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压制武器,迫击炮自问世以来就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对遮蔽目标实施曲射,用以杀伤障碍物后的人员。在使用时操作简单,将炮弹从炮口装填,依靠炮弹自身重量下滑而强迫击发,由于弹道弯曲,几乎不存在射击死角。按照迫击炮的重量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其中口径在100毫米以上的为重型迫击炮,一般装备营级以上单位。
早在1971年,当时的缅甸军政府就从少有的军贸伙伴前南斯拉夫那里购买了25门UBM-52式120毫米迫击炮,这些重型迫击炮在当时缺乏火力的缅军装备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认识到重型迫击炮的作用后,缅甸又从前南斯拉夫引进了结构更为简单的M75式120毫米迫击炮,结合此前建立起来的缅甸国防工业(DI)开始了仿制工作。
最初仿制的120毫米迫击炮被称为BA97,此后根据缅军轻武器的命名规则改为MA-6式120毫米迫击炮,均使用拉绳击发,目前缅军使用的大部分迫击炮都是自行制造的产品,当然这其中有新加坡公司专家的功劳。缅军装备的120毫米口径重型迫击炮超过1440门,并且以每年生产50门以上的速度递增,这一数字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高的,而且缅甸国防工业能够生产足够数量的迫击炮弹。
在缅甸的各种武装冲突中,缅军的120毫米迫击炮往往集中起来构筑成炮兵阵地使用,肆无忌惮地对民地武阵地进行狂轰滥炸,这主要是由于民地武缺乏反炮兵能力所致。在缅军武器库中榴弹炮和迫击炮的比例约为1:2,而在大多数国家这一比例为2:1,如此多的迫击炮自然和缅军实际作战需求是相适应的,而迫击炮也就成了缅军在战场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