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方天建:缅甸勐稳华人身份本土化问题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南征北战
时间:
2019-7-30 14:13
标题:
方天建:缅甸勐稳华人身份本土化问题研究
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滇藏缅印交角地区交流互动发展史研究”(15ZDB1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跨界民族及边疆治理国际经验比较研究”(15ZDB112)、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缅边境地区难民子女教育问题与边疆治理研究”(16YJC880006)、教育部国别区域研究课题“缅甸地缘政治变动对其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藏缅走廊’上的难民问题研究”(QZY171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天建,博士研究生,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成都 610041
身份(Identity),一种人化和物化的集合体。相对于人,它是“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社会属性符号;相对于物,它是世间万物得以互相区分的最基本自然象征。因此,身份,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而言,均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重要性,是一个亘古不休的人间话题。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近现代社会,特别是二战后,身份更是在自然或是人为的塑造与变更中,不断走向具体化和复杂化,给人们的身份属性认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末,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身份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集中探讨和关注的一大热门话题。对此,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詹姆士·D.菲伦认为,“难懂和表意不清楚的身份概念,仍然在政治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扮演着争论的中心角色(如关于民族、种族、性别和国家认同的争论等)。”在菲伦研究的视域里,身份是一种社会范畴,具有多元的概念表意;①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学者让·E.斯特茨和皮特·J.伯克的研究则从宏观层面(Macro-level)、中观层面(Meso-level)和微观层面(Micro-level),就身份理论和社会身份理论进行了述论式探讨。②在美国学者罗杰斯·布拉贝克和弗雷德里克·库珀的研究中,他们虽然极力对身份进行“身份之外”的探讨,对学界把身份作为“分析概念”(Analytical Concept)的做法加以批判,却也不得不承认:“‘身份’,是当代政治俗语中的一个关键术语,是社会分析务必要顾及的事实。”③美国学者泰特姆则以“我是谁”的多元身份集合讨论了“身份的复杂性”等。④可见,身份理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不可回避性。
正由于身份承载着“我是谁,我来自哪里”的情感认同寄托,因而在信息化与网络化高速发达的今天,身份的认同与归属也牵动人们情感转向,并在媒介传播的作用下,引发“以情感倾向为纽带,受文化信仰和文化认同支配的,无国界和全球化的情感效应”。⑤基于此,本研究以身份认同与情感转向高度契合的视角,就缅甸勐稳华人身份的本土化,或亦可称之为缅甸化的问题引发的情感转向效应,进行了必要的学理性考察与分析。
作者:
北狼
时间:
2019-7-30 15:22
像我一样研究世界长了,慢慢的也就变成了专家。
作者:
QYHU1936
时间:
2019-7-30 15:41
属社会学范围。这领域的问题,值得研究的太多了!应引起高度重视。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