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资讯网
标题: 第五次反“围剿”之鉴 [打印本页]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3 21:39
标题: 第五次反“围剿”之鉴
本帖最后由 同根相怜 于 2016-5-13 09:43 PM 编辑
第五次反“围剿”前期,中革军委明确指出:“我们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要求以敏活的机动来实行进攻的战斗。对于占领的支撑点和阵地实行任何的防御,都是不适宜的。”广昌战役后,中革军委虽然继续坚持“短促突击”的运动防御,但此时“短促突击”已越来越变成短距离的战术对抗,战术的机动性大大削减。相应地,中革军委更加重视堡垒的修筑,欲以堡垒对堡垒,与国民党军展开寸土必争的保卫战,阵地防御成为红军基本的战斗方式。
之所以如此,当然首先应注意到此时中共经请示共产国际后,已把大规模的战略转移列入议程,尽力抵御国民党军对苏区的深入,为战略转移赢得准备时间是其重要考虑之一;另一方面,前面战役的屡屡失利使其对继续坚持运动防御发生怀疑也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国民党方面观察:“自五次围剿以来,匪军与我接战,大抵采用游击战,运动战,或取积极攻击手段,但历次战果,均遭惨败,自广昌战役以后,匪不再专用其流寇战术,而采用堡垒战术(阵地战术),改攻为守。”他们的判断是:“土匪向来主张游击战,运动战,但自我军碉堡封锁政策成功以来,亦渐趋重工事,尤其在广昌战役以后,更为重视。盖我军碉堡步步进逼,彼于运动战无机可觅,于是不得不改变方针,遍筑强固工事,与我作阵地战,阻我前进,以图苟沿其残喘,求最后之挣扎。”
1934年4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进行达半年之久后,其在苏区外围的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开始向中央苏区的腹地广昌挺进。这意味着国民党军的触角已经伸向苏区基本区域,国共第五次“围剿”和反“围剿”战争进入决战时期。虽然有福建事变的影响,但国民党军在苏区外围长达半年之久的“清剿”,即使除去因事变耽搁的两个月,也已超出了前四次“围剿”中历时最长的第三次“围剿”。国民党军在第五次“围剿”中采取的极其缓慢、谨慎的行动方式,清楚地体现出其持久消耗的新“围剿”策略,也给中共的应对提出了重大难题。
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在初、中期的战略指导中,中共遵循前四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对运动战方针高度重视,并在战略上坚持予以贯彻。1933年10月,中共中央在给闽浙赣省委的指示中批评了单纯防御的思想,强调:“消极的堵防的政策,不论军事上与政治上都是有害的。在军事上,在部队数量暂时我们还比敌人小得多的时候,分兵把口,实际上就是使我们在敌人的残酷的集中兵力的进攻面前解除自己的武装。”提出:“最好的巩固苏区的办法,就是积极的开展深入白区的游击战争,发展与扩大苏区”。11月,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要求:“应在敌人后方要道,发展井冈山时代游击袭击的精神、第四次战役的挺进成绩,来配合作战以及转变战局。”1934年1月,红军总政治部就开展游击队工作发出训令,指出:“游击战争的开展,是主力红军在决定胜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之一”,要求“对任何忽视游击队工作的倾向,坚决进行斗争”。共产国际对运动战原则也反复强调。早在1933年3月,共产国际电示中共中央军事方针:“既要保卫苏区,尤其是中央苏区,又要保持红军的能动性,不要因一城一地而招致大片领土的丧失。要规定几条可行的退路,做好准备,在人烟稀少之地建立能保障给养的根据地供红军隐蔽和等待良好时机。应避免与敌人的大队人马做无益的冲突,采取诱敌深入,分散敌军,瓦解敌军,拖垮敌军的策略,以及最大限度地使用游击战的方法。”10月和次年2月,共产国际又两电中共中央,进一步强调运动战的作战方针:“我们的行动不应该采取阵地战的方式,而应该在敌人的两翼采取运动战。”“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的队伍在运动战中已经获得了许多伟大的胜利,但不能在强攻敌人的堡垒地带的作战中,获得胜利。”共产国际的这些意见,起码在理论上统一了中共的基本作战理念,李德回忆:“至于阵地战,不管是什么形式都不合适,这一点我们大家是完全清楚的。”中央苏区军政领导人普遍认为:“死守堡垒,对于我们是致命的打击”;“运动战是内战中主要方式”。中共的这种作战方式,其对手蒋介石体会最深,他在1933年12月谈到:“现在我们打土匪,真面目的阵地战很少,而随时遭遇的游击战特別多。”
