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尼泊尔一村庄集体加入中国籍。缅政府害臊吗
[打印本页]
作者:
蜀地老兵
时间:
2015-7-28 17:39
标题:
尼泊尔一村庄集体加入中国籍。缅政府害臊吗
西藏吉隆镇达曼人:加入中国国籍的尼泊尔人
达曼人,原系尼泊尔人后裔,很早以前从尼泊尔迁徙到吉隆镇一带,繁衍至今已经六七代。长期以来达曼人既不愿意回到尼泊尔去,也无中国国籍。2003年5月26日,对于达曼人来说是个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们正式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达曼人的人口至今还不足200人。
孩子是达曼村达曼人的希望。如今他们都能够上学。
达曼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入籍证书》
达曼人罗桑是达曼村村长。
达曼村是一个特殊的自然村,吉隆的达曼人全部居住在这里。据罗桑介绍,目前达曼村有47户人家,163人;除此之外,另有20多位达曼人去了内地(大多是嫁到内地的达曼女人,罗桑的女儿就是嫁给了一个包工头,然后被带往内地)。
往事不堪回首。说起达曼人过去的生活,罗桑神色凝重。在没有加入中国国籍以前,达曼人是居住在我国境内未被确认的一个民族,他们既没有尼泊尔国籍,也没有加入中国国籍,属于无国籍人群。因此他们既没有土地,也没有住房,只能租房子住,靠给别人打工为生。由于地位低下,他们辛勤劳动的报酬只能填饱肚子。他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几乎都是文盲。
达曼人的光棍是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外村外地的女人一般不会嫁给达曼人,达曼男人只能在同村女人中选择,甚至没有选择的余地,博不到同村女孩的芳心,他们只能打光棍。如果不受外来影响,男女比例还是比较平衡的。然而,随着山外人的大量涌入,有些达曼女孩被外面的世界诱惑,纷纷走出大山,远嫁他乡。
四川来的老王娶了一个达曼老婆
我走进达曼村,不一会儿就有好多达曼人围拢过来,他们渴望交流。达曼人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在长期与藏族的紧密接触中,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藏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吃糌粑、穿藏袍、说藏语,自己的语言和风俗正在渐渐消失。
只有村长和少数几个人会简单的汉语,我和他们交流还是需要翻译。63岁的嘉措老人回忆说,小时候村子里只有20多户人家,90多人,而现在已经发展到47户人家了。至于达曼人是什么时候迁徙到这里的,不知道,只知道父母的父母就已经在吉隆生活了。
2003年5月26日,对于达曼人来说绝对是个可以载入史册的特殊日子。这一天,他们正式加入中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从此以后,他们得到各级政府的关怀,开始新的生活。
从县城沿吉隆藏布河往南走,快到吉隆镇的时候,就能见到河谷台地上的达曼村——三排整齐的带院落的两层楼房。罗桑带着我走进他家里,边走边介绍说,这是政府投资122 万元建造的安居工程,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开工,2005年7月竣工,全部达曼人终于搬进新居。与此同时,日喀则地区民政局投入18万元,为每家每户购置卡垫、藏式木柜等家具和生活用品。县水利部门投入17万元实施引水工程,给家家户户都安装自来水。总之,政府希望从根本上解决达曼人的生产和生活。
罗桑家的住房跟所有村民的住房一样,有两层共4个房间,一楼关牲畜和储存草料,二楼住人。二楼那间大一些的房子摆放着藏式家具和电视机,墙上贴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彩色画像。罗桑指着家具和电视机说,这些都是国家给的。在他家中,几个村民围着我讲述这几年的变化。
如今,达曼人有了自己的住房、土地和牲畜,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状况相差不大,主要收入靠打工,都是修路、盖房之类的力气活。以前村里的年轻人基本没有上过学,甚至包括村长在内的绝大多数成年人都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如今适龄儿童全部上学,读中学的就有8个,也许第一位达曼人的大学生将出自他们中间。16岁的普布顿珠上小学5年级,我见他手里拿着一本藏语字典,就问他一些学校的情况。他说学校很好,不花一分钱,而且还发衣服。
孩子们对我的相机很好奇,他们不时地走近我身边摸摸相机。我问村长,达曼人喜欢照相吗?如果大家都喜欢,我可以为全村每一户人家照全家福。罗桑说,达曼人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很少,他们喜欢照相。就这样,村长带着我走进每一户达曼人家里,记录下一张张达曼人生动质朴的笑脸。
村子里仿佛在过节日,勤快的女人回家洒水扫地,爱美的人回家洗脸、换衣服。我走进一个又一个院子,爬上一个又一个木梯,喝着他们递上来的青稞酒或者酥油茶,握着他们温暖而精糙的手。他们会用生硬的汉语说“谢谢”,或者说“扎西德勒”;还有一位老阿妈双手握住我的手贴紧她的额头,她手心和额头的温暖让我颤抖——这个苦难的民族呵。
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下一个民族的面孔,我是幸运的。很多年之后,当达曼人的子孙看到这些祖先的笑脸,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达多是吉隆沟达曼人中人口最多的一家之主。他的母亲共生育了15个儿女,其中7个已先后夭亡,剩下的8人除5人在吉隆外,其他分别在印度、尼泊尔和上海。达多曾带着妻子去看望在尼泊尔的弟弟。他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在他心里,中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他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
