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缅甸历史的渊源“国无礼则不守 ”! [打印本页]

作者: 林枫    时间: 2017-10-19 16:09
标题: 缅甸历史的渊源“国无礼则不守 ”!
    历史前言:1947年由缅甸各少数民族武装领导人与缅甸国父昂山将军2月12日在彬龙镇签署的“彬龙协议”。1947年7月19日缅甸国父昂山将军被暗杀,而《彬龙协议》的原则在1947年9月24日通过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彬龙协议》的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国60多年的殖民统治,缅甸获得独立,苏瑞泰为首任缅甸总统,1962年吴奈温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


    1974年~1988年,吴奈温颁布新宪法,承认若开邦、钦邦、克钦邦、克伦邦、卡耶/克伦尼邦、孟邦、掸邦为行政单位。吴奈温将军脱下军装,自任“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主席,“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改称“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缅甸联邦”改国名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确立一党专政。


    1988年8月8日,缅甸军人政府镇压了民众对于经济不振和政治迫害不满的抗议活动。该事件被称为8888民主运动,吴奈温退居第二线,由苏貌将军接班,执政党由“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更名为“缅甸民族团结党”,成立“缅甸联邦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坚持一党专政。


    缅甸一个多民族国家,存在政治矛盾、宗教矛盾、种族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缅甸执政当局对其缅甸各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军事打压,种族清洗,引发缅甸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战不断。


   果敢历史与事件


    1959年缅甸政府废除果敢土司,数年后将原土司杨振材逮捕。土司家族成员杨振声起兵反抗,缅族政府军施行"以果制果"的政策,策动罗星汉击溃果敢的反缅甸部队,土司家族的军队败逃。杨振声部队退入泰国,彭家声则退入中国。政府军进占果敢,指派亲缅族的罗星汉管理果敢,经营毒品生意。果敢始被异族统治,华校被收归国有,果敢华人被迫更名为果敢族,华文改称果敢文。1960年代缅甸共产党失去位于缅甸中部的根据地之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下在缅甸东北部重新建立。彭家声率领缅共军队重新占领果敢,败退的罗星汉采行坚壁清野策略,将市街烧毁,居民迁出,果敢人民四处流亡。


    1980年代国际情势改变,缅甸共产党内部严重分歧,包含果敢的少数民族的当地武装势力遂脱离缅共,将缅共的领导人遣送中国,与缅甸政府军停战展开和平谈判。
1989年彭家声领导果敢人民军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并与缅甸政府达成“停战协议”,获得缅甸政府承认,成立缅甸掸邦果敢第一特区,相续各个缅甸少数民族响应彭家声的号召与缅甸达成“停战协议”并获得缅甸20年的和平稳定。


    1992年杨茂良兄弟发起兵变,将果敢执政者彭家声赶出果敢境内,1995年彭家声称江西孟撒拉兵变,重新夺回果敢的执政权,此事件将江西猛古从果敢管辖中脱离出去,缅甸政府就此事件,派大量军队占领了果敢的军事高地,果敢管辖的领土仅有2700多平方千米。


    2008年8月8日缅军以果敢枪械修理厂制毒的借口为由,派出30名警察,欲强搜该厂。缅甸政府军与果敢特区连日爆发激战,大批难民争相逃出果敢,果敢长年积极招商引资,吸引三万华侨定居,在战争过后几乎全数撤离果敢。果敢战事持续3天后,缅军全面控制了果敢,此事件定性为“八八事件”。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关于果敢2.9”行动的声明,鉴于缅军政府2009年8月8日动用武力协迫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接受整编及侵占掸邦第一特区。缅军政府及现政府借其军事上的暂时胜利,有组织地大量向果敢地区迁移内地缅族无业游民,挤压果敢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间,致使大批果敢人民失去土地无法生存,流离失所沦为难民。同时利用08宪法彻底剥夺果敢人民固有的行政权力。


    近5年来,果敢所属区域被缅政府蚕食鲸吞,果敢民族的生存权利正在丧失,果敢民族再次被缅军奴役。为了国家的和平大局,我们忍辱负重以文明协商的方式寻求政治解决途径,但缅军政府及随后的所谓“民选政府”均没有回应我们实现民族平等、和平、生存发展等基本权力的政治诉求,并无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存在,企图通过果敢傀儡政权实行民族同化,以达到最终消灭果敢民族之目的。


    在此,我军严正声明:为了果敢民族的生存、平等、和平与发展;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区域高度自治,我们不得不举起武装抗争的旗帜,反抗缅政府的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民族迫害政策,直到实现我们的政治诉求为止。果敢人不打果敢人望同情和支持我们的缅甸各民族、组织,以及我们同文同种的全球华人同胞;国际上主持正义的国家和组织,在民族面临危亡之际,能够更多给予我们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特别是将我们的正义要求广而告之,帮助我们在缅甸实现各民族有尊严的生存,有平等的参政权利,有保障的和平安全,有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总结


    缅甸这个民族矛盾、宗教矛盾、政治矛盾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然而缅甸对缅甸各少数民族进行“种族清洗”,1962年吴奈温夺取政权,废除联邦宪法,成立“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排除民选制度,开始军人独裁统治。缅甸长达半个世纪内战不断,导致国家经济下滑,民众生活落后,缅甸军政府执政,实施缅甸大缅族主义,将缅甸各少数民族享有的各项权利化为己有,动用国力打击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实现中央集权制,缅甸军政府的政治诉求就是实现,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政权的制度,但是缅甸在英国殖民时期,英国统治者对缅甸采取以夷制夷的政策,各民族享有属于自己的武装。英国统治者对缅甸采取的以夷制夷的政策,是导致缅甸长期处于战乱局面的根源。


    实施证明1948年1月4日缅甸宣布独立,缅甸各民族武装也是大功臣,如果没有缅甸各民族武装的支持缅甸是独立不了的,1947年2月12日在彬龙镇,有各民族武装领导人与缅甸国父昂山签订的“彬龙协议”中,充分体现,《彬龙协议》的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


    昂山将军遇刺后,缅甸奈温夺权,废除民选制度,单方面撕毁“彬龙协议”缅甸各民族均遭到军政府的打压,受欺凌,没有国家的国民身份,没有政治地位,缅甸此举激发了缅甸遭受欺凌,压迫民族拿起枪反抗政府军的生涯,拿起枪对抗政府只为求生存,争取本民族的合法权益。这就是民族矛盾,经过协商谈判,民族武装与政府讲和,1989年各个民族武装响应果敢王彭家声的号召,签订“停火协议”并获得了缅甸全境20年的和平稳定,但是2009年,缅甸再次撕毁签订的“停火协议”用武力进攻果敢,制造“八八事件”,此为2011年开始对克钦、若开军、德昂,发动进攻,再度引发缅甸全境战乱。由缅甸吴登盛政府主办“全国停火协议”将诱导少数民族参与谈判,参与的条件是放下手中武器,否则是不可参与“全国停火协议”,这恰恰证明缅甸政府终究就是言而无信,每签署一次停火协议,都是缅甸政府单方面撕毁作废,根本就没拿出诚意来与缅甸各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和谈,只不过是想稳住民族武装而已。


    上述所描述的证明了孔夫子说的一句话“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这道理,国家无礼我们为何去尊重,去守呢?


笔者林枫写于2017年10月19日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