应该指出的是,对当时的中共中央有着重要影响的王明在这一问题上认识也是清楚的。1933年12月,他在共产国际执委会第13次全会发言谈到,中共中央正在执行的军事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反对那种‘左’的冒险的倾向,其具体表现,就是完全否认有暂时地部分地军事策略上的退却底可能和必要(例如,为避免和敌人过大力量底作战;或者为的抽出时间准备和找到好的机会再作进攻等等),就是对于保存红军实力有第一等意义这一点估计得不足或根本不了解,机械地了解巩固根据地任务,甚至以为可以牺牲大量红军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本着这一思路,他强调,打破蒋介石新一轮“围剿”的主要办法应是:“把中央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从内防守的军事行动,与红军及游击队在蒋军后方和两翼方面实行广大的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起来”;指出:“中国革命是一种长期性的坚(艰)苦斗争,六次‘围剿’,虽然是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残酷斗争的严重的步骤,然而它不仅不是最后决定中国命运的斗争,并且也不是决定胜负的斗争。”
不过,共产国际、王明虽然注意到运动战、游击战的作战原则仍有其不可移易的效应,但远在数千里之外的他们其实并不一定对中共新的遭遇有深切的了解。应该看到,战争毕竟是敌对双方战略战术的相互较量,由于国民党方面在第五次“围剿”中采取持久消耗的作战方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将“极力剥夺红军进行一般的运动战,尤其是遭遇战斗、袭击的机会”作为其战略战术“最基本的要点之一”,中共以往最为得意的运动战、游击战都面临严峻考验。以诱敌深入为例,由于国民党军力量上的绝对优势和进兵时的极端谨慎,导致红军集中优势兵力对敌方单兵突进部队实施打击的机会大大减少,李德谈到:“在我们区域内进行歼灭战的有利条件,只要不能诱敌深入,也就是说敌人不放弃堡垒战,那就没有希望得到……我们埋伏在这里,而敌人就可以丝毫不受干扰地继续推行它计划中的堡垒政策。这岂不意味着,我们自己放弃了苏区的重要地区,而不去利用时机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林彪还进一步指出:“诱敌深入的方法,在对付历经惨败而有无数血的教训的敌人,已经不是可靠的有效的方法了。”而且,由于国民党军推行坚固、密集的堡垒政策,红军运动战的区域、效用也大打折扣。中央红军反“围剿”初期在硝石、浒湾一带主动出击,试图在运动中把握机会消灭对方,就由于对方处处设防、时时筑碉而难觅胜机。指挥作战的彭德怀等对此深感无奈,不无急躁地认为:“敌人正在大举集中的时候,利用堡垒掩护,使我求得运动中各个击破敌人机会减少,我军需要充实主力,储集力量与敌人大规模作战。”对于堡垒战中的双方对垒,彭德怀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等如猫儿守着玻璃里的鱼可望而不可得。”
面对国民党军的战略改变,红军当然不应一成不变。其实,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毛泽东在解释红军挺出闽东南地区攻打漳州原因时就指出:“在三次战争以后,我们的军事战略,大规模上决不应再采取防御式的内线作战战略,相反要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战略。”“在现时的敌我形势下,在我军的给养条件下,均必须跳出敌人的圆围之外,采取进攻的外线作战,才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在新的形势下,红军不应再固守原来诱敌深入、内线作战的一贯战略,而应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主动出击,打到敌人后方去,从根本上破坏敌人的部署。这和其原先的诱敌深入战术恰成对比,可谓兵无常形的最好注解。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毛泽东则强调:“当‘围剿’已经证明无法在内线解决时,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之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堡垒主义发达的今日,这种手段将要成为经常的作战手段。”
