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刀耕火种之我见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山雾水    时间: 2016-5-4 14:38
标题: 刀耕火种之我见
缅北多山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同胞,他们或多或少都保留着自己的文化、语言、服装、节庆、建筑及生活方式,尤其是一些相对偏远的村落,传统文化则保留得更多、更纯。而刀耕火种,则是这种文化之一,却也是非常危险的一种。
          山民们烧荒后的现场
    提起刀耕火种,更多人会一下子想到了新石器、几千年前、远古人类挥舞着大刀长矛,砍树放火,然后用根木头锥子在地里扎眼,随便撒点种子,不耕地、不施肥、不除草……的确,很多人或许只是在书本上看过,了解过。但是,在色勒某山中,我的的确确看到了这种场景,在惊叹在此看到刀耕火种的同时,也感慨现代社会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经济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尤其当环保、生态之类的话语进入主流意识形态之后,刀耕火种又被作为破坏环境的因素之一而遭口诛笔伐。然而,细细品味,很多民族的刀耕火种已经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如果这种生存方式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早就被自然淘汰掉了!
    首先,烧荒有改良土壤除草治虫等作用。所谓刀耕只是一种象征的说法,如果真的耕了,反而没有好处。因为深耕会把草木灰埋到下面,并把土壤深处的虫卵和草籽翻上来。其次,烧地的时机也是专门的学问。烧晚了会误农时,烧早了不能马上播种,反而让杂草得到机会。一块地又砍又烧,只种一年,外人会觉得可惜。耕种时间越短,树根就越容易复生,植被越容易恢复,水土流失越少。再者,种地也是学问,很多民族实施着不同的套种方案,只有在耕地不足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采用轮耕的方式。由此可见,刀耕火种并非是由于愚昧无知,恰恰是对于其所生存的自然有着深厚的“知”。
   
    望着被烧的光秃秃的山丘,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那我们是不是就要赞成这种生产方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农民们只是在盲目地按照自己的需求“靠山吃山”,他们肯定不会有太多可持续的想法的。交通信息的闭塞,教育的落后,很难让他们能对刀耕火种有更深入的认识,而只能从生存的需要出发。在目前无力扭转现状、改善生活的条件下,我们是不是可以积极引导、指导,对每年的烧荒数量、规模、位置都有一个总体的规划,以此来保证地力常新,形成山民总是有地可以种,有山林可供采集狩猎,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循环的局面呢?
   
          望着这片被烧掉的山林,我在想,下次再来还会看到周边的林木么?
    望着连绵的山头,回望脚下的小路,工业文明迟早会进驻,人民生活水平也会提高,但是处理不当,我们更会失去多:赖以生存的环境传统文化、森林。既然工业文明、生活提高是社会发展大势,我们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如何引进,如何引导,如何传承呢?这让我想到了云南丽江这座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的古城:当开发、发展不可避免的时候,“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保留古镇原貌、发展旅游,同时又通过多渠道、多形式(例如文艺演出、展览馆等)做好传统文化的保存、保护与传播。
传统文化是瑰宝,如何保存,更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古人的生存智慧,对今天仍然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强行把这些地区拉入到现代文明体系中,无异于把古董用做了劈柴。毕竟,万物循环,或许真有那么一天,我们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获得更多心灵的慰藉!
    此情此景,我很纠结!何去何从,我很彷徨!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