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邦民族景颇之起源(一) 2015-07-28 文章来源:克钦中文网
景颇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有文化的一些景颇人会自称"wunbong amyvu zo wui",“wunbong文邦”在景颇语里是联合的意思,“amyvu”是民族的意思,“zowui”是大家的意思。景颇语语序对照汉语是倒着的,所以wunbong amyvu zowui联合民族大家的意思,倒过来就是大家联合起来的民族。景颇族虽支系众多,但总体来分也就是国内分的“大山系列”和“小山系列”,其代表即景颇和载瓦。现在的景颇族是其最初从西北内陆翻越青藏高原迁徙到现在的云南、克钦邦、阿萨姆邦等地的过程中,不断融合、接纳沿途的各种群体群落融汇而成。详解景颇族的族属起源,就可知道景颇族可谓是包容性最强的民族,景颇族在两千年的迁徙过程中不断包容吸收了载瓦、汉、藏、白、傈僳、傣等种种民族血缘。景颇族可谓是个民族大杂烩,所以现在的克钦解放组织中就有各个支系的人担任不同要职,其克钦军四旅的军事首长还是傣族,由此可见景颇民族融合性之强。
景颇族现在主要分布在云南、克钦邦和阿萨姆邦。虽然同源, 却有着不同的族称。在中国称为“景颇􀀁 ( Jingpo / Jinghpo / Jinghpaw) , 􀀁 在缅甸称为􀀁 克钦􀀁 ( Kachin), 而在印度则称为“新福” 或“新颇”( Singpho)。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和缅甸境内的景颇族/克钦人。
景颇族在19 世纪末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 因而也就没有用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历史, 惟有民间口头传说而已。史学界普遍认为景颇族在汉文历史文献里的记载最早始于唐代樊绰的著书《云南志》。根据民间传说, 景颇族的祖先曾经居住在青海盐湖地区, 从事盐矿开采, 所以有人认为“景颇” ( Jinghpo / Jinghpaw ) 一词是由“jumhpo”演变而来的, 因为景颇(支) 语中“jum”意为“盐”, “hpo”意为“开”,“jumhpo”即是“开盐矿的人”。同样, 载瓦语中“zhum”意为“盐”, “pong”意为“开”,与景颇支语读音相似, 意思相同。另外,云龙州曾有并且仍然居住着由浪俄人演变的载瓦人,而云龙地带产盐, 有“云龙五(盐) 井”之说,因此笔者也赞同“景颇”为“开盐矿者”的观点。
在中国境内, “景颇” ( Jinghpo) 是这一民族的自称, 出自景颇族景颇支系语。现在“景颇”一词既是景颇支系的自称, 也是包括景颇、载瓦、勒赤、龙俄、波罗5个支系的整个民族的总称。景颇人在与其他民族交往时说“我是景颇族“, 但在本民族各支系间交往时往往相互报以各自支系名称, 如“我是龙俄支的”、“我是载瓦支的“等等。为什么会以“景颇”作为族称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
其一, “景颇”代表民族群体坚定的信心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原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景颇族老人石有才先生, 谈到有关景颇族族称时是这样说的: 1953年民族识别调查工作队员曾就此事特别征询当时的景颇族上层人士的意见。当时, 关于景颇族的族称有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应该定族名为“载瓦族”, 因为中国境内载瓦支系人口占大多数; 另一派则认为应该定族名为“景颇族”, 认为虽然景颇支系人口在中国境内比较少, 但景颇支系是本民族的主干支系。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后来时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副州长的雷春国提议:景颇人民从此决心要跟随中国共产党走, 既然“景颇”的“景”与北京“景山”的“景”同音同字, “颇”也有“极好”的意思, 以“景颇”作为景颇这一民族的族称就是最佳的选择。这种说法还不曾见于其他专家、学者、作者的文章著作。对石有才先生的专访为笔者开阔了对“景颇族”这一民族族称的理解。
其二, 以主干支系名称代表整个民族。景颇族的绝大多数居住在缅甸, 在当地被称为“克钦人”, 包括6个支系, 即景颇、阿基、玛如、勒赤、傈僳、日旺。这6 个支系中,景颇支系人口占90% 以上, 又因为中、缅两国的许多景颇族在历史上和现实里互为亲戚、互相往来, 因此, 族称就随缅甸的主要支系称“景颇”。