放弃经营数年的中央苏区,集中兵力直捣敌之后方,这样的作战计划确实需要极高的想像力和极大的决心,它充分体现着毛泽东不羁的思路、傲岸的性格、特异的谋略,和其一贯的军事谋略是相吻合的。不过,对于中共当时的军事、政治决策者而言,在对前景还没有完全绝望,又有前几次反“围剿”胜利的美好回忆背景下,确实不太可能一开始就直面这样一个破釜沉舟的设想。何况,以红军的现有力量,挺进到国民党政权的纵深区域,在一个不具有群众基础、回旋余地也有限的地区作战,风险也相当巨大。毕竟,毛泽东的根据地思想也正是建立在敌人薄弱环节这一基础之上的。因此,中共中央当时选择在中央苏区展开反“围剿”作战确也不应感到意外。关键在于,后来的结果证明,留在中央苏区继续作战,事实上也就意味着第五次“围剿”的不能被打破,而离开苏区进行外线的运动战,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无奈选择。只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刚刚开始时,虽然人们普遍已经意识到了即将到来的严峻考验,但大部分人仍不会轻易认同这一估计,毕竟,“战争中一切行动追求的都只是可能的结果,而不是肯定的结果”。当毛泽东提出外线作战的思想时,他实际是把运动战的思路放到全国这样一个大的棋盘上作出重新的定位,这可以说是深得运动战之精髓,而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虽坚持运动战的原则,但在当时形势下苏区内部的运动战由于游击性流动性的缩小,事实上已难以发挥其曾经有过的威力。不过,我们究竟不能因此就否认当时中共中央还在力图贯彻运动战的原则,遵义会议决议谈到:“所谓运动战粉碎堡垒主义,即是在堡垒线内待敌人前进时大量消灭敌人的部队,在堡垒线外即是红军转到广大无堡垒地带活动时,迫使敌人不得不离开堡垒来和我们作运动战。”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3 22:48
你用心良苦,可是忽略了一点:同盟军不是红军,正义党不是共产党,彭家声不是毛泽东。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5-14 08:04
历史是一面镜子。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4 09:42
缅北缅军现在的状况是:一直守着自己的炮阵,每天就是打炮。缅军的物资是汽车运的。同盟军固守着红岩乡,阵线过长,暂时处于守势。
与江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相似之处吗?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5-14 09:49
组织游击小分队,在供给线上袭击,是不是有效果??有的话,果敢同盟军应该知道!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4 10:06
据说同盟军正在这样做,只是“力度”我不清楚。估计力度不是太大,因为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消息。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5-14 10:11
要能把红星区的缅匪椐点拨掉就好点了。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4 10:16
我觉得,还是尽量加大外线作战的力度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不过,咱们不了解前线的实际情况,只能是说说而已。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5-14 10:18
我们一块到红岩去看看??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4 10:22
能去得了吗?你是不是就在果敢附近住?再说果敢也不一定待见咱们呀!
作者: 华之子 时间: 2016-5-14 10:35
我在湖北,就只当出门玩一趟!
作者: 同根相怜 时间: 2016-5-14 11:08
自己去,瞎闯是不会取得预期目的的,危险不说,没有果敢同盟军配合、没有果敢同盟军向我们详细介绍战场现状,没有果敢的军用地图、见不到果敢的战场态势图,没有同盟军带领我们去前沿实地勘察,我们是了解不到果敢前线的实际情况的。即使是我们了解到了果敢前线的实际情况,提出来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人家会听我们的吗!
