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时冷时热的中缅关系波折之后,昂山素姬率领着她的庞大代表团来华了,受到了超越正常仪规的热情招待,中国国内媒体对此评价很高,对中缅关系的未来也情绪乐观,部分媒体甚至认为缅甸有“亲华远美”的倾向。 在我看来,中缅关系并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使短期有较快改善,从中长期看,两国很难成为全方位亲密朋友,能从经济上实现最大程度的利益共享就是理想的结果。中缅关系不只是双边关系,也不只是国际博弈,最根本的问题是缅甸这个国家本身很特殊,它与中国的历史关系也很特殊。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叙述中缅关系: 第一方面、古代中缅关系的历史演变。 缅甸,在1044年以前,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同民族割据一方,语言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直到1044年,蒲甘王国正式诞生,这个王朝经历了大约240年,随后又经历了250多年的掸族统治时期,包含阿瓦、白古和东吁三个阶段,再到后来,缅甸又经历了东吁王朝和雍籍牙王朝。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王朝更迭中,缅甸与中国始终保持着亦战亦和的关系,在王朝形成之前,缅甸内部的掸国、蒲甘和膘国就有朝贡中国的记载,但并没有约定的藩属关系,阿奴耶陀建立王朝之后,朝贡中国还没有成为定制,只是偶尔向中国朝贡,在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内,也只向中国朝贡了两次。 1281年,元世祖侵缅,击杀万余人,1287年彻底平定缅甸,避免了北缅对滇南的侵扰,此后,掸族王朝坚持按成制朝贡中国,在二百多年的时间内,大约朝贡了18次,每次都能从中国带回更多的封赏。在中国明朝时期,缅甸再次交恶中国,嘉靖年间,明军出征打击缅甸,并在缅甸设宣抚六慰,其后又增加三慰。再往后走,直到中国清朝灭亡,缅甸一共向中国朝贡了15次左右。(上摘于《缅甸史》英,G.E哈威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 综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缅关系在很长时间内,名为主属,实际却斗争不断,纳贡方与帝国之间整体关系松散,在文化交往和经济往来方面,中缅关系还不如印缅关系密切,缅甸文化的根源在印度和尼泊尔,不在中国。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但是,它的多民族构成与中国有别,中国是以汉族占绝对多数的国家,而缅甸则不具备占绝对优势的民族,最多的缅族也只占六成左右,掸族、钦族、克钦族、克伦族、孟族等都实力不弱。拥有130多个民族的缅甸一直都处在内耗的长河之中,今后仍然摆脱不了这个轨迹。 第二个方面:近代中缅关系的历史演变。 1885年,缅甸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不再是中国藩属国。 1886年,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会议缅甸条款》,大体规定了尖高山以南的中缅边界,以北则“俟将来查明该处详情”再定。该条约还规定:中国允许英国在缅甸行使一切政权,均听其便。 1893年,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向朝廷呈关于与英国商办滇缅边界情形奏折,该奏折提及曾纪泽与英国交涉边界一事,但英其时不议,未能得出结果,英国对中国的要求也不予承认。公使力劝清政府以大金沙江为界,江东归滇属,江西归缅。清廷此时已经内外交困,未尽心详议奏折。 1894年,英国再次逼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议定先查明北纬二十五度三十五分之北边界,俟将来查明该地详情,两国再定边界。 1894年,中国驻英公使薛福成再次向朝廷呈奏折,折中称:……秋冬之间,详细考察,始知铁壁、龙虎二关早被英兵占领……观于前使臣曾纪泽商办之时已经隔八年,再与议约,难易相损,相去甚远,臣再四思维,决机宜速不宜迟,虽未能复百年前旧地,较之渡边所守新界,似已稍有展拓,此界务已定之大略也…… 1897年,英国再次迫使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附款》,其中第二条:自太平江及南奔江相会处,顺太平江至瓦兰岭相近处,由此顺瓦兰岭及瓦兰江至南碗河,顺南碗河至龙川江相会处…….惟是地乃中国永租与英管辖,其地之权威归英国,中国不用过问,其每年租价若干…… 这个条款还附有一个“专条”,即清政府答应广东、广西对英国开放使用口岸的条款。 1940年7月,英国与日本谈判得出结果,英国向日本承诺,自7月18起,英国将切断中国西南交通,禁止军械、弹药、汽油、载重汽车及铁路材料等经缅甸输入中国,致使中国抗战面临弹尽粮绝的危险。 1940年7月16日,中华民国政府外交部就英国封锁发出声明,声明强调,英国此举违反国际法之原则,也违背了国联历来之决议,是间接帮助日本侵华。 1940年7月18日,英国和日本正式签订封闭滇缅公路的协定。(英国首相邱吉尔向下院作了涉及此事的可耻报告)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缅甸成为重要战场之一,虽然缅甸当时已经沦为日本附庸,但美国领导下的太平洋战争仍然在缅甸取得了重要战果,包括中国远征军在内的多国部队进行了顽强的拼杀,最终取得了胜利,中英在缅甸的纠纷也暂时解冻,但中缅两国之间关无联系。(上摘自《中国对外关系史资料选编》,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在长期的被英国殖民过程中,缅甸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39年,缅甸共产党成立,同年10月,缅甸自由联盟组建成功,昂山担任联盟总书记,成为缅甸著名的民族运动领袖,1940年6月,自由联盟遭到镇压,昂山等领导人出奔中国,1941年,昂山、温奈等组成的“三十志士”赴日本受训,企图借日本之力驱赶英国殖民者,昂山在联日反英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失败后,又加入了自由联盟并担任联盟主席,1945年3月,昂山率领国民军起义,又开始掀起抗日运动。 二战胜利后,英国于1947年7月19日策划并暗杀了昂山等八名联盟官员,史称“7.19惨案”,昂山时年32岁,缅甸取得独立地位后,昂山等人被视为缅甸的民族英雄。(上摘自《战后世界史》,198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