远眺吉隆沟——达曼人的居住地
沿着吉隆沟这条路行走20分钟就可到达尼泊尔
达曼人与藏族同胞一起欢度忘果节
做小生意的达曼人,卖的都是国货。
米玛的母亲操劳了一辈子,儿女的成长让老人感到欣慰。
吉隆沟的孩子是家里的小帮手
达曼妇女就是靠着勤劳的双手,纺纱织布,扮美自己的。
作者:
蜀地老兵
时间:
2015-7-28 17:41
中尼边境农牧区走笔:达曼人的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9日03:35 中国西藏新闻网
王梦敏
达曼人是居住在日喀则地区吉隆镇中尼边境一带的小群体,共有49户168人。据说达曼人是尼泊尔后裔,2003年前他们无国籍,2003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加入中国国籍。达曼人长期居住在吉隆镇,他们无耕地、无牲畜,主要靠打铁、做木活、打杂工、给当地人背东西为生,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生活非常贫困,住房条件极差,有的甚至没有住房。
自全区实施兴边富民工程以来,吉隆县高度重视达曼人的住房问题,积极争取资金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2004年,自治区兴边富民项目计划投资147万元为达曼人修建新房。达曼人安居工程于2005年5月1日开工,共为49户达曼人修建了建筑面积3846平方米的住房。2005年7月,49户住房全部竣工。随着49户达曼人喜迁新居,达曼村这个边境新村诞生在吉隆沟边境一带。达曼人搬入新居后,当地政府又为他们解决了一些生产生活资料。
为了让达曼人的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吉隆县水利局的技术人员对达曼村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农村饮水工作的有关精神,吉隆县把解决达曼村的饮水问题列入全县农村饮水“十一五”规划。鉴于达曼人特殊的历史背景和达曼人长期饮水困难的现实,自治区、日喀则地区、吉隆县有关部门决定于2005年10月对达曼村农村饮水工程提前开工建设。达曼村农村饮水项目总投资为17.4万元,工程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建设管理要求实施,全部为自来水入户工程。
经过一个月的建设,2005年11月12日,达曼村饮水工程全部竣工。在自来水通水的那天,全村人都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达曼村群众边巴和许多村民为此自发打出了“共产党万岁!”的横幅,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
作者:
蜀地老兵
时间:
2015-7-28 17:45
西藏达曼人的“前世今生”:2003年加入中国籍
2014年07月28日 15: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0人参与 0评论
原标题:西藏达曼人的“前世今生”:2003年加入中国籍
中新社西藏吉隆7月28日电 题:西藏达曼人的“前世今生”
中新社记者 杨柳
“扎西德勒”。一群七八岁模样的孩子看见有人进村,欢蹦乱跳地跑来把记者团团围住,仰着头满脸堆笑地用藏语祝福着“吉祥如意”。他们有一个统一的名字——“达曼人”。达曼人并不是一个民族,尽管他们看起来与藏族并无两样。
吉隆县达曼村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部,喜马拉雅山南麓,距离中尼边境约30公里。要是十多年前到这来,恐怕还看不到达曼村里一排排宽敞明亮,略带藏式风格的农家院,因为那时这里的人连国籍都没有。
“是的。而且现在的房子比那时还要新。这是2011年西藏‘918’地震后,国家为我们灾后重建的。”村长洛桑一边手指着他家的方向,一边为记者讲述着达曼人的“前世今生”。
据记载,达曼人的称谓来源于其先人的骑兵职业。“达”的藏语意译为“马”,“曼”为“军”或“多”,“达”和“曼”组合起来即“骑兵”,意为“古代骑兵的后裔”。
“传说十八世纪末清军抵抗廓尔喀入侵时,有百余骑兵迷失在吉隆浩瀚的密林间,遗留下来与尼泊尔边境的人居住繁衍。达曼人就是他们的后裔,至今已生活了六七代。以前生活特别苦,靠打铁、做背夫、打杂等维持生计,直到2003年加入了中国籍。”洛桑说。
走进洛桑家,目光难免不被正对门的那面墙所吸引。佛像,背景为红太阳的毛泽东画像,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海报贴在墙上。画像下的藏式家具上摆放着电饭锅、音响、电话和贴有“电视进万家”字样的电视机。
44岁的洛桑一家五口人,高中毕业的两个孩子是全家人的最高学历。“我们这一代都是文盲。加入中国籍后,国家不仅给盖了房子,建了温室蔬菜大棚,有了最低生活保障,更重要的是孩子可以上学了,而且西藏教育的‘三包’政策不用我们花钱。”洛桑说,这给了他一种被接纳的感觉。
不过,洛桑也为未来做了打算。“以前都是靠国家扶持,以后打算在村里开个小商铺,靠自己的双手提高家庭收入。”
目前,达曼村共49户,178人。33岁的达瓦也是村里的一员。家中的陈设与洛桑家颇为相似,只是家具上多了一个放有美剧《绯闻女孩》(Gossip Girl)中Blair扮演者照片的相框。
丈夫外出打工,达瓦就在村里的温室蔬菜大棚种点萝卜、白菜、番茄等,一年能有1万元人民币左右的结余。
“那时没加入中国籍,父母都不认识字,我自己也没文化,交通不方便,家里穷得很。这十来年的变化特别大,什么都有了。房子没花过钱,国家给盖好了。现在对未来最大的期许就是让孩子好好读书,上大学。”“好好读书”这四个字,达瓦重复了三遍。(完)
作者:
白显云
时间:
2015-7-28 18:29
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大一统”的思想,儒家实行“有教无类”人人平等的思想,国家越来越大。而缅甸当局的政策正好相反,实行缅族沙文主义;国内纷争不息,战争不止!
作者:
北漂一族
时间:
2015-7-31 13:29
中国确实很包容!!!少数民族比汉人的待遇还高!少数民族高考有加分 汉族学生就没有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