再说了,果敢同盟军里的能人济济,能容得下我们吗!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5 14:20
同盟军现在最需要的是有特殊才能的人,比如军工方面的人才,还有军事指挥方面的人才。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6 20:40
其实你说的人才问题,我个人觉得没有可操作性,其实同盟军需要的是利益共同体。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同盟军无法鉴别技术类人才和管理技术类人才,艺术类人才同盟军不是急缺。技术类人才去那边是发挥不了太多作用的,这类人才需要体系支撑,那边情况你清楚,底子太差。艺术类人才同盟军中层和下层能真心容纳吗?高层能真心放权吗?个人觉得他们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边跑过去人再有才能最好还是去各个营,旅或总部做参谋比较适合,毕竟我们是外人。其实同盟军高层何尝不是聪明透顶,一个自己不对自己国家效忠的人能忠于他们吗?只能说是出于民族感情去帮他们,过去那边的人要权也是不明智的。也许我说的比较片面,但大多数情况,我想和我分析的相差不会太离谱。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6 22:54
你说得也有道理。利益共同体当然是需要的,但如何让这些人结成利益共同体呢?我认为,至少要画个饼给大家看,让大家知道未来会得到什么,光靠理想是无法让这些人长期跟随的,因为人活着还需要物质的支撑,才能养家糊口,成家立业。技术类的人才可以提高军工,让同盟军有后期补给,减少因重武器不足造成的战斗损员。艺术类的人才目前虽然还缺,但不是最紧要的。至于参谋之类的军事人才,现在当然需要,但必须是在部队里退役的,而不是那种在网上看了几篇文章就跑过来的“专家”。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因为毕竟果敢是属于缅甸的,所以在同盟军中如果大量起用中国人,会给同盟军造成政治上的被动。那样,缅人就会说,同盟军是与外国侵略者合作,来与缅政府军战斗的。因此,为了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政治回旋余地,不但是同盟军,就是其他民族武装,也是不敢大量起用中国人的。兄弟能够理解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08:55
嗯,部队服役过的也同样要鉴别,有些也是伪军人,有些部队服役过的人对条例条令也是没有渗进骨髓的,用这类人也会出乱子,个人觉得如果条例条令不绝对执行的话,就是给他们原子弹也没用,说不定把自己人干死了,关于政治被动的事情,其实大家都明白,当然也是理解的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09:06
如果说画饼的话,最好还是别画,其实很多人并不一定非要什么回报的,大多数都是为了虚荣,少部分当然会为了利益,但单纯为了利益也不一定,如果那样的话,为什么同盟军里面这边人不会干干再投老缅去,我所了解的这边投老缅的人还没发现,同盟军毕竟要走的路还很长,画饼得不偿失,别人会有受骗感的,说不定会把人推到敌方去。关于军工这块,我认为他们自己搞不现实,他们应该聘请一些基础学科的顾问。不管什么样的装备,都是系统工程,很多工程方案,都要涉及基础性的东西,没有基础学科的人才,他们连工程可行性都没法鉴别,更别说什么管理了,特别是数学,力学,热管理学,电磁学,材料学等,这是军工行业的基础。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09:32
标题: ,ou
本帖最后由 农民逛超市 于 2016-5-17 10:06 AM 编辑
关于你说的重武器,我觉得不一定是那么急需的,个人认为同盟军目前情况下,任何装备发展应该优先考虑机动能力,个人瞎猜觉得他们需要一些机动能力好(特别是适合山地机动),维护简单,不占用太多编制,射程能达到30公里以上轻型装备,威力不足可用精度弥补。去年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那个说的是成套装备,可以通过分段施工的办法规避政策风险 欧老师,我蒙对了吗?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7 10:44
是的,有些是假冒军人的,果敢光复之战一开,马上就有很多中国部队退役的团长、营长、特种兵跑出来了,可我与他们一交流,发现都是假的。他们的军事知识甚至还不如我这个没当过兵的人,纯粹是来缅北忽悠的。对于这种人,我建议抓住之后就让他们坐牢。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7 10:47
画饼是必须的,但前提是建立在革命成功的基础上。知道蒙古人为什么可以打下那么大的疆土吗?就是成吉思汗发明的利益共享。军工方面,现在如果能够有会做火炮的人才就好了,只要能把炮弹做出来,打得出去,杀得死人就行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7 10:48
如果同盟军能够拥有射程能达三十公里的武器,那么凭借同盟军的战斗意志,可以把缅军赶到太平洋里去。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0:50
嗯,我可以认为我蒙对了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1:01
其实有一部分人在部队也是混,当过师长又怎么样?连条例条令对军队的意义都没搞懂的人不在少数。原因花时间和钱去搞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7 11:29
以前的中国部队在徐才厚、郭伯雄等人的腐败下,造成军队成了黑社会,有钱就能上,没钱一旁坐,对职务明码标价。士兵们不是放鱼,就是养猪,真正研究军事的人才不多。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7 11:29
基本上算是蒙对了,呵呵。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1:39
嗯,我也知道怎么去呵呵了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1:42
嗯,国内个人很难在这块帮上什么的,毕竟火工产品有相关法律法规限制。除非他们自己干,这边招人去,炮应该不是大问题,主要是弹的标准化这块,否则连射表都做不出来。我想克钦碰到的问题是一样的,看过他们的一些视频,有个朋友看到后直接呵呵了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7 12:31
我看你对军事装备一窍不通。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射程达到30公里以上的轻型准备?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2:45
本帖最后由 农民逛超市 于 2016-5-17 12:51 PM 编辑
每个人知识结构不同,受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造成对事物认识会不同,轻重之分看你怎么理解的.你可以说是轻武器,可以说是重武器,也可以说是玩具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7 12:59
好吧,听你的。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7 13:20
呵呵,没有说朋友不对的意思。可能大家认识和理解上的差异。就像有些人认为我是人渣,有些人觉得我懂点军事,有些人还觉得我懂东西政治。咱农民看自己就是个混吃等死的废物。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7 14:33
这兄弟还挺幽默乐观的!
