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缅甸末代皇族的哀愁:当与世无争迪博王遇上剽悍皇后苏柏雅莱 [打印本页]

作者: 大王巡山    时间: 2018-1-11 16:31
标题: 缅甸末代皇族的哀愁:当与世无争迪博王遇上剽悍皇后苏柏雅莱
本帖最后由 大王巡山 于 2018-1-11 16:32 编辑

[attach]65994[/attach]

近日一出在泰国热播的宫廷剧《爱之火》创造高收视率,洒狗血的剧情,虽剧组声称纯属虚构,但其中场景、人物、服装无不让缅甸人联想到缅甸末代王朝:贡榜王朝。播出后不旦引发许多缅人不快,更让缅甸皇族后裔要求泰国电视台停播该剧。让人不禁对贡榜王朝那个屠杀皇室的冷血皇后充满好奇心。

女王的诞生

苏帕雅莱(Supayalat)是缅甸末代皇后,出生于1859年(也有说法是1860年),其生母皇后馨布麻茵(Hsinbyumashin)同样出身贵族,后来嫁给表哥敏东王(MinDong Min)生下三女。为保障血统纯正,这样「亲上加亲」的联姻,在缅甸皇室或欧洲各国的皇室间都是常见现象。在苏帕雅莱出生的年代,缅甸早非那曾经藩属国无数,位于东南亚中心、万国朝奉的天朝了,反之,当时第二次英缅战争结束,英国人占领了整个下缅甸,割据南部立毛淡棉为新首都,缅王的管辖领土不到全胜时期的三分之一,大缅帝国已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了。
皇后苏帕雅莱从小就显现出她异于常人的性格,在英国人约翰.马克斯(John Ebenzer Marks)所著的《在缅四十载》(Forty Years in Burma)一书中记录了许多缅甸皇室生活的细节,其中提到苏帕雅莱从小就会抓来小鸟,将其活活肢解,而母亲馨部麻茵却丝毫不以为意,甚至自己对二女儿的剽悍个性十分自豪,只吐糟苏帕雅勒是个十足的「坏小子」(Bad boy)。

勾结外臣筹谋储君

敏东王晚年十分不得意,他领导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失败,皇子又为皇位继承权相继起兵造反,虽然都很快平息,但敏东王就此心灰意冷,不愿重新指定继位子嗣,伴随着江河日下的江山,从此不问政事。
而朝中大臣们再深知敏东王不久于世后,纷纷结党营私,外朝勾结内宫,推举对自己有利的皇子。在各怀鬼胎的激烈夺位战中,迪博王(Thibaw Min)最后雀屏中选。在敏东王几十名子女中,迪博王并不起眼,他的生母出身卑微,生下迪博王后便失了皇宠,晚年遭贬至寺院,在青灯古佛下度过余生。母亲的悲凉人生,让迪博王从小就对权力争夺充满畏惧,只求自保,也养成了他日后胆小孱弱的性格。
[attach]65991[/attach]
迪博王从小就读英国人办的贵族学校里,接受全面西式教育,为赢得身为虔诚佛教徒父王的青睐,又进佛学院苦读佛经,并通过佛学院高阶考试,在其他不学无术的皇子中算是一项壮举。

而迪博王之所以被选中,也正是因他与世无争与懦弱的个性,这一特质在野心勃勃却无子嗣的皇后馨布麻茵眼中,是个傀儡皇帝的不二人选, 以求在敏东王驾崩后能垂帘政治,并以最快速度,将自己的女儿,也就是迪博王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嫁给了他。
[attach]65993[/attach]


