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4862688 于 2015-3-26 07:21 PM 编辑
3月17日至23日在仰光举行的缅甸第七轮全国停火协议谈判成了各方期待的焦点。《环球时报》记者日前深入了解这场战事交战双方的武器装备与战术战法,深感缅北和谈的紧迫与必要性。 同盟军没什么重武器 在果敢拱掌地区,平均海拔1400米的山岳高峰是果敢同盟军211旅的主战场。与之对抗的是从果敢老街源源不断前来的缅军作战部队和从腊戍起飞的战斗机及武装直升机。 一名李姓营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多数士兵装备的是AK-47突击步枪、仿81步枪、手枪,最重型的武器就是RPG火箭筒。”《环球时报》记者在德昂民族解放军守卫的一处阵地,曾看到一名执行战备任务的士兵除了手榴弹、步枪和匕首外,腰里居然还挂着一个弹弓。这名士兵解释说:“别小看它,如果在山林近战,我这玩意不比狙击步枪差,而且没有声音!”德昂民族解放军的营长腊翁称:“它还能帮我们解决肉食问题。”德昂士兵可以用它射杀小鸟。
前段时间,在211旅部指挥所附近,《环球时报》记者参观了他们的武器屯集地。这是一个隐蔽在密林深处的简易仓库。李营长随手递给《环球时报》记者一支步枪,木质枪托上有白色的缅文。李营长称:“这些枪和子弹有的是从缅军那里缴获的,也有政府支持的民团通过特殊渠道卖给我们的。”211旅的杨旅长谈到武器装备时比较头疼:“我们最重型的家伙就是60迫击炮了。” “就地取材”成了果敢同盟军解决后勤补给的主要方式。《环球时报》记者曾偶遇一个挑着鸡和菜在果敢山区中售卖的当地山民。果敢同盟军军官当即决定将其全部买下。“价钱跟你们云南南伞菜市场上没有什么两样。”这次购买的5只鸡分别给了五处阵地的官兵,该军官坦言:“战事激烈时,我们一整天只能啃干粮。” 同盟军展示缴获大量缅军弹药及物资 在果敢土生土长的李营长并不担心缅军的封锁和即将到来的缅北雨季:“我们多数战士都是果敢山民,只要带上大米和盐,他们就能在山上任何地方生活十天半个月。”李营长进一步解释说:“山上有几十种可供食用的山野菜,比如说漫山遍野的白露花,用水焯焯再凉拌一下,那滋味是很美的。”在雨季到来后,野生菌更是美味。李营长表示:“我们对新兵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如何就地生存,教他们采食山野菜,以及可以治病的中草药。”他随手捋起一片草叶说:“这种叫红军草的就可以给小的创伤止血!”
夜战、近战、运动战和打伏击是同盟军惯用战术 腊戍至果敢老街的公路是缅军2月24日宣布“完全控制”的战略目标。“打伏击是我们对付政府军车队的最常用战术”,果敢同盟军某旅作战处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缅军的后勤补给只能通过这条重要公路前送,而现在能够腾出的押运兵力不多,所以我们一方面断其粮草,一方面也补充我们自己。”“打伏击的另一大好处是,由于两军近距离交战,缅军的空中力量和重炮就发挥不了作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对方的火力优势。”果敢同盟军211旅杨旅长解释说:“我们另一个主要战术就是运动游击战,也就是利用我们对地形熟悉,以及山高林密的掩护,在运动中接近敌人消灭敌人,同时躲避对方的集中打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知道这句诗的李营长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后半句改成‘我却用它寻找敌人’就是我们当下的战术。山里长大的孩子走夜路打夜战不需要照明,借着月光就能迅速攻击目标。” “狙击手是我们最厉害的武器!”杨旅长对《环球时报》记者说。25岁的罗姓青年是211旅的头号狙击手,在一年多的萨尔温江以西游击战斗中,先后击杀缅军多人。这名士兵说:“我们的狙击经验是在实战中摸索出来的。最初他们觉得我枪打得准,所以选我当苗子培训。后来我们有了俄制和美制的狙击枪,但却不像其他军队那样有教官进行系统训练,只能边打边交流经验。”这名狙击手说,在山地丛林战中,狙击手的作用巨大,“心理威慑不亚于炮弹或机枪,因为果敢丛林中,普通人的视线不超过500米,一旦锁定目标,对方很难逃脱。”不过,这名专事“杀人”的小青年说,“我很想跟中国同龄人一样,多学点文化和技术。”他的梦想是开一家彩钢板建筑公司。 缅军守据点攻山头也很拼 杨旅长谈及对手时表示:“政府军很擅长守据点。因为他们构筑阵地规范,加上有完善的重武器,所以想啃掉他们的据点是很艰难的。” 从果敢同盟军缴获的政府军武器来看,缅军的单兵装备与果敢同盟军差不多。而精锐的作战部队虽然配备了坦克和战车,但这在果敢高山密林为主的地形里,除了在主要公路上担负掩护运输部队和守点威慑外,起不了更多作用,因为近45度的爬坡和土质公路让战车坦克的机动性大损,反而容易成为攻击焦点。因此,投入支援作战的是缅甸空军的主力战机和远程火炮。不过,国际军事观察家认为,缅北的山地和密林极大削弱了空中打击力量的威力。 牵引火炮为主的远程炮兵是缅军在缅北战事中最具威力的武器。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缅军据称有76毫米、88毫米、105毫米若干种。在此次战事中投入的是76毫米和105毫米火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