作者: 果军参谋 时间: 2016-5-17 14:34
哎,听你这么一说,不知道冷了多少人呢心。。。。。。其实这个也是一些事情的根源。。。。没有大胸怀,就没有大基业!
作者: 果军参谋 时间: 2016-5-17 14:39
也不能说到同盟军的中国人就是对自己的国家不效忠,你也知道,中国人口实在太多了,而饼子实在也不够分不是?所以能到缅北发展,也许也是一种改变自己命运的选择。关键还是看顺子是怎么想的哟。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8 22:04
到同盟军的中国人恰好是对国家的效忠,因为一个爱民族的人,绝对是一个爱国的人。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8 22:05
还请详说,在下洗耳恭听。谢谢!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8 22:06
嗯,只要人才到位,设备可以购置的。你有这方面的朋友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2:27
当然,也许我说的有很大片面性,其中也不乏很多真正的爱国者,个人觉得不单纯是你们司令怎么看,这个看双方的,人的思想总是千差万别的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2:28
我已经开始呵呵了,下个礼拜会到一些东西,到时候再给你看对比视频吧。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2:45
有也干不了什么的,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需要的是一班人马,而且火工行业的人都是体制内的,你想想就懂了,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像你一样,为了理想放弃国内发展机会,毕竟这行业的人收入不错,基本都会过的很安稳。你看看克钦阿佤那边也许能明白不少。举个例子吧,回转体的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6354所效益不好,你们是否可以呵呵一下呢,这个是军民通用的技术,发射药生产和装填这块涉及火工了,国内很难帮你们,引信这块那边太单一了,而且做不了,基本是靠从国外或者下缅走私上来,这块的人就多了。如果没有整个体系人才配套,缺一项就会变成克钦阿佤那样不上不下了。目前还是慎重点好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9 13:16
本帖最后由 马马虎虎 于 2016-5-19 03:51 PM 编辑
你说的对,谨慎点好。炮弹比枪弹还难造,投资更大,要求更高,不是同盟军可以负担的起。缅北几个特区联合起来,可能还可以试试,关键是资金,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就消停点,别折腾。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3:38
呵呵,咱呢,农民一个,不可能去碰火工类的东西。如果是他们司令委托你去弄的,等你准备好了又用钱做借口的话,那说明不是钱的问题,同盟军再抠门也不会在这块小气的,也许有难言之隐吧,不过我觉得咱们中国这边的人最好是别碰火工类的东西,毕竟我们法律高压线在头顶上。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3:39
好的,有视频最好,这样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3:40
是的,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得了的,需要多种工种的配合。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3:41
我只当玩具玩,咱农民不碰爆炸物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3:42
这么生产线所需的资金量大概是多少?任何一个武装都可以建起来呀,再卖产品给其他武装,还不是就赚回来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3:46
呵呵,我们也只是当玩具玩,炸老缅罢了。呵呵。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3:47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9 13:49
老彭的资产在2013年被解冻前,同盟军都活不下去了,彭德仁老婆把首饰都卖了,为同盟军凑生活费。真要是同盟军资金充足,果敢早收复了。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3:51
啊?还有这种事情?老彭的资产被谁冻给了?
