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苏区发行公债----新华社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民主义    时间: 2017-2-3 05:00
标题: 苏区发行公债----新华社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三次公债
2011年05月15日 16:09:2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收藏打印关闭



(领航中国·红色财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行的三次公债
    这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资料照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曾于1932年至1933年先后发行三次公债,苏区人民踊跃购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新华社发
  新华网南昌5月15日电(记者林艳兴、徐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为发展苏区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曾于1932年至1933年先后发行三次公债,苏区人民踊跃购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中国革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初,苏区的财政工作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三次反“围剿”斗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消耗了极大的财力;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对苏区的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同时,“左”倾路线也使中央苏区的工业、农业、商业受到极大损伤。在这种异乎寻常的艰苦条件下,苏维埃政府及中央财政部多方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收入,从而保证了革命战争的供给和苏维埃政府的支出以及公共社会事业费用。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分三次发行革命战争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
  苏维埃政府先后于1932年6月发行短期战争公债60万元,10月发行第二期革命战争公债120万元,以及1933年8月发行经济建设公债300万元。1932年发行的前两次公债都是为了支持革命斗争筹措资金,而1933年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则是为了发展苏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据瑞金市委党史办原主任刘良描述,当时的公债券为纸质,面值分别为伍角、壹元、贰元、叁元和伍元。公债券均由上半部的主券和下半部的副券组成。主券上方从右至左横书债券名称,中间钤盖一枚醒目的红色大圆印章,印章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图案,四周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的文字,印章下端右侧是“主席毛泽东”,左侧是“国民经济人民委员林伯渠”“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在三人的名字之后各钤盖红色方形姓名小印章,右侧则写有公债年息及付息时间。
  第三次经济建设公债发放的金额最大。1933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同时颁布《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议指出:“革命战争的猛烈发展,要求苏维埃动员一切力量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从经济建设这一方面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普遍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与一切生产品的产销,发展对外贸易,这样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抵制奸商的残酷剥削,使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使革命战争得到更加充实的物质上的力量,这是当前的重大战斗任务。”《条例》还对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目的作了明确规定:“为发展苏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改良群众生活,充实战争力量,特发行经济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