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中缅边境奇景:荡个秋千能出国,缅甸孩子每天到中国接受免费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务农    时间: 2017-8-2 14:02
标题: 中缅边境奇景:荡个秋千能出国,缅甸孩子每天到中国接受免费教育
   溜溜达达看世界,不慌不忙走天涯。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中国唯一一个“一寨两国”村-银井村。银井村坐落在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姐相乡,它是一个古老的傣族特色村寨,在这里你会看到特别的“一寨两国”、“一户两国”、“一井两国”的奇景,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银井村地处中缅边境,1960年,中缅勘界时,在银井村中间树立起了一块中国71号界碑,界碑将村子一分为二。在界碑西北属中国瑞丽的一侧被称为银井村,在界碑东南属缅甸的一侧叫做芒秀村。






   在划界之前,银井村和芒秀村是同属于一个傣族村寨的,这也便是“一族两国”的渊源。两个国家的边界线除界桩以外,还以竹篱、村道、水沟、土埂为界,但边界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屏障,两个村子的居民也是互通有无、自由往来。跨境收割、跨境耕作也十分常见。




   银井和芒秀两村之间的实际直线距离不足百米,两村村民同耕一亩田、跨境而居的现象数见不鲜,还经常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发生,诸如,中国的瓜藤爬到缅甸的竹篱上去结瓜,缅甸的母鸡跑到中国居民家里生蛋,如果缅甸的牛羊跑到中国的庄稼地里而引发的纠纷那可是“国际纠纷了”。





   “一校一站”也是一寨两国村独特的风景线,“一校”指的是银井边防小学,“一站”指的是德宏边防支队银井边境检查站。由于教育条件落后,缅甸芒秀村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仅一路之隔的银井边防小学读书。学校里目前有学生约147人,其中缅甸学生69人,中国学生78人。缅甸的孩子和中国学生一样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缅甸的孩子们每天过着“上学出国、放学回国”的生活,芒秀村的孩子们胸前佩戴着《出入境优先候检卡》,每到上学时间,他们在边境检查站官兵的护送下走出“国门”,越过公路,到银井小学开始一天的“留学”生活。



   独特的一寨两国景观已经促使银井村成为一个热门的旅游地,在边境线处,有一口“一寨两国水井”,水井的石碑上分别刻有用中文和缅甸语标识的名字。水井一侧是中国、一侧是缅甸,几十年来,两村的人共饮这口井水,又各自在自己国家的缸里舀水。边境线上还有一处秋千,坐在上边荡到高处便是出国了。


   由于属于同一宗族,语言相通,风俗相同,银井村和芒秀村之间的跨国婚姻非常普遍,银井村一组150户人家中,有约三分之一是跨国婚姻组成的家庭,有的家庭7个人分属于中缅两国国籍,傣族和白族两个民族。因为开发旅游的缘故,很多缅甸妇女来到银井村这边的集市摆小商品卖,一年会有几万收入,有人甚至坦言,在这里生活很满意,这比在缅甸生活好多了。


作者: 言语    时间: 2017-8-2 14:57
真想把中间这道墙挪开,看着就心痒
作者: 务农    时间: 2017-8-2 15:18
言语 发表于 2017-8-2 14:57
真想把中间这道墙挪开,看着就心痒

也不是没有可能几百年后或许会。
作者: 言语    时间: 2017-8-2 15:31
务农 发表于 2017-8-2 15:18
也不是没有可能几百年后或许会。

到那时已晚了,主要还是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
作者: 务农    时间: 2017-8-2 15:40
言语 发表于 2017-8-2 15:31
到那时已晚了,主要还是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

呵呵!六道轮回。
作者: 言语    时间: 2017-8-2 15:42
务农 发表于 2017-8-2 15:40
呵呵!六道轮回。

这“道”就不信了,还是过好有生之年吧
作者: 大王巡山    时间: 2017-8-2 16:42
把应该是自己的土地画成别国,在以此弄出一个奇景,每天都发生非法出入境等违法行为却又坐视不理,是几个意思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