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战争中积极防御? 坚持自卫立场,实行后发制人这是由国家的社会制度、对外政策、战争性质和目的决定的。战争总是由压迫者、侵略者挑起的,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战略上处于防御地位,往往又是弱者,只能坚持自卫立场,实行后发制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以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中国在战争问题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决不侵略别的国家,但也决不允许别的国家侵略中国。如果谁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的头上,中国人民必将奋起抵抗,直到取得最后胜利。战争打起来之后就没有国界了,你可以打进来,我也可以打出去。坚持自卫立场,实行后发制人,政治上有理,得道多助,军事上有利好打,便于利用防御性战争的有利条件,打败敌人。 后发制人的核心是从被动中争取主动,掌握军队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制人,要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做好战争准备。当战争的序幕已经拉开,敌人正调兵遣将或已兵临城下,条件和情况对己有利时,要采取积极的作战行动,破坏敌人的侵略计划,打乱其进攻部署。 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寓攻于防,攻防结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是战争的本质,也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和基本原则。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攻防结合,把战争目的与攻防两种基本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使积极防御的作战行动更具有主动进攻精神,更加充满活力。 攻防结合表现在:战略上强调战略防御中必须有战役、战斗的进攻,适时地把战略防御导向战略反攻和进攻,通过战略决战,彻底战胜敌人。战争情况的不同,攻防结合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①以"诱敌深入"为战略方针,先实行战略退却,后转入战略反攻,以退为进,战胜敌人。②先进行战略反攻,后转取战略防御,以攻为守,达成战争目的,结束战争。③在举国迎敌的全面战争初期,以坚守防御的阵地战为主,以中小规模的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制止敌人长驱直入,掩护军队战略展开和国家转入战时体制,随后,继续坚守战略要地,逐步扩大运动战的规模,在广泛的游击战配合下,不断消耗和歼灭敌人,通过战略反攻,夺取战争的胜利。④在边境局部战争中,作战地区局限于国境线附近,可以先防守后反攻,此防守彼反攻,此反攻彼防守,也可以进行有限目的的进攻,完成任务后主动撤回,转入防守。攻防结合表现在战役、战斗上,有时既有进攻,又有防御;有时是进攻和防御的适时转换。 对待强敌,持久作战这是从敌对双方战争诸因素对比中得出的结论。在敌强己弱的条件下,强调从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着想,树立艰苦作战、持久胜敌的思想,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和各种有效措施,不断削弱敌方的优势,扩大其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弱点,逐步改变力量对比,拖垮敌方。对待强敌,实行积极防御,本身就包含持久作战。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很大,中国军民能吃苦,有耐力,有艰苦奋斗和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优良传统,又有共产党的领导,只要实行积极防御,坚持持久作战,就能实现强弱、优劣的转化,最后战胜敌人。 持久战与速决战是相反相成的。对强敌作战,战略上要持久,战役战斗上要速决,战略防御要持久,战略反攻和进攻则不宜久拖不决。当已做好充分准备,确有胜利把握时,也可进行速决战。 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法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中国人民解放军打仗,从来不拘一格,一切以时间、地点、部队、任务和条件为转移。毛泽东将其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高度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走是为了打,不应走时要守,坚决顶住敌人。打是为了消灭敌人。一切的打和走都是为了夺取和保持军队行动的自由权。现代条件下,更加强调灵活运用野战军、地方军、民兵和游击队等多种武装力量,发挥各自的优势,协调一致地打击敌人,灵活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多种作战形式和战法,巧妙地打击敌人,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 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法,需要极大的主观努力,做到知己知彼,尽力克服战争中的纷乱、黑暗和不确实性,找出条理、光明和确实性来;强调着眼于战争的特点和发展,施展计谋和策略,运用高超的指挥艺术,欺骗、迷惑、调动、分散敌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敌变己变,先机制敌;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不断变换战法,创造新的战法,力求以谋取胜。 中国的积极防御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严密的科学性、高度的灵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是一种先进的军事战略理论。其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强调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战争的客观规律确定战略战术,要求在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战争中的攻防、强弱、优劣、主次等各种矛盾问题,做好转化工作,能动地夺取战争的胜利。它又是建立在人民战争基础之上的。人民群众是战争力量的源泉,兵民是胜利之本。中国进行的是正义的防御性战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支援战争,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这是中国积极防御必胜的根本保证。 展望积极防御是中国一贯坚持的战略思想,在今后的反侵略战争中,仍有重要指导意义。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更新,军事战略内容的拓展,战略活动空间的扩大,将引起战争样式、作战形式、作战内容、作战手段和作战方法的变革,积极防御的内容和形式,也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