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诸多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名:昂山素季涉嫌违反人道和种族屠杀罪 [打印本页]

作者: 鹤喻    时间: 2016-12-31 11:12
标题: 诸多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联名:昂山素季涉嫌违反人道和种族屠杀罪
【编译/观察者网 武守哲】据英国卫报12月30日报道,包括诸多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内的23位社会活动家,以公开信的形式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表达了他们的诉求。他们联名批评缅甸的实际领导人昂山素季用军事手段血腥镇压国内的罗兴亚人(Rohingya),并警告她造成的人权灾难,诸如不少儿童在内的数百人死亡、女性被强奸、房屋被焚毁、平民被非法逮捕等,已经涉嫌“种族清洗和违反人权罪”。这23人中包括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图大主教(1984年得主)和马拉拉(2014年得主)。




近年来,缅甸国内的“罗兴亚问题”取代“政府换代”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罗兴亚人是缅甸的少数民族,虽然在缅甸境内已经生活了数代人,但目前仍被官方定为非法移民,没有得到合法的公民身份。多年以来他们遭到政府官方和民族主义佛教徒的迫害。




最近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冲突发生在2012年,超过10万的罗兴亚人被限制人身自由,驱赶到政府指定的很多“集中营”里。




昂山素季过去20年中有过长时间被软禁的历史,她因为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在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并且于去年11月缅甸大选后上台,之后废除了国内持续了几十年的诸多政治禁令。




然而,背负着民主价值观楷模的盛名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光环的昂山素季,上台后一直在国内少数民族问题上疲于应对国际社会的谴责。她在10月12日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改往日娴静淑雅的公众形象,强硬回击媒体:“给我指出一个没有人权问题的国家!”而且在12月中旬,她更是突然“反戈一击”,在仰光召集东盟外长开会,主动讨论罗兴亚问题。大选之后,昂山素季谨慎地积累起了一些从政经验,上述动作或许也说明她试图施展更有弹性的外交手腕。




在昂山素季上台之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曾对当时还是“反对派领袖”的她抱有很高期望,希望她在“夺权”之后能实施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缅甸的民主化进程。2014年11月,同样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和昂山素季来了一次“历史之吻”,抢先中国一步与缅甸新政府主动接触,被当时的西方媒体广为宣传。
缅甸政府军(Tatmadaw)在国内的政治生态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权力。在军方起草的宪法之下,政府工作中三大部分比如内政、国防和边境事务中,依然受军方控制。




今年4月6日,缅甸联邦议会上下两院5日先后通过设立“国务顾问”的法案,为昂山素季创设了“国务顾问”这一实权要职。同时昂山素季还担任缅甸的外交部长。虽然外界普遍认为,昂山素季是目前缅甸事实上的领导人,但是在“军“与“政”双方博弈的过程中,昂山素季扮演的角色耐人寻味,她不得不在“旧体制”与“新政府”、“旧军头”与“新职业官僚”之间做一种微妙的平衡,在罗兴亚问题上,作为“事实领导人”的她,也许不得不额外承担起军方之“罪”。




不过她的两难境地是不会得到这23人的同情的,这份公开信写得很不客气:“尽管我们之前就此问题有过数次陈情,遗憾的是,缅甸官方仍没有采取主动措施确保罗兴亚人完整、平等的公民权。昂山素季是缅甸的实际领导人,她要拿出勇气、人道和同情心担负起这份责任。”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