有150万官兵在阿富汗参战,总共死亡12210人,伤35478人(其中不少人成为残废),失踪311人。而且入侵阿富汗使苏联在国际政治上声誉大跌,空前孤立;在国内直接诱发和推动了反对势力的壮大,为最终的解体埋下了伏笔。经济上更是成为沉重的包袱,在阿富汗平均每天的支出从1984年的430万卢布、1985年720万卢布、1986年1000万卢布一直发展到1987年的1470万卢布!十年战争总共付出了450亿卢布的高昂代价。因此阿富汗战争被形象地誉为“流血不止的伤口”。
1986年3月,苏联用纳吉布拉接替卡尔迈勒作为阿富汗的领导人,但依然挽回不了败局。为此苏联最终只能吞下苦果,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日内瓦协议签字,苏军从5月开始撤军,9个月内全部撤出。1989年2月,苏军按照协议全部撤出了阿富汗。
十年的阿富汗战争,对于苏联来说,就是一步在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上全面失败的大败笔,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后,苏联就解体了。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正式提出美国要建立战略防御计划(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 简称SDI)。
图8: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宣布建立战略防御计划
计划在外太空和地面部署高能定向武器(如微波、激光、高能粒子束、电磁动能武器等)或常规打击武器,在敌方战略导弹来袭的各个阶段进行多层次的拦截。因为这个计划主要是以外太空作为战场,所以战略防御计划又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
1985年1月美国战略防御计划立项开发,正式名称是:“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防御计划”,这个系统针对弹道式导弹弹道的助推段、末助推段、中段和再入段分四层拦截。是一个包括火箭技术、航天技术、高能激光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在内组成的高技术群。
图9: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主要以外太空为战场,因此也被叫做“星球大战”计划
美国预计整个战略防御计划将投入1万亿美元来,在1994年开始部署。从技术上而言,在80年代该计划所涉及到的绝对都是高精尖的顶级技术,先进程度几乎就是科幻级的了。从经济上而言,1983年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是36380亿美元,1万亿美元的资金规模相当于1983年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27%,而苏联1983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只有9930亿美元!
美国大张旗鼓地开始“星球大战”计划,一旦“星球大战”计划完成,苏联对美国最具威慑的战略核力量优势就会被抵消,面对战略盾牌在手的美国,苏联就更加难以对抗,因此和美国一样开展战略防御计划,就是苏联最自然也是最无奈的应对之举了。在这些高技术领域,苏联向来就处在劣势,为了能够和美国竞争,苏联不得不投入比美国更多的财力物力人力来进行研制,而此时苏联本来就远不如美国的国力还要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同时还要应付阿富汗战场的巨大消耗,财政方面已经是难堪重负,再要投入巨资进行战略防御计划,经济上的崩盘就无法避免了。
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5月,美国突然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因此不少人认为美国当初高调推出“星球大战”计划就是一场处心积虑的战略欺骗,目的就是要将苏联拖入过度军事竞备,从而拖垮整个经济。从“星球大战”计划提出、推进到最终放弃,和苏联解体的步履如此相契合,不能不让人觉得这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作者: 技术援果    时间: 2016-12-26 08:45
苏联解体其实满可惜的,而且几乎所有那个时代生活的人都后悔,那么大的一个庞大的共产主义系统就瞬间崩溃了。而且好多人的生活一下就不行了,后期俄罗斯这么多年也没改善,后来石油上涨改善了一下,但是还是因为石油继续没落了。其实缅共解体也看作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部分,最早就是从这些东欧的巨变开始的,后来到了缅共,然后才是苏联。其实缅共为什么不行,推行大缅主义,并且后期腐败严重,贩卖毒品严重,最后导致上下离心离德导致了这个问题。不过苏联解体,客观上里根政权也起了作用,他利用星球大战计划打败了苏联,导致苏联被拖跨最终完蛋。反观现在天朝,可以说如天朝出现问题,果敢灭亡是必然的,目前美国新总统还没上台,就想继续借助亚太再平衡,借助台湾问题打击中国,借助南海争端打击中国,并且还对中国人民币发难,指责中国操纵。对中国制造业更是打出组合权,要制造业回归美国,用自动化的技术替代中国比较难管理的廉价劳动力。军事上,美国更谋求廉价武器装备,准备给F35降价,想用数量优势逼迫中国大量制造昂贵不实际的4代战斗机。而且目前每次南海东海的小冲突和摩擦,每次国际国外对天朝不利的事件都会印发老缅对果敢的一次进攻。其实共产主义也不能说都是错的,至少共产主义存在的时候,苏联境内的居民,甚至是朝鲜,生活没有压力,有饭吃有房子住,有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有足够的保障,而现在反观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你不富裕那么你就有很大的生活压力,而且高税收不说,因为房贷还有债务你的生活压力还会足够的大,而且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果敢以后因为不能过度指望中国援助,或者指望中国帮果敢打跑老缅,一句话,目前天朝面临苏联解体前的困境了,经济困难,金融市场不稳定,外部威胁严重,国外好多外资企业要跑路,还有腐败遗留问题。所以果敢指望天朝帮助还是不大现实的,天朝只是看起来强大,但是实际你去问问军队多少是花钱上来的?你就因该明白他们的战斗力了。其实民地武装,多少都有缅共的影子,无论是佤邦,还是勐拉,还是果敢,从政治纲领,还有经济路线,还是军事斗争,多少都是缅共的延续。所以看吧哈!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12-26 13:45
技术援果 发表于 2016-12-26 08:45
苏联解体其实满可惜的,而且几乎所有那个时代生活的人都后悔,那么大的一个庞大的共产主义系统就瞬间崩溃了 ...

说明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
作者: 八哥    时间: 2016-12-30 00:21
只要摧毀經濟,緬軍才會認真和同盟軍談判。
作者: 果军参谋    时间: 2016-12-30 09:59
wong3383cn 发表于 2016-12-30 00:21
只要摧毀經濟,緬軍才會認真和同盟軍談判。

现在考虑的正是这个问题。所以目标:木姐!!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