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澳媒评析缅甸罗兴亚人遭屠杀 历史积怨无能为力
[打印本页]
作者:
林枫
时间:
2017-10-10 15:53
标题:
澳媒评析缅甸罗兴亚人遭屠杀 历史积怨无能为力
据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9月29日报道称,最近几周,缅政府军,缅甸佛教民族主义民兵和佛教徒在若开邦对当地的罗兴亚人实施极端暴力的行动,估计已造成约1000名罗兴亚人丧生,43万人无家可归。联合国把这场暴力行动称为种族清洗。
这一切都发生在二战期间由昂山素季的父亲昂山将军开始的宗教暴力的背景之下。那是在缅甸在1947年获得独立之前。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宣布独立。二战期间,有大量缅甸人在支持日本的缅族/爱国缅甸军(PBF)中服役。与此同时,缅甸的其他少数民族,包括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仍然忠于英国人,因此受到爱国缅甸军的残酷迫害。
报道称,昂山将军在战前与日本合作,组建缅甸独立军,后来在海南岛接受训练,然后返回缅甸领导更名后的缅甸国民军(BNA)。1945年初,昂山将军与英国第14军指挥官比尔·斯利姆中将会见。斯利姆坚持缅甸国民军必须服从英军并向英军交出武器。缅甸国民军随后改名为爱国缅甸军。在昂山将军看来,罗兴亚人是爱国缅甸军的头号敌人,而更糟糕的是,他们是穆斯林。
回到现实之中。对于昂山素季来说,一方面是她的父亲对缅甸的政治遗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她渴望带领缅甸进入一个新时代,但又要面对与她的父亲70年前所面对的同样的力量和分歧,这让她陷入矛盾。这个重大的矛盾可以对她显然缺乏对罗兴亚人的同情做出解释,但并不能证明这种态度是正当的。
缅甸民主转型的成功取决于缅甸的经济状况、法律制度、公民社会、教育、历史遗产和文化等因素,还取决于强大的民主力量能否对反对非民主力量、比如军队、民兵和宗教原教旨主义者的政治权力游戏产生影响。
自1962年以来,缅甸军方控制着一个嵌入商业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并行的经济体制。它不是一个“黑色”经济体制。它是结构性的,是无法改变的,除非缅甸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发生深刻变革。因此,期待缅甸国内的复杂状况迅速发生改变是不现实的。这种复杂状况的标志是,几十年的结构性和政治暴力,以及近来在迅速变化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排斥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日益崛起。而期待强大的缅甸军方放弃其政治影响力同样是不现实的。
支持民主的缅甸人未能理解毒品,资源和社会经济因素与当地的政治经济现状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包括政治事务、行业协会、发证机关、司法机构、警察、财政部门、军队、学校、地方企业、私营部门和能够提供保证和信任的组织。了解这些复杂的关系将有助于发展进程。
同时,一些学者和政客提出的线性民主化模式无法应对这种复杂性,而后者使在缅甸构建西式代议制民主成为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个民主机制薄弱而独裁常见,且军方普遍大规模插手政治和经济的地区尤其如此。
当缅甸在2012年向世界“开放”后,西方民主国家表现出无比的乐观。它们宣称,东南亚最后一个独裁政权——缅甸军政府很快就将被民主化运动推翻。在幻觉和无限狂喜的鼓舞下,政治观察人士、民主化专家、宪法律师和众多民间团体成员普遍认为缅甸民主化进程只需几年时间。在遭遇多年软禁后获得自由的昂山素季被描述为一个民主征服极权主义的符号。
但昂山素季知道,只有在这个生态环境和平行经济内部实现转型,才可能最终让变革发生,而且她必须顶住国际压力。这就解释了她为何对一些问题,其中包括罗兴亚问题保持沉默。
有显著迹象表明,许多年轻人,尤其是罗兴亚人容易卷入一些并行活动(比如恐怖主义活动)和并行经济(比如贩毒)中。这表明,缅甸正在经历一个凯恩斯主义的“根本不确定”时期。即时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不是一场革命,也处于一个会产生超越国界影响力的转型关口。
为防止发生更多悲剧,采取更为复杂的手段应对冲突,并由此来了解这些改变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罗兴亚人不会得到任何帮助。除了惯常的政治表态外,西方民主国家不愿卷入,亚洲国家不会插手,而联合国依然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注文章来源:参考军事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7-10-11 20:37
昂山素季不可能为罗兴亚人发声的,一是因为罗兴亚人是世仇,二是因为她首先是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民主人士。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