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深度解读:牵绊68载,缅甸民族矛盾如何解?
[打印本页]
作者:
志愿
时间:
2016-4-1 12:27
标题:
深度解读:牵绊68载,缅甸民族矛盾如何解?
本帖最后由 志愿 于 2016-4-1 12:40 PM 编辑
“新政府将实行民族和解与和平(政策)”,3月30日,身穿橙色缅装的新总统吴廷觉在缅甸议会说。当天,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正式接管政权。民盟此前从未执政,而如何与军人集团协同,怎么发展经济,怎样化解民族矛盾是其面临的三大考验。其中,民族问题自缅甸独立以来一直牵绊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矛盾的症结何在?新政府可有新思路?
粉蓝绿白,“马崩丁”色差折射差别待遇
笔者一次性见识缅甸各色“马崩丁”(缅甸身份证),是2015年5月在中缅边境果敢东山区的民族武装果敢同盟军311旅驻地。“跟中国只有一种身份证不一样喔”,旅长金星让在场的官兵掏出各自的身份证:“你看,这‘马崩丁’有粉色、蓝色、绿色、白色。”
根据1982年颁布的《缅甸公民法》,缅甸公民分为“真正的缅甸公民”“客籍公民”和“归化公民”三类。其中“客籍公民”指的是“在独立前移居缅甸,根据1948年颁布的法律申请过入籍,并符合该法律规定的条件者”;“归化公民”指此前没有申请过入籍者。这两类公民“他们本身及其儿子和孙子三代人保持安分守己”,才有可能成为拥有完全公民权利的“真正的缅甸公民”。
“我有缅甸的粉色身份证,并且是经历三代才得到的”,2016年2月,在泰缅边境,克伦解放军指挥官狄莫对前往该地区考察的笔者说。据狄莫介绍,1990年缅甸政府发的蓝色身份证上注明“外侨缅甸国民身份证”,种族栏是“克伦人”。就算这种身份证也得持难民居留证(白色证)的人于上世纪70到90年代就开始申请缅甸国籍才有资格拥有。持这种身份证的好处就是你不会讲缅语也不会被抓,出门时不需要申请通行证。然而,蓝色身份证会限制其持有者从事的行业,限制读书的专业。
绿色身份证持有者说明其父亲持蓝色卡的外侨国民身份,上面的种族栏一样写着“克伦人”等,但限制程度会少些,比如说可以读大学的医科。“粉色的才是缅甸完全公民身份证”,狄莫说:“里头也有道道,比如说有混血的公民,还有单纯民族的公民。”
至于缅甸临时身份证,还包括白色对折或者三折的卡片,比如罗兴亚人或者缅北其他少数民族的证件。
不公正是问题的根源所在。缅甸克钦地区政治人物陈立功在跟笔者交谈时一直强调:“彬龙协议是解决缅甸民族问题、实现全国和平的基础。只要不落实政治公平与公正,缅甸少数民族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1947年2月,在彬龙地区,掸、克钦以及钦族与缅甸总督执行委员会的代表签署协议。协议旨在联合缅甸本部以及掸邦、克钦邦、钦邦等少数民族地区,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争取独立。《彬龙协议》的重点是,各个少数民族地区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自治,并且各个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
然而,这一协议随后被缅甸军人集团废除。因此,在缅甸,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公表现在政治权利上——他们只有议会选举权,而没有被选举权。以在缅华人为例,尽管80多万侨民大多加入缅籍,但并不能享受和原住民一样的权利。在广大缅北地区世代生活的华人甚至不被纳入缅甸政府承认的135个民族内。
其他少数民族也是如此。比如说克钦地区,木材、水电、玉石资源极其丰富,但开发利益几乎与克钦族原住民无关。因此,缅甸少数民族以不同的方式寻求平等。比如最近大勐稳华人之所以选择以“缅族”身份入籍,是因其在缅甸长期处境艰难,唯有通过改变身份,才有可能获得政治上的平等权利,让经济利益有所保障。而更多的少数民族则坚持武力抗争,试图通过战争来迫使缅甸政府给予其政治公正与完全国民待遇。
转型期的“黑暗面”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贺圣达对《环球时报》说,自1948年以来,民族问题导致的缅甸内战几乎就没有停止过。隔阂、猜忌、纷争导致缅甸没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统一、彼此联系的国内市场,再加上交通、基础设施的落后,使缅甸的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有调查统计,缅甸全国有42个民族,主要有8大民族,下有135个分支。1948年独立以来的68年,国内几十支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与政府军之间的冲突持续不断。“其他国家没有缅甸那么多民族、民地武、政党和军队,同一个少数民族中又有不同的武装和党派,而且缅甸少数民族的特点是分布在占全国2/3的山区,占据的地域特别广”,贺圣达说。
比利时国际危机组织的一份涉缅报告称,引发持久而复杂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缅甸由单一族群缅族掌控,并由单一宗教佛教占主导地位。政府的决策只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不惜牺牲少数民族的权益。一个少数民族领袖的评论广为流传:“缅甸没有少数族裔问题,它的问题是多数民族的问题。”报告认为,民族问题已经成为缅甸转型过程中的“黑暗面”。
贺圣达也认为,民族和解难很大程度上是缅甸独立以来民族政策的失误,当然也有历史原因,英国殖民者对缅甸分而治之,扩大了缅族和少数民族的分歧和矛盾。他说,缅甸总体上还是强调缅族的文化,政治上也是缅族控制的中央政权,各个民族邦虽然名义上还存在,但名存实亡。
“不同民地武之间的政策、矛盾,对缅甸国内稳定以及工程安全也都有影响,很多项目因民族矛盾问题而被搁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执行所长黄日涵不久前赴缅调研,他对《环球时报》说,“缅甸处于转型期且经济发展迅速,如果民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事情可能突显出来,成为阻碍缅甸经济发展的一个毒瘤。”他说,缅甸民族众多、矛盾突出的现实让他印象深刻,比如问到缅甸人对印度裔的看法,他们的反映是“很糟糕”“做事差,人也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数十年内战还造成复杂的难民问题,缅甸是东南亚最大难民输出国。此外,与民族冲突伴随的是,缅甸成为毒品生产中心;毒品甚至成为军队和民族之间结盟或冲突的政治筹码。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志愿
时间:
2016-4-1 12:35
本帖最后由 志愿 于 2016-4-1 12:41 PM 编辑
学者:新政府具有明显优势
缅甸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但多数少数民族团体一直认为,他们并未获得应有的参政机会。不过,新当选的3名正副总统均非缅族人:吴廷觉和第一副总统吴敏瑞是孟族人,第二副总统亨利班提育是钦族人。之前8位总统,首任为掸族人,第三任为克伦族人,其余均为缅族人。 那么,新政府实现民族和解的希望是否很大?
