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军方发起的第三次军事政变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对,甚至一些缅甸军警也加入反对阵营,目前已造成几十人死亡,上千人被抓捕,让大量缅甸人开始思考,什么样的道路才是缅甸联邦共和国未来的出路。 由于历史原因,缅甸境内有着多支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且其中大多数都是被缅甸联邦政府认可的合法状态。当缅军在各大城市还像以往那样随意动用武力镇压抗议者时,在克伦邦这样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活动区,画面却显得颇为和谐,因为如果缅军开枪就有可能遭到对等还击。 自缅甸军方政变以来,已有多个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发表了谴责,而其中动作最大的,当属老牌抗缅组织克伦民族联盟(KNU),不仅派兵护卫抗议者,还高调接纳因参加公民抗命运动(CDM)而离队的缅军士兵,完全是和缅军对着干。此外克钦独立军也不甘落后,直接向缅军不宣而战,当然目前还不好说这种特殊时期的军事行动是否会收到预期效果。
早在缅甸独立伊始,克伦和克钦的武装就是缅甸国防力量的一份子,1988年的“8888民主运动”失败后,选择武装斗争路线的全缅学生民主阵线(ABSDF)也基本是依靠这两家武装而存在。 和以往面对缅军的暴力后缅族聚居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互不影响略有不同的是,这次人们开始思考缅甸国家未来的方向,或许这就是“Z世代”和“88世代”的不同之处。2020年缅甸大选中部分当选议员在经历军方扣押后自行组建类似流亡政府性质的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CRPH)也开始同一些少数民族武装组织线上会谈,共商国是,从少数民族武装角度来看,这次的危机也成了一个契机。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在政治理念上或希望独立,或希望自治,但凭借武装斗争路线却一直未能完全打败缅军,自然在政治上也就无法获得成功。
有缅甸网民就在社交媒体上总结了历史上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一直未能打败缅军的三个主要原因,首先是缅军得到了大多数缅甸人的支持。其实这也是因为缅军成功将自己塑造成缅甸国家保卫者的形象,比如早年的抵抗国民党残军,近些年的驱赶罗兴亚人,都让缅军获得了大部分缅甸人的支持,从而忘记缅军是靠多次政治投机才一步步成为缅甸最大政治力量的。
其次是缅军有充裕的资金。以往缅军就可以通过国防预算获取优势,现在更是可以依靠军企得到足够的资金进而获得更先进的武器装备,当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发射一颗子弹的时候,缅军可以发射一枚炮弹,而这种差距随着缅军在电磁等新领域的发展正在进一步拉大。
最后是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虽然强大但不能携手作战。缅甸独立之初,缅军单打独斗的话都不是克钦或克伦武装的对手,当初克伦武装兵锋直指仰光,要不是克钦武装前去救援也就没后来缅军什么事了。历史上缅军多次面对过强硬的对手,甚至内部的红旗白旗政治路线之争,但没有一次是缅军靠自身军事实力将对手打败,同时缅军的对手也一直因各种原因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战线,这就给缅军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提供了机会。
鉴于本次军事政变后缅军存在的合法性受到质疑,组建缅甸联邦共和国所属的武装部队——缅甸联邦军就呼之欲出,但仍面临重重困难。首先是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是否能下定决心一起对缅军发动进攻,之所以说这很困难,是因为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之间存在利益之争,以往一支武装遭缅军进攻时也是其他武装的喘息之机。当克伦武装或克钦武装独自与缅军作战时,他们都只能自生自灭,1993年克钦独立军与缅军签署停火协议的时候,克伦民族联盟也分裂了,至今也没有任何一支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再发起过全面战争动员。
如果要进行全面的军事行动,必须其他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也能够参与到战斗中,如此就需要以下要点:需要协调一致、需要统一的政治目标、需要资金、需要全体缅甸人民的支持、需要国际支持、需要向受战争影响的人提供帮助、需要对缅军施加政治压力。
首先,联邦议会代表委员会可以进行协调,而政治目标可以是建立民主的联邦国家,联邦军还应具有包容性,靠共同的政治理念凝聚在一起。现在的局势使得联邦军能得到大多数缅甸人的支持,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也明白这一点,实际上,这是缅甸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机遇。以往缅甸人不支持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是因为缺乏了解,而现在则有了同理心,缅甸人民本来就有联邦精神,因此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其次,需要为少数民族武装组织提供资金,现在的缅甸人民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在若开邦,若开军首先就是靠小商小贩的支持才取得今天的成功,因此人民的支持尤为重要。当然国际支持也必不可少,当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在作战时,就会有受战争影响的人,他们都需要帮助,其中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十分重要。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缅甸内地的年轻人需要持续抗争,缅军忌惮年轻人在城市而非丛林,一旦缅军完全控制了城市,就能够专心进入丛林作战。对于那些没有军事经验的人来说,进入丛林后没有任何战斗力,而缅军则恰恰相反。因此,勇于抗争的年轻人不应该离开城市,需继续全力以赴,这一点从历史上由城市抗争转为丛林武装斗争的“88学生军”失败可以看出。 对付缅甸军事政权就得城市和丛林两条战线,如此才能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