作者: 大王巡山    时间: 2018-1-11 16:36
悍妒皇后迫皇终于只事她一人

和迪博王成婚后,跋扈的苏帕雅莱只允许迪博王专事她一人,而迪博王也真终生不近其他女色,没有妻妄成群,是缅甸历史上绝无仅有「从一而终」的皇帝。而苏帕雅莱的姊姊与妹妹,变成了有名无实的皇后,终生未蒙一幸。(与中国或西方不同,缅甸的皇帝可同时册立多位皇后)。其间也有一名县知事不忍眼看皇嗣凋零,为皇帝举荐一名17岁的女子米钦姬(Mi Hkin-gyi),希望能纳其为副后,但苏帕雅莱得知后便雷厉风行地将该女子与知事决处,可见苏帕雅莱权力早凌驾皇上,宫中已无人可与之抗冲。


关于迪博王的婚姻,缅甸史书上的另一说法是,其实馨部麻茵原本是想把长女苏帕雅姬(Supayagyi)嫁给迪博王,但婚礼上,凶悍异常的二女儿苏帕雅莱却当堂闹婚,硬是抢了姊姊的机会,主动投入迪博王怀抱,当夜就生米煮成熟饭,成为既成事实,让母亲也无可奈何。


惨害皇亲血流成河

1878年10月1日,敏东王驾崩。还在他尸骨未寒之际,一场缅甸历史上最血腥的皇室斗争就拉开序幕。10月8日迪博王登基,皇帝对于王位弄权之事并不感兴趣,倒是馨部麻茵和苏帕雅莱母女两人十分担心皇位稳固与否,而为去除异己,保障无人可争动摇博王权力,两个女人联手几位外臣,将住在宫里的几十名皇子公主全部逮捕入狱。
几个月后,这些曾经的皇亲贵胄被押解到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边的一块空地上,全数勒死,也有一说是王子们被大象活活踩死,更有传闻苏帕雅莱将尚在襁袍中的婴儿砸向墙上。处决这些手足时,迪博王和苏帕雅莱都在场,苏帕雅莱甚至看得兴高采烈,敏东王的48子中,就有31人在这场屠杀中丧命,其余的也再随后被追杀,只有三人在英国人庇佑下得以侥幸生存。
[attach]65999[/attach]


琉璃宫破皇帝流放印度

在「清君侧」行动后,朝政由苏帕雅莱母女与其党羽把持,乃至对英战争要不要开打,皇上​​都无权过问。后来第三次英缅战争爆发,英军不费一枪一弹,攻入被称为琉璃宫殿的曼德勒皇宫,皇帝夫妇被押解到了一个印度小镇:拉特纳吉里(Ratngiri),让他远权力中心,以防东山再起。


缅甸史书记载,在英军攻入曼德勒皇宫时,苏帕雅莱的一颗国宝级红宝石失窃,尽管迪博王后来多次写信给英王索要,但皆未果。国宝从此无人知其下落,直到一天,这颗硕大宝石出现在英国国王的王冠上。
在国破家亡之际,有记录的另一件趣闻,是1885年当苏帕雅莱和迪博王被英军从皇宫押解到伊洛瓦底江边登船时,迪博王一直战战竞竞躲藏在她怀抱里,而苏帕雅莱则神情自若掏出一支「皇家草烟」,招手叫英国大兵过来,给她点上火。


印度岁月家族分崩离析

迪博王虽被英人流放至印度后,不旦没有被当战犯对待,反而给他皇族的礼遇,衣食无虞。英国人为他建了一栋占地23英亩的宫殿。标准的英式红墙建筑,配上义大利的彩色玻璃大窗,名为玻璃宫殿(Glass Palace),以对应他在曼德勒的「琉璃宫」。


苏帕雅莱和她的母后一样,没有儿子,一连生下四个女儿,两个女儿均在印度出生,唯一的长子则早年死于襁褓之中。公主们长大后都说得一口流利的当地语言,成年后亦常有缅甸贵族和他国皇室上门提亲。


但这时玻璃宫内却发生了诸多「丑闻」,先是大女儿未婚怀孕而后被断绝关系,下嫁给一名印度平民,接着二女儿与一名缅甸平民坠入情网,不顾家人反对离家出走,从此失去下落。


一连串打击让迪博王大病不起,不久后去世,葬于拉特纳吉里。那一年是1916年,正是他被迫退位的30周年,他的死在缅甸国内没有引起任何反应,曾统治缅甸本土与东南亚数个藩属国的皇室似乎早已被世人遗忘。直到2012年底,新上任的缅甸总统登盛在访问印度途中,特地来拉特纳吉里拜谒,而他也是缅甸独立以来首位到访迪博王陵墓的缅甸领导人。