贺圣达说,吴登盛在位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没办法根本解决,因为需要在确保少数民族地区高度自治的前提下,给以确切保障,而这涉及宪法修改、军方立场和少数民族自身的满意问题。“民盟总体上主张在彬龙协议,即同意少数民族自治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实现和解。民盟现在有一些新思路,但与前政府一样面临各种复杂问题。”
“首先得放下历史包袱。”香港天溯智库总裁邱永峥说,以昂山素季都不愿意表态的罗兴亚人问题为例,缅甸政府特别是缅族领导层始终认为,罗兴亚人是英国殖民时期“侵入”缅甸的孟加拉穆斯林,而且在二战期间对当地若开族和其他佛教徒犯下“屠杀罪行”。在缅北世居的佤族、果敢族等则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缅共与政府军的冲突让缅甸对当地居民和邻国抱有强烈戒心。
邱永峥说,军人统治时期,军人集团几乎把控了少数民族地区所有核心资源,民盟领导的新政府能否平衡这种利益关系非常重要。此外,包容度考验政治公正,即便在若开邦等少数民族主导的地区,缅族仍居主要政治领导地位。最后,缅甸少数民族武装主要分布在中缅、泰缅、印缅和孟缅边境,缅甸需要真心诚意地与邻国协商少数民族武装问题。
不过,民盟被认为明显比上届政府有优势。华盛顿一家智库的缅甸问题学者帕特里克·法雷尔对《环球时报》说,大选时,民盟在少数民族地区推举本党候选人而非与当地少数民族政党联合,因此形成直接竞争。这是冒险之举,但成功了。胜利当然可归功于民盟推举了来自少数民族的候选人,也表明其在相应地区收获信任。进行和谈时,这些将赋予民盟公信力。
法雷尔说,民盟拥有往届政府谈判代表所不具备的优势,解决民族矛盾的能力强于前执政党,后者的努力受制于与其关系密切、长期卷入内战的军方。如果民盟在和谈上追求与前执政党相同的策略,可能会遇到许多相似问题。“必须承认,缅甸的民族问题不会仅因民盟上台而在一夜之间得到解决——民盟肩负的许多期待是不切实际的(如仰光出租车司机激动谈论昂山素季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
华人,有钱但低调
曼德勒市内有一处醒目的中式建筑,那就是当地的云南会馆。走进会馆,接待《环球时报》的杨光鸿秘书长说:“早在500年前,就有云南人来谋生,之后比较集中的有几批华人移民:解放前来了一批,1958年自然灾害的时候一批,‘文化大革命’有一批,改革开放后就很少有华人移民了。”他说,现在中国人来缅以做生意为主,很少定居,在缅华人也很少有想回中国的。“我们回去都不适应了,竞争压力太大”,他笑着说。
说起缅甸,中国人通常会联想到缅北尖锐的民族冲突,但曼德勒的华人与当地人融合得还不错。曼德勒孔子学堂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环球时报》,上世纪60年代,缅甸政府曾掀起排华浪潮,但曼德勒的华人一点儿也没受牵累,原因是当地和尚组织起来保护华人,而和尚在缅地位很高。
这名负责人说,缅甸人因夹在两大经济文化大国(中、印)之间,自古以来危机感就比较强,他们有句古话“不怕土埋,怕人埋”,因此在缅推广中文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来孔子学堂的多半是当地穷人家的孩子。不过近年这种情况在改变。
中缅友协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缅甸,有钱的华人很多,但都很低调。记者看到,这里的华人很注意入乡随俗。“曾经有中国人来缅甸办学堂,明令‘穿拖鞋不得入内’,没几天就关门了”,一名老华人说。
杨光鸿说,华人在缅甸的富裕程度普遍是“中等偏上”,但参与政治的比例不高,他印象中有果敢人做过参议员。他表示,即使华人执政也不一定对华人就好,或者还面临“切割中国包袱”的压力。曾经出过一名华人教育部长,规定华裔大学生不能读医科和工程类,而这两样专业在缅甸最吃香。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