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缅甸华人民族(一)——————果敢的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果之利刃    时间: 2017-3-2 10:56
标题: 缅甸华人民族(一)——————果敢的历史
导言:
2008年,笔者为了让世界华人清楚地了解在缅甸有这样一批华人后裔,为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和尊严,整个二十世纪英勇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史实,笔者顶着高原寒风,空气中严重缺氧的艰苦环境,写下了这篇让后人能够了解这些华人后裔长期在那片黄土地上奋争的历史,并发表在众多的网络。今天,果敢民族又面临着巨大的变迁,这篇“缅甸华人民族”一文,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发奋!
                                                
    缅甸40多个少数民族中,有一个被称为“果敢族”,这个民族,因几百年来聚集在缅北萨尔温江东岸的果敢而得名。如果追朔它的源头,曾与中国古代的一个皇帝结下不解之缘。即使在今天,许多果敢人俨然以皇裔后代而自称。

    明代中期,国势强盛,周边少数民数部落纷纷称臣纳贡,接受明王朝的统治。当时云南与现在缅甸北部的克钦邦、掸邦的一部份土地,明代先后采取“以夷治夷”的方式对边境“蛮夷”的少数民族进行统治,设立了六个宣抚司、宣慰司,其中两个在目前缅甸版图上孟养和木邦。当时,明朝的统治范围很广,萨尔温江的上洲游是中国的内河,伊洛瓦底江上游的一部份也是明王朝的国土。在伊洛底瓦江边的八莫,明朝曾设立“威远营”,并在此筑坛誓众,当时有这样的誓词:

    六慰拓开三宣恢复诸夷格心求远贡献
   
    洗甲金沙藏刀思窟不纵不擒南人自服
   
    1593年,云南巡抚陈用宾再次打退缅人进攻,一度收复也蛮莫(八莫),为了加强边防,陈用宾在腾越边界筑起了八关,关址距当时是缅边界数十里至数百里不等。它们是:
   
    神护关(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孟卡山)、万仞关(云南盈江县西北孟弄山)、巨石关(盈江县西北息马山)、铜壁关(盈江县西北布哈山)、铁壁关(云南陇川县西北)和虎据关、汉龙关、天马关(清末中英戡界时,三关划归缅甸)。
   
    1602----1606年,缅人先后攻占八莫、孟养等地。
   
    1658年,南明小朝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被“大西军”拥戴起兵反清,进入云南后,不敌清兵而放弃昆明,经保山、腾冲退入缅甸,一道与其入缅的有数千人之众。其中朱由榔有一个罗姓副将,打仗骁勇,鞍前马后深得桂王喜爱,这人就是后来在金三角威震一方的罗兴汉的先祖。
   
    永历帝进入缅甸后,被解除武装,在京城阿瓦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其部下三次入缅迎驾,永历帝均表示不从。
   
    1661年,缅甸发生宫廷政变,国王平达力被杀。新王莽白设计邀南明官员同饮(誓水),答应帮其反清复明。但此时缅甸新王心中已经做好对永历帝命运的安排。莽白命人杀死了永历帝的随行人员数十人,同时将永历帝软禁。这就是所谓的“咒水之难”。
   
    1662年,吴三桂率清兵十万之众抵达缅甸阿瓦城郊,莽白早有准备,即将永历帝及其母子妻妾送交清军。永历帝于1662年6月被绞死于云南昆明。
   
    之后,朱由榔的数千随从,有的降清,有的逃往内地,但是绝大部份官兵百姓留在了缅甸北部地区。
   
    果敢地区的汉人,就是这些明末官兵的后裔。所以果敢土司和坤沙世袭的莱莫土司,均延续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官僚体系。
   
    另外一部份则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商贾马帮,他们中的许多人,因留念缅北这块土地,长久留在了这里,其中以云南、四川、贵州人居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民党远征军被打散的老兵们,因衣着无食,大多在缅北流浪,有的辗转来到了果敢。
   
    因此,在缅北果敢一带,问起老人的藉贯,不仅有云贵高原,还有湖南、湖北、浙江、江苏、江西等地的。罗兴汉家的祖藉,就是中国南京人。传至罗兴汉刚好是第十代。
   
    永历帝事件不久,清朝在今腊戌附近的登尼,设立“木邦宣慰司”一职,命其世守其地,但清王朝毕竟鞭长莫及,多是统而不治,实际上成为化外之邦。1897年,英人与清王朝谈判定界,果敢正式划入英属缅甸。
   
