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2—碳化钨穿甲燃烧弹,弹头重64.4克,初速每秒976米,垂直命中时可在500米内穿透32毫米均质装甲。
BZT—全金属外壳钢制穿甲曳光弹,弹头重59.56克,初速每秒1005米,在2000米内有曳光能力。
MDZ—高爆弹,弹头重59.68克。
ZPU-4的战斗全重有两吨多。和一门高炮差不多 单管的ZPU-1上轮架都有100多公斤。步兵根本无法携带。太重了。作为要地防御武器还差不多,
3种枪架都只能由汽车牵引机动,ZPU —1式单管高射机枪甚至可以直接放置于卡车车厢内呈战斗状态
而 ZPU-4式四轮四管高射机枪在牵引状态下仍可射击。
细看ZPU-4的结构
ZPU-4四联高射机枪是一种比较重的武器,需要汽车牵引。整个机枪的回转部分装在一个四轮枪车上,射击时放下四个千斤顶式的座盘四点着地支撑整个枪车。图中这挺机枪的四个座盘没有着地,所以是行军状态。
车轮(学名叫运动体)和枪车之间有水平螺旋弹簧的缓冲装置,避免在不平路面牵引行军时整个机枪剧烈振动。
ZPU-4高射机枪的枪身部分是4挺KPV机枪。
弹链箱在枪身左右两侧,每侧两个,随枪身一起俯仰回转。
一枪手坐在枪身后方的座椅上,左手转动方向机转轮,右手转动高低机转轮,控制枪身的俯仰和回转。
由于高射机枪是射击空中运动目标为主的武器,所以射击瞄准具要比步兵用轻重机枪复杂,不但要装定距离,还要装定目标飞行航向和飞行速度。
使用方法
ZPU-4四联高机由一个机枪班操纵,机枪班由班长和5名枪手组成。班长为班指挥员,1号枪手为瞄准手,二号枪手为诸元装定手,3号枪手为右装弹手,4号枪手为左装弹手,5号枪手为弹药手。6人各司其职,战斗动作各有不同。其战斗操作如下。
向弹链内压弹时,需要使用附件中的压弹机。首先将压弹机固定在工具箱或共他平面上,先向第一节弹链上插入4、5发枪弹,放进压弹机的槽内,再按照4—5发 普通弹中穿插1发曳光弹的比例插入弹链环节中,压满150发后装入供弹箱内。
架枪 首先打开左右枪脚,1、4号枪手分别把住牵引杆和固定架,2、3号枪手分别打开前、后车体的制动开关,听到班长的“落枪”口令后,1、4枪手同时用力向内 推压牵引杆和固定架,使机枪落地,2、3号枪手关闭移动开关。概略水平后,4名枪手分别到前车体,右枪脚、左枪脚、后车体一起转动千斤顶的转把,使车轮离 地(约10cm),班长打开托架的水准器护盖,指挥各枪手转动千斤顶,直到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装弹 装弹时机枪射角必须在30°左右, 其操作一般由3、4号枪手同时进行:向外扳开导弹机卡簧,打开锥形体和导弹机盖;压下托座的卡笋将供弹箱向外抽出三分之一,打开箱盖,取出弹链的一端,然 后将供弹箱推回原位;将后方供弹箱内的枪弹装进下方枪身的受弹机内,并使拨弹齿和阻弹齿卡住第一发枪弹;盖上锥形体,再将前方供弹箱的枪弹装进上方枪身的 受弹机内
双手同时分别拉上、下方枪身的拉机柄向后,使枪机被阻铁挡住,送回拉机柄,向上抬击发杆,放回枪机,即呈取弹状态。再拉一次拉机柄,使枪机被阻 铁挡住,此时机枪呈待发状态。(要拉两次是因为KPV机枪是双程进弹武器)
红线指出的就是击发杠杆的位置。切记,装填中第一次拉动拉机柄后放回枪机时,只能拉动击发杠杆放回,不允许让一枪手踏击发踏板放回,避免不在装填状态已进入待发状态的机枪击发走火。)
利用这张图详细讲一下这种瞄准具的使用方式:射击中二枪手负责瞄准具装定,站在枪座的回转部分平台上,听到目标与机枪斜距离口令后转动斜距离调节转轮,斜距刻度盘里的指针会转动,指向需要的斜距离,此时枪身就装定好了需要的斜距离;听到目标航速口令后转动航路装定器两侧的转轮,装上目标的速度;转动航路装定器上的箭头和航路装定器头的底座(整个航路装定器球状体是可以水平回转的),使箭头与目标飞行方向一致,此时整个瞄准具就装定好了射击诸元,射手只要操纵高低机方向机稳定地跟踪目标,踩下击发踏板就可以射击了。
我国引进后 定名为56式四联高射机枪 并在越南获得良好使用
我国在50年代大举引进苏联军事技术时也将其引进,仿制的型号叫56式4联高射机枪和58式双联高射机枪。该枪主要配给解放军的甲种步兵团做团属防空武器,也列装于其他高炮部队内,与其他防空武器配合使用。
14.5mm双联、四联高射机枪装备部队后,在实际作战中得以使用。由于自重问题,在抗美援越战斗中很少用于游击战中对美方直升机的防空,高射炮兵部队中虽然仍有装备,但并没有击落敌机的记录。不过14.5mm高射机枪的平射能力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却得到了表现的机会。
*********************************************
我跟56式高机可是相当有缘 。大学时学校的民兵连是高机部队。我们专业是学机械就被派去保养这玩意。上上下下可是把他摸了个透。最牛逼的是我们保养那几部高机的时候发现 有几根枪管是苏联原产的。铭文全是俄文。据说是最早的一批好多零件都是苏联原产。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