历史上景颇民族的上层人士多数来自景颇支系, 因此, 笔者认为, 当年民族识别工作者征询景颇民族上层人士的意见时很有可能征询的对象恰好多是景颇支景颇人, 加上前述时任副州长的雷春国富有诗意的解说, 最终定族名为“景颇族”。无论缘于何故, 中国“景颇族”这一族称是在征询景颇民族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民族的意愿而决定的。
与中国情况不同, 缅甸的克钦人( Kach in)是他称而不是本民族的自称。“克钦” (K achin)一词的起源令人生疑。
克钦的罗马字母拼写法有多种, 先后有Ke Cheen, K a- khyen, Kakhyen等拼写体, 直至19 世纪80 年代中期, Kachin拼写法逐渐见于文稿和正式文献, 以致现在变成了民族族称。这到底是什么人或什么民族赋予景颇人的称呼呢? 解释众说纷纭。
利奇认为“克钦”这一名称是缅人对缅甸东北部地区不开化的山地民族的称呼, 最初被英国人所采用大约是在1837 年, 始见于H annay, Burney, R ichardson等人的文章和著作中。当时“克钦”一词用于泛称八莫地区和新威邦地区除了崩龙族(中国现已改称德昂族)以外的所有山地部落民族, 包括了使用景颇、高日、玛如、阿基、勒赤、傈僳等不同语言或方言的部落山民。利奇同时还认为, 在缅人看来, “景颇“和“克钦”曾经是有极大区别的: “克钦”人指缅甸东北部地区不开化的山地部落人, 而“景颇”主要指的是勐拱地区和户拱河谷一带的山野民族。
英国传教士、克钦研究专家O la Hanson和H. F. Hertz 在各自的著作The K achins: TheirCustoms and Traditions (《克钦人的习俗与传统》) 及A P racticalH andbook of theK ach in or ChingpawLanguage (《景颇语实用手册》) 都中认为: K ach in一词源于缅人借用掸人对景颇部落人的称呼“康” ( Khang) 和汉语的“野人”( Ye Je in /yen), 使其结合为一体来称呼景颇人/克钦人。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克钦”这个词从缅语的“苦”和“酸”两字派生而来。相应于将养植水果的香甜比作文明的人性, 缅甸人以形象的说法将上缅甸山地或丘陵部落景颇人的野性状态比作野果子的苦和酸。
缅人学者M a Kh in Mya 在其博士论文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Forces on theD evelopment of theK achins ( 􀀁传统文化与环境因素对克钦人发展的影响􀀁 ) 一文中提出了不同观点, 她认为K ach in 源于缅语􀀁 舞蹈􀀁 与􀀁 欲望􀀁 两词的结合。这表明, 在缅人的眼里, 景颇人是喜爱跳舞的快乐的民族。王筑生认为, 从语言学和民族学的角度来说, 最有说服力的还要数F􀀁K􀀁Lehm an所提出的解释,即克钦乃是景颇语G akhyen 一词的缅语发音的英文书写和发音。Gakhyen 意为“红土地”, 即伊洛瓦底、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之间的河谷地区, 亦即汉文记载中的“江心坡”地区􀀁。
虽然有如此多的他称, 缅甸克钦人却有着他们自己的自称, 即不同支系的自称, 如“景颇”、“玛如”、“勒赤”等, 又因为“景颇”支系人口占绝大部分, 更常听到的就是“景颇”这一自称。
李根源先生所辑之《永昌府文征》载《野人山调查记》, 证实“克钦”为缅语, 也证实“景颇”为自称:“……余游野人山调查, 考其历史沿革, 特略举以证: 按: 野人分为大小两种, 小者为‘峨昌’类, 大者乃为‘蒲阪’ ,缅人呼为‘克庆’ , 英人沿而称之, 僰夷呼为‘旱’ , 野人自称为‘准婆’……。”
景颇民族各支系名称与他们的语言名称是一致的, 有“景颇支/语”、“龙俄支/语”等。但是, 正如前文所述, “克钦”最初就是缅人对缅甸东北部几种部落山民(除了德昂族外) 的称呼, 却不是、也不能作为某一语言的名称。笔者曾经请教过许多景颇族学者和研究景颇民族的学者、专家, 他们都认为“克钦语”或“克钦话”的说法是很奇怪、很拗口的, 所谓的“克钦语”是多种语言或方言的总称。如果一个民族被比自己更为文明的邻族用其他各种称谓来称呼自己, 那么或多或少都有贬低的意味, 因此, 缅甸克钦人中的景颇支也更喜欢用“景颇”这一称谓作为自己的支系名称, 同时也作为本民族的自称, 即Jinghpo wunpawngamyun i (音译为“景颇文蚌阿缪尼”),意即“团结的景颇共同体”。
至此, 笔者以为, 为尊重本民族,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缅甸, “景颇” ( Jingpo / Jinghpo /Jinghpaw )应当作为对景颇民族的正式称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