    果敢与中国云南临沧地区的镇康、沧源、耿马县,保山地区的龙陵县接壤,有国境线250公里,面积约5200平方公里,主要由三个大坝子组成,其中最著名的是麻粟坝。
   
    果敢南部是闻名于世的莱莫山,虽然属于当阳,但与麻粟坝却有着极为密切的往来。莱莫土司、果敢(滚弄)土司均承袭了明清的祖制,所不同的是莱莫山由于是缅甸掸人的聚居区,汉掸文化交融在一起。而果敢一地,至今仍是较完整华人传统,无论从文化底蕴,还是对于角色的认同上,这些地区的大多数老百姓,几乎都以自己是华人而自豪。在地理位区位上,即使在果敢生活,他们总感觉与中国生活没有二异。因此,对于任何外部势力,这里有一种天然的抵制与排斥。这也是作为缅甸少数民族的汉人,为什么一直与缅人不可能融合而又格格不入的原因。
   
    1995年11月23日,缅军继1968撤出萨尔温江以东之后,重新越过了萨尔温江,进入果敢地区,但其仍受到极大的压力,一直据守在高山据点,不敢贸然进入坝区。
   
    明清之后,果敢虽属缅甸,但缅甸政府对于东北部的广大边境地区,一直未能进行有效统治,倒是政府常利用这些区域的土司武装来平定所谓的骚乱,客观上,又无形给予了本地区的领导者们以较大的特权与利益。
   
    英人统治缅甸时期,果敢、莱莫等地因是掸族聚居地,而享受到了较大的民族自治权力。传统的社会形态得以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二战时期,这里山高皇帝远,同时,日本人又对掸邦网开一面,同英国人一样采取了宽松的统治方式,使区内人民得以休息养生。倒是掸邦的部份血性男儿,志愿加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中,为民族的独立作出了贡献。这其中有掸族,也有旅缅的华人,许多是土司们的武装。
   
    1959年夏天,缅甸掸族头人之一的波德文率众攻下莱莫山附近的当阳城,掀开了掸人武装独立斗争的序幕,缅政府急调重兵围剿,后虽夺回当阳城,但缅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当阳之战后,不得不使缅甸政府看到了国内民族矛盾的严重性和尖锐性。握有实权的奈温将军,在强调军事打击的同时,也强调了对于边境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不久,一场在果敢地区所谓人口重新登记活动开始。脑袋灵光的汉人,采取多报名额的办法,一下登记了18万人。而在当时,果敢地区最多不过只有8万人口。按当时的说法,是将子孙后代的名额一起给报上了。缅政府根本未做细致的调查,颁发了外侨证后匆匆而走了。
   
    果敢人依然我行我素,仿佛无事一般。农闲时赶马帮走泰国,去老挝。农忙时种庄稼、种鸦片。春夏秋冬,年复一年。
   
    与缅甸其它山地民族一样,果敢百年来种植罂粟,鸦片在这里是财富的来源和像征,是附加值极高的商品。当地的华人与少数民族,几乎没有不种罂粟或参与鸦片贸易。
   
    鸦片就是一种商品,由于对鸦片精练高纯度毒品而出巨额利润的争夺,成了人们敛财聚富的重要途径。继而发展成为各种利益集团财源的主要支柱。
   
    近代果敢出现的各种利益集团与武装,深层次上,完全是本地人的政治利益群体与缅甸主体民族矛盾的产物。尽管缅政府与地方利益集团各自的目的不同,但有一点应当说是相同的,那就是缅政府要和这些利益集团均利用鸦片在做筹码、做文章。缅政府需要被利用的武装是一支兵强马壮的军事力量,政府可不管你的枪支用什么钱买来,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当地武装充分利用了政府的这种心态与给予的极大空间,乘机发展壮大自己。鸦片成为其重要经济来源。实际上,谁都知道,他们与政府面和心不和,双方从利益出发,共同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鸦片成了这个怪圈运转的润滑剂。
   
    在果敢地区与莱莫山,举世闻名的是罗星汉与张其富(坤沙)。但在这些山里,还有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果敢就是这样。

作者:007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