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缅甸当局举行NCA签署一周年纪念庆祝活动,这个由前政府巩发党炮制的停火协议至今仍被缅军和民盟执政党当作解决民地武问题的“良方”。然而,时局一再证明,NCA这个号称“全国停火协议”的协议,并没有为缅甸全国人民带来和平。已经签署了和平协议的8家武装组织,仅仅起到向外界制造了一个政府已获得初步“和平成果”的假象。换言之,是签了字的8家民族组织无形中增加了这份有利于缅军和缅政府,但不利于民地武的停火协议的“成效基础”,进而又使得缅军有了继续向其他民地武发难的借口。
10月28日昂山素季在会上再次呼吁“希望所有民族武装尽快签署NCA”。此言再一次坐实了民盟当局与缅军在处理民地武问题上的一条道走到黑的决心。而且,昂山的发言“民地武本身要有真正想参与和平事业的意愿。”显然是将所有战争责任推给民地武。
10月20日若开军就孟都镇警局受袭事件发表声明,谴责当局行为失当,同时置疑缅军“为了转移人们对克钦邦战事的关注而策动这一事件,并进行大肆炒作。”
有网络消息指出,事发之前缅军方情报网就已获悉当地穆斯林暴力组织的该行动计划,然而,军方却选择了对内保密,蓄意让这一袭击警局事件发生,以便在暴力冲突激化后,找到进一步打击罗兴人的口实。
虽然这一消息颇有几分阴谋论的调调,但是,在从行为动机上和最大受益者这二个角度来看,无不与缅军高度吻合,因此,这一消息并非毫无可信度。可怜的是,事后媒体曝露出来的关于缅军士兵在若开邦对罗兴亚人屡屡侵犯人权的新闻,使得缅军饱受国际国内的道义谴责,并由事件的主动方沦为被动方。正可谓是“算来算去算自己”。
10月18日联邦和平委员会主席丁妙温博士致函二四特区首长,除表达对佤邦和勐拉“阵地风波”的关切外,主要征询其计划前往二四特区开展和平工作的意见。
在这种节骨眼上发来这样的信件,与其说是“关怀”,不如说是“火上浇油”——受委屈的一方见到有人站出来评理,自会倍感愤慨。可见,缅方有心出来“主持公道”是假,给佤邦和勐拉的风波添加点分化剂,是真。假如二四特区的复函意见相左,则会给缅方插手二四特区阵地风波找到更好的理由。
除此之外,自23日开始缅军在景栋高调的军事活动,以及封闭缅方与佤邦、勐拉控制区相连的几个通道,这种刻意制造战争恐慌的举措,显然是投石问路,以压促变。因为,重压之下,二四特区哪些人属鹰?那些人是鸽?很快就会露出本性。于是,缅军就会把那些迷恋假和平的温驯鸽子,发展成信鸽,为其所用。
网络消息称:“缅军金三角区长官限时(24日前)要求佤联军撤出驻守在勐拉境内的所有据点”。这是什么逻辑?是缅军要为勐拉“呜不平”吗?非也!人家同盟组织共同协防了7年相安无事,缅军却偏偏在人家因误会产生间隙之际假惺惺“仗义”,其居心不可不谓不叵测。
缅军围绕着缅北进行的高调军事部署,以及在德昂军、北掸邦军、克钦独立军控制区持续发动的战事,已经使得战争阴影笼罩在缅北上空,其中,以针对佤邦的军事部署倍受各界关注。因为,缅军与佤联军一旦爆发大战,极有可能导致全缅内战爆发,进而导致国家长期动荡,民生凋敝,生灵涂炭。
相似的紧张局势早在2009年佤邦和勐拉军民就曾经历过,所不同的是在当前信息传播便捷的网络环境下,恐慌和谣言的散播速度也比之前快好几倍。一机在手,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和高效信息接收者。于是,一些关于军事部署的消息,恐吓着人们做出躲避战祸的行为。于是,战争虽未爆发,却已对相关地区的经济生活造成了妨害。
缅军似乎一直太过于高估“武力解决民族政治问题的功效”,并反复针对各个民地武精心设局。近年来尤其深陷在这种“军事思维”之中,而彻底放弃了怀柔政策。近期缅军针对佤邦布下的局,佤邦若能破此局,则可在佤联军的保卫下继续偏安三五载,甚至能在更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战争防火墙。反之,就此导致缅北大混战,缅军也讨不了什么好处去。
缅军总司令敏昂莱的访华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缅军继续想方设法剔除华裔元素武装的决心。只是缅军一旦向佤联军宣战,首先失去生命、财产和家园的就是那些战区的平民,并将遭受素以军纪恶劣的缅军士兵带来的各种人道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