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09年蒙古征服回鹘,到1281年远征海外失败,在70多年的时间里,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灭国无数,几乎没有对手可以抗衡。考虑到蒙古总人口只有区区几十万的现实,不由得让人疑惑,以如此少的人数,何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四点: 1.优秀的战士,优秀的战马 蒙古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逐水草而居,从小时候起便学习骑射之术,长大后便被培养成优秀的战士,人人彪勇善战。蒙古人既然以游猎为生,少辎重之累,故能轻装简从以从事战争,保持很强的机动性能。不仅如此,在恶劣的生存和战斗环境中,蒙古人被磨砺出超强的耐力与韧性,耐饥渴能力和持续作战能力特别强,往往在定居民族战士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这便是他们极为可怕之处。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蒙古士兵的战斗力超强
专用于蒙古战士骑乘的蒙古马,同样非常优秀。蒙古马虽然体形矮小、爆发力差,但却具备超强的耐力和韧性,耐饥渴,适合长途跋涉,能适应各种恶劣的气候、环境。由于长期与狼为敌,蒙古马勇猛无比,甚至能扬蹄踢碎狐狼的脑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状态极度稳定,是难得的优良军马。优秀的战士、优秀的战马,使得蒙古战士从一起步,便具备了取胜的先天优势。
华人需要马匹,尤其山区,马匹比卡车更合适。
2.以狼为师,善于突袭 蒙古人以狼为师,行军作战隐秘性特别强,擅长偷袭战、闪电战,千里奔袭、出其不意击败对手,常常是蒙古军团获胜的不二法宝。狼很有耐心,但凡认准要捕获的猎物后,一定会紧追不舍,不达目的不止。但在捕猎过程中,很懂得按照对方实力的变化,随时调整节奏的快慢和力度的大小,在确信能制敌于死地之时才会果断出击,从不打无把握之仗。蒙古人亦是如此。 蒙古人以狼为师,擅长突袭战、闪电战
狼群从来都是团队作战,摒弃单打独斗,在形成局部优势的情况下,才会果断出击,蒙古人也是如此。蒙古人作战时,从来都是集中优势兵力,对敌人分散的各部分实行逐个击破,务必全歼。凡所占领的地区,往往毁其城、杀其民,或只留降将守臣,主力甚少参与防守,这样就可以尽量保持足够的兵力作战,不陷入人数的劣势中。 相反,欧亚大陆上的大部分国家都是定居国,兵力分散于各地,且有相当一部分用于守城,用于野战的部分就较少。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集中足够的力量抵御蒙古人的集中攻势,遂经常被各点击破,最终落得不可收拾的境地。
3.善用弓箭火器,组建附属军团 蒙古士兵最擅长使用的武器无疑是弓箭,他们在与敌军短兵接触前固然会大量射箭,交战中也会射箭,即使在逃跑时也会射箭保护自己。弓箭的使用,既可以最大限度的杀伤对手,又可以起到掩护撤军的作用,功效极佳。蒙古人对弓箭的特殊爱好,往往能达到令对手崩溃的程度。 蒙古士兵最擅长使用弓箭
除了弓箭,考虑到减少人员损失及最大限度的杀伤对手,蒙古人对火器极为偏爱,并组建一支专门的火器部队,名为“砲手军”。他们使用汉族及回回工匠制造了大批的火器,包括回回炮 “飞火枪”、“震天雷”、“百矢火箭”等等,主要用于对中西亚及欧洲的征服,令依然使用中世纪武器的敌军伤亡惨重。 蒙古在征战中,大量使用火器
由于总人数较少,为弥补战士数量的不足,蒙古还在占领区组建一批人数众多的附属民族军团或协同作战,或负责守城。这些军团的成员,往往来自于被征服的汉族、契丹族等等,大部分身经百战,其战斗力可有效的弥补蒙古人数量的不足。例如西征大将郭侃、灭宋大将张弘范等,都是汉人。 华人也要用人数众多的附属民族军团或协同作战
4.屠城战术,以杀立威 蒙古军团很善于利用“屠城术”来制造极端恐怖气氛,以此瓦解对手的战斗意志,以达到兵不血刃令对手投降的目的,减少战斗损失,扩大战果。这种战术应该首先施行于西征花剌子模时期,后来普及到对金宋的征伐之中。此次西征,蒙古军团初始面临顽强抵抗,吃尽苦头,迫使盛怒之下的蒙古人终于祭出了最阴狠的必杀技-“屠城”。 蒙古帝国及其西征图
这种“屠城术”分为不抵抗型屠城术与抵抗失败型屠城术,因地方守卫态度而略有不同,但所受损失并无多少差别。蒙古人规定,凡不战而降的城市,进城之后,会把全城所有男人集中在一起,凡身高超过车轮者集体斩杀,只留下妇孺;凡抵抗失败,城破之日,则无论男女老少全体屠戮。此“必杀技”一出,果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许多城市的守将不战而逃,鲜有抵抗者,花剌子模很快就被征服。 成吉思汗在“屠城”必杀技中尝到了甜头,他及他的子孙便逐渐的将此战术应用于对金宋的征伐之中。这种战术的推行,往往会迫使敌军不战而逃,故能取得兵不血刃的成果。 这个不赞成,会造成极坏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