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夫子 于 2015-11-15 02:00 PM 编辑
过去一周,缅甸大选是整个世界的焦点,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在大选中赢得议会多数席位。缅甸到底发生了什么?将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对于有着胞波情谊,同时边境唇齿相依的中缅两国而言,这次大选又意味着什么?南都就此专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孟加拉湾研究室主任宋清润研究员。
寻求“改变”是这次缅甸大选主基调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在野党全国民主同盟取得大胜,这恐怕是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的结果,主要原因是什么? 宋清润
宋清润:民盟能获胜,首先是因为领袖昂山素季在缅甸社会非常有影响力,她个人非常善于演讲,具有很强的个人魅力,非常善于发表吸引眼球、让老百姓感到欢欣鼓舞的演讲。她的竞选活动在缅甸各地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是万人空巷。第二就是缅甸过去53年半,都是军人和军人扶植的巩发党执政,全国上下求变的心理很强。从投票就能看出来,老百姓只知道民盟和昂山素季,一般都不知道民盟推出的候选人到底能力如何,但是他们仍然选择换人,换党,就是想看看新的人新的党会是什么样子。
南都:是否说这种求变的局面,推动了民盟取得压倒性的大胜?
宋清润:这种求变心理可以说是缅甸民众的主流,从这次大选就能看到,缅甸老百姓对候选人的背景基本都不关注,只要看到昂山素季就给她拉票,只要是民盟候选人,他们就投票。当然这不是一种理性的政治考虑,但这是一种社会现实和社会心态,是这次大选最基本的政治现实。这次大选的投票率非常高,在缅甸选举史上很罕见。因为民盟和昂山素季的支持率非常高,投票的人越多,民盟获得的议席就越多,可以说高投票率造就了民盟的大胜。这次选举比较公正公开,也有利于民盟获胜。
南都:对这次大选,执政党巩发党,还有在缅甸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军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宋清润:巩发党其实执政的时候也做出了一些政绩,促进民族和解,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对外关系,特别是签署了全国和平协议。但是在缅甸上下求变的心理基础上,巩发党惨败,基本是注定的。巩发党的一些领导人还是展示了君子风度,遵循民主原则的风范,某个选区败选,他们会向对手表示祝贺,承认败选。总统吴登盛也表示会尊重选举结果,向新政府移交权力。缅军总司令也表示接受选举结果。这些因素都有效地推动了选举顺利展开。
南都:从计票结果看,民盟不仅赢得了城市的票,还赢了乡村票,一般认为乡村是巩发党的地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宋清润:这个选举结果的确出人意料。大选之前,缅甸的舆论,以及国际观察家都认为民盟一定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包括西方学者做了数据上的测算,认为民盟要获得半数以上的议席会比较困难,因为缅甸议会有25%的议席是留给军方的,只有75%的议席是选举产生。民盟在巩发党基础比较好的农村地区也大量获胜,这让巩发党都大为吃惊。巩发党执政的时候,对农村有大量的投入,小额贷款、基础投资,搞了很多富民工作,但是这些都抵挡不住人民普遍求变的心理。当这种心理变成一种普遍行为的时候,其实呈现了一种亢奋状态。
南都:另外就是在缅甸这样一个少数民族占据大量地区的国家,民盟在少数民族地区也获得了大胜,这里有什么原因?
宋清润:少数民族地区,民盟也获得大胜,这也是比较让人意外的。缅甸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三分之一,但是昂山素季自己并没有多少支持少数民族的措施。而且少数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政党,这些党在地方都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从开票结果看,民盟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是普遍占压倒性优势。我猜测少数民族地区候选人可能也借助了昂山素季和民盟的旗帜,因为少数民族政党普遍都太小、太弱、太穷,候选人的资金配备、车辆、人员配比都不足。昂山素季和民盟则不存在这些问题,他们拉票能力很强,而且能够主动推少数民族候选人。
南都:民盟这样在城市和乡村、缅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都获得大胜,对于解决缅甸长期存在的“民地武”问题是否有帮助?
宋清润:这次民盟最后有多少少数民族议员,还有待观察。我想民盟上台以后,首先还是得把缓解民族冲突,实现民族和解,消除武装冲突,实现国内持久和平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解的方向不会变,但具体谁负责,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些还存在问题。我估计形式会有调整,但这些调整会不会引起全国的不满和冲突,不太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