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国家是否驻军与领土无关 [打印本页]

作者: 泛海一舟    时间: 2019-10-26 09:20
标题: 国家是否驻军与领土无关
本帖最后由 泛海一舟 于 2019-10-26 09:37 编辑

         现在网上有人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观点,只要在某地驻军,某地就是当时的领土,只要在某地不驻军,某地就不是当时的领土。其观点不懂军事布局,是个典型的谎言。
       某地是不是当时的领土,要看行政归属;与是否驻军没关系。例如眀清时期的缅北土司地区来说,土司继承人要承认本地区是朝廷的一部分,要给皇上上奏折,批准自己是土司继承人要求:中央经过依法调查之后,审批了土司继承人,确定了当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每一届的土司继承人都要经过审批才有效,说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一次性确定,而是多次确定。正因为如此,才从法律程序上确定了土司地区是朝廷管辖的一部分;土司地区的行政格局是高度自治的一级地方政权。
       关于是否驻军的问题,要从军事方面去考虑。朝廷要对某地区设防,需要驻军,如果对某地区不设防,不需要驻军,驻军根据设防需要而定。根据史料记载:有一实例说明了朝廷在土司地区不仅不驻军,还要求土司整建制地给朝廷提供兵员,当发生战争时由朝廷前线将领统一指挥整建制的兵员。清朝时青海东部较大的土司有两家:李土司和祁土司,其中李土司是西夏皇室后裔;朝廷规定李土司养骑兵一百名,养步兵一百名;规定祁土司养步兵一百名;养兵的费用、战时消耗、兵员补齐全部由土司自己承担。虽然朝廷对土司地区不征税收,但要求土司养兵备用是不征税收的一种补充。朝廷规定土司养兵,平时让其维护地方秩序,战时给国家出力征战。战争结束后回到原地,继续原来的工作。说明了朝廷不仅在土司地区不驻军,还要求土司提供兵员补充战时之用。这一点持驻军观点的人一定没想到!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旦用兵,要经过军方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度,调兵来维护重点防务。为了方便养兵和调兵,驻军一般在重要城镇或者交通要道。所以很多地方是不驻军的。国家能养一定数量的兵能解决防务问题,决不养更多。如果各地都驻军,得养多少兵,国家的财力物力过去沉重。提出是否驻军来界定领土的这个学者对军事一窍不通,不过是脱离实际的说法而已。
       按照不驻军就不是当时领土的说法,清朝为何要对缅甸开战?正因为缅北是朝廷领土,并且缅甸一直侵入云南境内,才调集兵力反侵略。这次朝廷的反侵略战争总体上并不成功,未能收复整个缅北土司地区。这个情形与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一样,一是被逼无奈才开战的,二是由于地理因素未能收复藏南地区。从二者的对比来看,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与清缅之战几乎完全相同。说明当时的清缅反击战是正义的、也是不彻底的。今天我们说到中印反击战津津乐道,说到清缅之战漠然置之,实际上二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以范文澜史学思想言论为指导而划定的中缅边界确有不妥之处。参看《中缅边界划分时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一文。
       从1962年的中印反击战与清缅之战完全相同来看:清缅之战的失败导致了缅北地区(再加上1897年中英边界条约)划归于外。以后中印边界究竟如何,有待时间观察。
       眀清时期的缅北土司地区是高度自治区域,而今缅方不给高度自治,还要武力镇压,说明缅方的策略还不如眀清。从而缅北地区回归中国的想法是有道理的!
       既然朝廷规定青海土司地区养兵,缅北土司地区也是一样是拥武自治,看来缅北拥武自治由来以久。现在的缅北地区拥武自治,主要预防的是缅方,因为民自武与缅方长期打交道后发现:缅方心胸狭窄、灭掉民自武之心不死,拥武自治只是保护自己的手段!
这里有了一个明显的区别是:眀清时期国家督促土司地区养兵,是为了弥补国家兵力的不足,现在缅北地区拥武自治为了自保。有人怀疑自保是否有必要,看一看罗兴亚人被赶走,流落孟加拉国成为难民,说明自保是必要的。国家的胸怀不同,格局不同,造成的结果不同。如果缅北地区回归了北方大国,不再需要养兵了,养兵的费用太大了,再加上缅方不断挑起冲突,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没有安全感,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