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消息:自从缅甸爆发军事政变,军人政府更是以武力镇压缅甸反对政变的抗议民众造成严重死伤以来,领邦泰国的立场一直不明朗,仅止于口头关切。分析指出,由于泰缅两国军方关切密切,同时担心大批缅甸难民涌入,加上两国经贸关系相互依赖,因此泰国的立场难以强硬。
一、对缅立场不明朗 泰国可担任调停者 缅甸2月1日爆发军事政变以来,缅军方动用过渡武力镇压反对缅军军事政变的抗议民众,已知最少造成557人死亡,数千人被捕,面对缅甸流血镇压不断升高的情势,领邦泰国政府的立场相当含糊,虽曾使用略微强硬的言辞表达“严重关切”,然而,分析家指出,泰缅两国军方关系密切,泰国难以对缅甸强硬。
因此,当东盟各国(ASEAN)寻求对缅军政府升高压力时,泰国并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不过这也让泰国被定位成可能的调停者。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政治学者潘尼潭(Panitan Wattanayagorn)向媒体表示,“泰国的立场很为难,但他认为泰国有机会成为调停者,因为我们已经成为缅甸的一个重要的伙伴”。
二、泰缅领导人皆出自政变 历程惊人类似 泰国和缅甸两国军方的关系相当密切,缅军事政变领袖,缅军部队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在罢黜选民领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i)的几天后,就曾要求泰国总理帕拉育(Prayuth Chan-ocha)“支持民主”,而帕拉育也表达了支持。
帕拉育与敏昂莱不但关切密切,两人夺权的过程更是惊人的相似。
缅甸去年(2020年)11月举行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LD)获得压倒性胜利,即将展开第二个任期之际,敏昂莱却指控大选舞弊,发动这场军事政变,夺取政权,也引发缅甸10年来最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浪潮。
帕拉育原本担任泰国陆军总司令,在2014年同样以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总理英拉(Yingluck Shinawatra)的民选政府而掌权,直到2019年大选胜利后才辞去军政权最高领袖职位,化身为文人总理。不过,反对派民众大选受到操纵,让军方和王室能够继续主宰泰国政局,引发2014年军事政变以来最大规模的街头示威活动。
泰国民主运动至今还在延续。
三、泰缅两军有兄弟情谊 至于敏昂莱和帕拉育的私交则发生在更早之前。
泰国和缅甸历史虽曾长期敌对,但最近几十年来,两国军方一直维持密切的关系。
2018年,敏昂莱获颁泰国国王的大十字级最高贵白象勋章(Grand Cross of the Most Exalted Order of the White Elephant),当时曼谷邮报(Bangkok Post)报道称,这是为了褒扬敏昂莱对泰国军方展现的支持。
泰国农业大学(Kasetsart University)历史学教授拉里塔(Lalita Hingkanonta)表示,“对他们来说,军方的兄弟之情非常重要……我想,他们就是想要提升与缅甸的友谊”。
四、泰缅边界绵长 难民易于涌入 跟其他东盟国家比起来,泰国与缅甸之间存在更多的风险,因为泰国和缅甸的边界线长达2400公里,这也是缅甸与任何领邦国家中最长的边界线。
由于地理位置与谨慎外交的传统,对于缅甸政变,以及缅军方暴力镇压抗议示威民众造成至少557多人死亡的情势,泰国在发表评论时特别谨慎,只会在用词上稍微严厉些。如果跟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以及新加坡等其他东协民主国家相比,泰国的措辞算是相当温和了。
由于缅军部队持续空袭和轰炸泰国边界的克伦民族解放军(KNU/kNLA)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域,导致3月29至4月7日有超过1万至2万名难民逃向泰国,升高了边界上的风险。然而,已有难民证实,他们在边界遭到泰国卫兵阻止入境,以逃进泰国境内的难民也有部分遭到泰国武装军人遣返。
泰国或许面临外交压力,要求他们收容缅甸难民,或是对缅甸采取强硬立场,但是历史学教授拉里塔表示,“无论如何,帕拉育都将无动于衷,只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向国际交差,但也仅止于此”。
五、泰缅经贸关系强劲 再从经贸角度来看,自从1988年以来,泰国企业对缅甸的投资超过110亿美元,仅次于中国和新加坡。
2019年,泰缅两国跨边界贸易额超过90亿美元,而且许多泰国企业相当依赖缅甸移民工。根据官方数据,这些移民工多达160万人。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协中心学术事务主任比迪(Piti Srisangnam)表示,泰国不太可能利用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力,以贸易来制裁缅甸。
比迪分析,泰国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寻求幕后外交,试图鼓励缅甸将领遏阻暴力,让他们明白,缅军方所做的事是大错特错,此外,泰国也应规劝缅军人政府,要与遭他们罢黜并拘押的文人领袖展开会谈。
东协目前正准备就缅甸情势召开会议,但在东协不介入成员国内部事务的政策下,会议能够发挥多少作用还有待观察,而不太可能对缅甸强硬的泰国,或许真的该扮演调停者的角色,让缅甸的情势得以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