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昂山素季“协整执政”中的矛盾。
鉴于当前国际国内的矛盾与压力,昂山民盟能否在磐错式的政治环境中“协整执政”?绩效存疑!
由于民盟初次执政,并且从未有过对执政方针的研究,更不通晓国内经济建设与国际战略策略。即便2015大选仍然依靠来自于美国的国际事务全国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研究所、等顾问的指导下进行。据实而言,昂山素季领导下的民盟,虽然作为缅甸政坛上最大的反对党,在过去28年里除了反对军人执政外,并没有系统的政治纲领和具体的行动方针。加之长期以来,由于昂山素季被软禁,民盟的运作一直处于瘫痪状态,民盟中央领导层老龄化问题严重,基层组织涣散,派系倾轧不断。在大选前准备阶段,民盟部分党员认为自己遭到排挤,指责昂山素季任人唯亲,为谋取个人地位和利益而放弃了原则。
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矛盾,有斗争的地方就有对立面矛盾的统一;这是一个逃避不了的现实。然而,带病执政的民盟,大选获胜后犹如捡到了一块很大的馅饼;欲想党内稳定,只能通过继续与军人集团斗争的方式,以对立面矛盾的统一规避内部矛盾。如是,又与“协整执政”相悖的。民盟上台后,所面临的外部矛盾诸如:
其一、“神圣家族”与“群氓主义”相矛盾。
民众支持民盟,是企盼一个能摆脱军人集团“特权主义”枷锁的政府。基于长年生活在军人集团白色恐怖下的人民以及民主人士,复仇的理想主义远远大于理智的现实主义。(缅甸是佛国,但是政治是没有佛性的。)其次,缅甸欲想发展经济,无法摆脱由军方背影下操控的企业链;那么一方面在与军方特权派合作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昂山素季又要求部长们制定“百日工作计划”,打击腐败并要求官员上报财产。因此,已经深陷“塔西佗陷阱”的缅甸,从政治哲学角度审度,又在面临着“批判的批判”与“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而演进的矛盾。这种矛盾一旦无法折中协整,便形成上层建筑压垮基础承重,由此引向“群氓主义”很难反素!!
其二、“建立缅族框架下的联邦”与“是否履行《彬龙协议》”相矛盾。
从法理上讲,缅甸的联邦不同于美洲的联邦,更有别于世界任何联邦制的国家。缅甸的联邦是建立在以《彬龙协议》为基础的联邦制,是享有高度自治权,可以自由选择退邦权的共同体。但是从1962年奈温政变后的“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至今50余年,缅甸军人政府一直奉行的“铁血联邦”的制度。在军人政府的教育下,大缅族主义在民众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尽管腐败的军人集团失去了公信力,但是基于民族矛盾,大缅族主义为主流的人民群体依然反应强烈。
而昂山素季所推行的美式联邦制,基于哪一种模式?目前民盟尚没有公开明确。尽管如此有一点可以判断,昂山素季的缅甸民主运动,实质上是与军人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因此,推行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模式更能符合民盟的利益。一来、可能通过集权制的联邦达到大缅族一统;二来、可以利用民地武与军人集团的矛盾,在和解中向中央收权。(战争是政治延续的过程,最终还要回归政治。)
其三、夹在中美两国的战略狭缝中,如何维系“一带一路”与“亚太再平衡”相矛盾。
中国是缅甸的第一大贸易国,以西方阵营为首的日本是缅甸第一大债权国。虽然中国与缅甸经济上互利,政治上没有苛求。但是一条地缘通道,却形成了中国与西方阵营的天然角斗场。在“利与害”之间迫于双边的压力,如果继续保持中立主义,就像走在钢丝上却面临着两边的角力。然而,缅甸当前的政治境况,大大缩短了它的斡旋时间。美国视这种不结盟政策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从历史角度讲,缅甸并不是纯粹的中立主义,而是游离主义、阶段性依托。(注明一点,缅甸的游离外交共分为6个阶段:1954年~1967年在中美苏三国之间游离。1967年~1970年依托美国拒绝中苏。1970年~1975年依托中国拒绝苏美。1975年~1988年又继续在中美苏三国之间游离。1988年~2009年依托中国拒绝美国。2009年~今,妥协美国游离中国。)
基于缅甸60余年在大国的狭缝中成功的游离外交,其主要原因缅甸一直不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冷战阶段,越南是大国在中南半岛博弈的主战场;冷战之后,美国将主战场转移到了中东;而重返亚太之后,缅甸成为了中美博弈下争取的战略要津。
因此,当前阶段的缅甸如同走在钢丝上,如果不选择依托,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