彭德仁司令一家确实为果敢民族贡献非常巨大,听说,现在的钱都是他一个人在出,一些亲属只知道赚钱,却不愿意出资帮助。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19 14:02
嗯,没有那些大忽悠,也许88后几年会继续关注那边吧。咱农民不是有钱人,但几吨大米的钱还能从牙缝里省出来,88后关注那边的国内网民可以说没有几个没被骗钱的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9 14:25
本帖最后由 马马虎虎 于 2016-5-19 03:44 PM 编辑
在缅北造子弹,确实是个好生意。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9 14:40
本帖最后由 马马虎虎 于 2016-5-19 03:45 PM 编辑
老弟,老彭资产被冻结这事,网友几乎都知道,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4:47
是的,是主要的是原料难以运进来,没有原料,就没办法生产。不然,建一条生产线确实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4:49
原来如此!习大大也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只是碍于与缅甸国家之间的关系,所以只好两边都不帮了,任其发展。彭家父子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坚持打民族革命的旗帜,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19 14:54
关键是资金,钱能解决的事,都不是问题。
作者: 在野孤鸿 时间: 2016-5-19 14:56
资金应该不是问题吧,缅北哪个老倌家里拿不出一千万来?我认为,关键还是生产工艺和原料供应。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0:48
你是林X同志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0:53
呵呵,一直都觉得这个信息是假的,看来是真的啊。欧老师能证实一下吗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1:03
不是,我比林*大十几岁。自2010年9月就没有到过缅北。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1:15
老彭资产被冻结是09年9月就在网上公开的事实,被解冻到是知道的不多。被冻结就是违法行为,解冻不过是纠正错误。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2:19
嗯,还以为你是林呢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2:27
嗯,不过他们不会缺那么点钱,估计找借口不搞了,应该是担心中国这边限制吧,这个产业链太长了,消耗量太大的东西,如果无法保证持续可靠的运转渠道,估计谁都会担心。一个弹药厂投入不是几千万可以搞定的,总不至于像北禅军那样手工制造吧,当然这是我瞎猜了,同盟军编制编成不是很熟悉,就目前掌握的信息看,他们应该没有专业研究这块的人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2:45
枪弹厂,在缅北有困难,但并非不可克服。在中国个人在自己家里造子弹也不少见。即使炮弹,有资金在缅北生产也是可能的。80年前红军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都可以生产,这个东西也不是高精尖的高科技才可以生产,以佤邦,4特的名义生产没有大问题。问题是领导人舍不舍得花这笔资金。同盟军能把肚子吃饱就是大事了,其他就算了。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2:50
你说的这个林是周跑跑天天念叨的林肛吧?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2:51
嗯,枪弹他们应该不是最紧迫的事情,在缅北只要花钱都能买到。我猜他们应该急需是合格的炮弹吧。您是红XX吗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2:52
不是,我说的是另外一个林,看你转发的那5偏文章后,以为你是他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2:58
本帖最后由 马马虎虎 于 2016-5-21 01:11 PM 编辑
你是说作家林灿,他是成都的,我也不认识,以前在果敢论坛上见到过他的帖子。他和李作家都是关心缅北的网友。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3:05
这个是事实,有些小的民地武都人工压制子弹,连个台式小冲床都没有。我个人觉得也没什么高科技的产品,只有高科技的体系,体系配置比单个高科技装备重要多了,有个这样的体系在,做什么还不是手到擒来啊。钱可以去赚,人可以去雇。佤邦四特都是体系出问题了,他们没法做出合格产品,很多事情说说简单,一旦涉及一些细节的话,很多东西都无法落实。那边人没有体系意识的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3:11
可能缺迫击炮弹吧。我就是个资深网友,关注缅北自09年9月起没有间断过,了解缅北情况多点而已。现在网友绝大多数都是去年中才关注缅北的。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3:19
嗯,我也关注了很多年,也做了一些尝试,结果都是徒劳的,其实缅北也没什么秘密可讲,很多信息只要花点钱都能得到。单纯和他们做生意,我觉得不现实的,因为就那边情况看,即使做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回报,那边市场很小,唯一能赚钱的生意也就是那边的矿产和农副产品了,有好矿的话,军头不可能给其他人的,肯定自己干了,这类资源是他们的命根,动这脑筋不现实的,农副产品应该可以做,因为市场这块他们把控不了,我猜他们是想中国人去干的,军工这块如果抱着帮帮他们的心态去做的话,也许不会让你吃亏吧。具体我不知道,我没有和他们做过任何交易。
作者: 马马虎虎 时间: 2016-5-21 13:34
和他们做交易那就是与虎谋皮,你的小命不丢那是他们发善心了。当年他们请我找个中国人来投资设立子弹厂,我就知道,厂建好后,生产走上正轨之士时,那就是投资人入地狱的时候。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3:35
这么严重
作者: 农民逛超市 时间: 2016-5-21 13:41
单纯生意往来也这样的话,那不是断他们自己后路吗
欢迎光临 果敢资讯网 (http://kokang888.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