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越境侵犯我中国领土的事件还在继续,中国的警告在升级,但印度军方非但没有退却迹象,相反,印军已经在洞郎地区支起帐篷,并建立了一条物资补给线,印度媒体称印度已经在洞郎地区做好长期对峙准备。
印度的态度越来越明确,中国应该怎么办?
与抗战时期存在着速胜论和亡国论两种观点有些相似,现在也存在着速战和避战的两种言论。毛主席写了《论持久战》,反击速胜论和亡国论,雄辩的说明抗战的胜利最终是属于中国的,但胜利也不会是马上就到来。
那么现在对于速战论和避战论,该怎么看呢?
首先,指望用和平的方式让印度停止侵犯行为是不可能的。能让印度回撤犯我边境的军人,除非是让他们认识到通过军事手段非但占不到便宜,而且会付出不可承受的代价。那就需要中国在这个地区保持有强大的军事威慑力量,或者有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快速到位。而现在的军力部署,对中方是严重不利的。印度在这个地带多年经营,布有重兵。亚东边防部队面对的是印度的33军,辖有三个山地师。这也是印度敢于跟中国不讲道理的直接原因,因为变局部的兵力优势,印度并不担心中国会突然给他们来一个1962年式的速决战,没有足够压力印度就不会撤兵。
中国现在是采取讲道理的方式,通之以情晓之以理,这些手段,对于争取国际上更多人明白是非曲折有效果,也是必要的,但对印度是无效的,印度只认实力。
我们说的速战论,主要是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打了再说的这种心态。印军犯境,令人着急上火,可以理解,但这种建议实施起来,目前却有实际的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中国在中印边境的军事部署严重不足,相对于印度的兵力部署处于严重的数量劣势,无法形成局部的兵力优势,也就不能支持一次小规模战斗的胜利。那些总是说毛主席在就会怎么样的人,也不要把毛主席想象成一个有勇无谋的人。毛主席从不畏战,但是也从来不是随意就做出战争决定。毛主席在1962年决定对印度发起自卫反击,也是在进行了精心的一年多准备之后,又抓住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时机,才下决心的。在此之前,毛主席认为“中国的主要注意力和斗争方针是在东方,在西太平洋地区,在凶恶的侵略的美帝国主义,而不在印度,不在东南亚及南亚的一切国家”。“中国不会这样蠢,东方树敌于美国,西方又树敌于印度”。从196l年,印度变本加厉的推行“前进政策”,向中国纵深进逼。1962年7月,毛主席听了汇报后说:“印度在我境内设点,我们完全有理由打,但是现在还要克制,不能急于打”。为什么毛主席要等呢?一则,当时还不具备一战而胜的实力和把握;二则,还不具备最好的时机。三则,要暴露尼赫鲁的真面目,争取国际上的中间派。等到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美苏忙于应付这件事,中国发起对印自卫反击战;等到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中国也随即宣告战争结束。
中国这次在洞郎地区修建通向前沿哨所的公路,引起印度的恐慌,显示中国也在为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做积极的准备。但中国对于印度的这次行动显然是准备不足的,还是低估了对方的无赖程度以及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的决心。
印军现在还在试探中国底线和中国捍卫领土决心的意图。如果过一段时间,中国在中印边境线,特别是亚东地区,中国的军力部署没有显著的增强,他们可能会由此判断中国军事斗争的决心不够坚定,印度进行更大的军事冒险行动的概率也会增加。
中国现在不能低估这次印度要跟中国进行长期对峙的决心。现在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先解决如何尽快具备打一场战争的条件。打仗不是为了打着玩,而是为了打赢,这就需要精心的部署和准备。
轻视印度对中国的威胁,这种思维应该停止了。印度自从1962年之后,就一直进行着战争准备,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战争思维。印度这几年的发展速度也很快,虽然比不上中国,但也确实不是原地停步。中国的硬实力增加了不少,但是软实力方面,还不是太乐观。相比较毛主席时代那种“七亿人民七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的精神面貌,现在精神和意志层面的东西退步了不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的整体国力远比印度强大,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区域,比如中印边境,目前却没有形成局部的优势。中国能够用相当于对手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兵力,维持着中印边境的基本和平态势,部分是1962年那一战给印度留下的心理威慑力还在起作用。但是现在,印度已经跨越边境了,这点兵力就不足以驱赶他们,或者让他们主动撤回了。我相信印度应该有一个计划,根据中国的具体表现,来确定他们下一步采取何种行动。中国现在可以用外交的方式或者其他的方式跟印度交涉,给印度压力,但不能指望这些手段就能奏效,而是应该趁着这个时机赶紧解决中印边境兵力不足的问题,也同时解决我们对印度重视程度不够的思想认识问题。
现在感觉舆论上洋溢着印度很容易对付的气氛,这很令人担心。现在的速战论者,就有一部分就不考虑中方现在在中印边境投入的力量的绝对劣势,以为只要中国动硬的,印度就会退缩。这种想法,也是暗含着对印度的过于轻视的心理态度。
中国对中印边境部署兵力不足的问题,既有一贯对印度过于轻视的心理因素,也跟中国的地缘条件有很大关系。
中国在地缘条件方面,在农耕时代,是非常优秀的。西面的高山,阻挡了劲敌向东方的渗透,南边一直没有像样的对手;世界还没进入海权时代,来自东方海上的威胁也可以忽略;中国凭借人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的优势,在不出现内乱的情况下,还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外来威胁,保证中华主体文明的延续不会跟其他三大古代文化那样中断,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是放在现代战争的条件下,中国现在的地缘优势非但不算突出,反而有很多劣势需要克服。中国周边强劲的对手太多,而且因为中国近代那段积贫积弱的历史,中国虽然保持了主要版图的完整,但也遗留了不少历史遗留问题,这其中最棘手的就是跟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原来在农耕时代的高山和大海屏障,在工业和海权时代已经不那么有效了。
好在,中国跟俄罗斯现在形成了背靠背的联手抗美的形势,减轻了北部的防守压力。现在中国安全压力主要来自东面的海上(南海问题成为问题也是因为来自东面海上的美国因素),和西南的陆地。西南的压力就来自印度。
美国、日本、印度成为中国现在的外部安全压力主要来源。其他的小国给中国能够施加的压力有限,没有美国在背后支持,这些威胁都可以忽略。日本的背后也是美国,日本的军事外交都要看美国的脸色,服从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而印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国家,中国的印度洋运输生命线还在印度的威胁之下。
这么算来算去,目前中国最需要注意的对手就是一个美国,一个印度。印度针对中国的战争意愿,比美国还强。
现在就形成了美国在东部威慑,而印度在西部挑衅的局面,再加上阿富汗的美军因素,所以中国现在不光要重视东线的威胁,还要重视西线的安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