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缅甸战场历史回顾之一:克钦101突击队获美国陆军部嘉奖令全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果敢林枫 时间: 2015-8-27 01:00
标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缅甸战场历史回顾之一:克钦101突击队获美国陆军部嘉奖令全文
2015年3月18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丁·登普西为五角大楼举办的“国家记忆”中美联合抗日摄影展揭幕时称,“今天的陆军游骑兵把他们部队的渊源追溯到曾在缅甸作战的迈瑞尔突击队,正是这支突击队扭转了中缅印战区的战局。”但实际上,登普西所言并不完全准确,因为在当时与迈瑞尔突击队齐名的、甚至战果更辉煌的还有另外一支美军部队,这就是隶属于OSS(战略情报局,即后来美国中情局的前身)的101克钦突击队(Force 101 Ranger,受美国陆军指挥)。101克钦突击队当时因其重要贡献受到美国陆军的表彰!
时隔七十年,克钦中文网找到了这份嘉奖令的全文——
美国陆军部
第七号
1946年1月17日华盛顿25,D.C
嘉 奖 令
该嘉奖令由美国总统授权的第9396号命令(sec. I. WDBul. 22, 1943)取代了第9075号设嘉奖令会所注明的下列单位的证明文件,在1943年WD通告333的第四章引证的条文中。是以美国总统的名誉对战斗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嘉奖,该嘉奖战斗功勋内容如下:
嘉奖单位是,战略情报室的101部队突击队,101部队突击队从1945年5月8日至6月15日在缅甸中部掸邦的腊戌、宾德亚、罗列姆的战斗中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由300多名美国陆军101部队的突击队官兵主动请求组织领导一支当地人的部队去消灭一万平方英里内的日军。在此次战斗中打垮了东面战线上的日军第15师团,并打退了敌人的反攻保卫了史迪威公路的安全。
虽然101部队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情报工作和游击活动,但是也承担陆军特种部队的任务,去消灭敌人后方坚固防御阵地中强大的后备部队。
这支美国陆军101突击队的官兵,是从缅甸北部的克钦族中(中国称景颇族)招募的3200名人员,组成4个营进行训练的。101部队突击队主要战略任务是穿插大约由一万名身经百战的日军组成的防线,打击和消灭这些敌人,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克钦突击队”。101部队中的克钦突击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队伍。在整个战役中,对日本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的富有作战经验的日本老兵进行不断的进攻和打击。
101部队克钦突击队轻装上阵,装备中的重武器只有迫击炮,其余的武器装备和物资都靠空投补给,敌人除了在人数上有三比一的优势外,还有充足的物资和大炮、坦克等武器,并有精心构筑的坚固阵地和汽车运输线。101部队克钦突击队采取游击战和正面进攻的战术,在整个战役期间不断的与敌人战斗,勇敢地消灭敌人,挫败了敌人的士气。在突破腊戌日军防御阵地的残酷的战争中,四百名101部队克钦突击队在火炮掩护下向七百名日本兵发动进攻,战斗持续了12小时,仅以七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了281个敌人。
尽管敌人的防线有战壕和碉堡,但是经过10天不懈的攻击,101部队的克钦突击队拿下了交通疏纽罗列姆。在随后最危险的丛林战中,101部队中由3200名克钦人组成的四个营,以绝对的丛林战优势获得了胜利。在此次战斗中,101部队的钦突击队表现出非凡的英雄主义。在一万平方英里的土地上,他们与一万名顽强的日本士兵迂回作战。在此次战役中虽然有37名克钦战士阵亡,但消灭了1247个敌人,并占领和摧毁了4个大型军需品仓库,破坏了敌人的汽车运输线,摧毁了敌人的通信部队及其设备。101部队的克钦突击队的官兵们在战斗中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立下了辉煌的战功。给予敌人毁灭性的打击,体现了美国武装部队的最高传统,特此嘉奖。
该嘉奖令(第278号经由印度,缅甸战区总司令于1945年11月16日在美国陆军部队总部批准。)
陆军部长的嘉奖令:
官员:
总参谋长: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少将及代理副官:爱德华F威特塞尔
该文件为真实的副本
美国陆军少将、副官:KENNEIH G. WICKHAM
来源:本网综合
作者: 三民主义 时间: 2015-8-27 03:42
希望克钦武装继承发扬101突击队的光荣传统,勇往直前捍卫民族尊严。
作者: 果敢林枫 时间: 2015-8-27 04:56
说的不错!
作者: 南国游子 时间: 2015-8-27 08:39
不可抹灭的光辉史迹!!!
作者: 果敢林枫 时间: 2015-8-27 19:40
是啊!要把它发扬光大
作者: 异域游子 时间: 2015-8-27 21:24
101突击队杀倒前面挡道的远故人、
作者: 820514xp 时间: 2015-8-31 22:33
克钦抗日英雄
作者: 果敢林枫 时间: 2015-8-31 22:43
嗯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