[attach]65998[/attach]


一代皇后重返缅甸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人允许缅甸皇室重返缅甸定居,1919年苏帕雅莱便带着两个小女儿返回仰光定居,被英政府安排住进一栋别墅里。讽剌的是,别墅位处于邱吉尔路上,而正是这人在英国国会里坚持开打第三次英缅战争,改变了苏帕雅莱的一生。


老年的苏帕雅莱牙齿已掉光,家中养了一只狗,失去了年轻时的自负、霸道、傲慢和专横,反之她变得冷静、沉着跟卑微。然而,她自称为「前朝皇后」,到她府里拜访的客人,都要像在宫里一般对她行跪拜大礼,外国人也不例外。
苏帕雅莱敢作敢为的性格其实颇受英国人尊敬。1889年,英国诗人鲁德耶.吉卜林(Rudyard Kipling)路过缅甸时,曾写下著名诗歌《曼德勒》(Mandalay)。他在诗中用了苏帕雅莱的名讳,作为他心仪缅甸女性的象征。1907年,吉卜林获颁诺贝尔文学奖,苏帕雅莱的名字开始为西方人所知。


1925年,苏帕雅莱在仰光病逝,享年66岁。虽然她死后回葬曼德勒的遗愿没能实现,但殖民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葬礼,并宣布葬礼当天为全国假日。苏帕雅莱的墓地在仰光地标大金塔南边一块毫不起眼的土坡上,外形为缅式佛塔,占地很小,鲜有游客到访。


作者: 大王巡山    时间: 2018-1-11 16:38
[attach]66004[/attach]

皇权──将军的梦想与噩梦

缅甸独立后,文人政府不到几年就被军方政变,军方对缅甸皇室十分忌惮,害怕有人拥王自重,如伪满洲国一般,威胁其地位,因此无论出版物还是历史教科书上,贡榜皇室的下落都鲜少被提及,让缅甸皇室彻底消失在近代史上,一般缅甸人皆对皇室认识不深。虽然军方想要淡化皇室影响力,但将军们却对皇室过往的生活和尊荣十分响往。首任独裁将军奈温(Gen. Ne Win)就费尽心力,娶了一名皇室女子为妻,以期利用缅甸人民对皇权的认同,淡化其武力夺权及独裁的事实,但这段婚姻却在5年后即终结。


后上任的丹瑞将军亦是如此,2005年他将缅甸首都迁至奈比多,这个新首都的总统官邸,造型上与曼德勒的琉璃皇宫十分相似。其他各政府部门机关,包括国会大楼,也全是仿古缅风的粗燥建筑。在奈比多的动物园中,更养着三头白象;在缅甸,白象是权力和皇室象征,在缅甸历史上就有许多国王自诩为「白象王」,也常为争夺白象而与他国大动干戈,白象之于缅甸就如三大神器之于日本皇室,拥有白象主要是要表明自己政权的正统性,这也是这几位「来位不正」的将军如此看重白象的原因。


被缅人遗忘的缅甸皇室

文人政府登盛执政后,缅甸新闻出版解禁,关于皇室遗族们的消息逐渐被报导,皇室才重新回到民众生活中。2016年11月,迪博王流亡印度131年后,约一百名皇室后代被缅政府当局允许,回到曼德勒皇宫举行纪念仪式,而这一切在过去都得秘密进行。苏帕雅莱的曾孙,也就是其四位女儿的孙子硕温(Soe Win)表示:「自英国人攻入皇宫的那一天,我们失去了我们的身份,如今世事变迁,我们希望成为进步中的缅甸的一部分,也希望缅甸人民能够更认识到皇室的历史。」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