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愿与风尘附 于 2015-6-29 11:29 AM 编辑
6月28日一大早爬起来就匆匆忙忙的出发了,此行目的地是去果敢北部红岩边境地区发放救济米。在爱心网友的大力支持下"情系缅北边境行"共募集20吨大米以及"燃烧的心"收到的少部分衣物、书籍。不到两个小时我们一行就赶到了离边境线仅一公里的临时发放点。不得不说,果敢人的时间观念并不是很强,仅有三两个拿着口袋的难民来到了临时发放点等候。初步询问了情况后其中有一个妇女的状况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她家住果敢红岩某地,夫妻俩人育有八个孩子,最大的17岁,最小的仅一岁多。开战后全家十口人越过边境来到这边投靠了一户亲戚,白天父亲带着较大的几个孩子返回红岩地区种地,晚上又回边境亲戚家里居住。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和摄影师决定随她前往不远处她们所投靠的中国亲戚家去核实情况。早上刚下过一阵雨,泥泞的山路把我搞得稍显狼狈。
这是一户普通的滇西边民家庭,男主人正忙着给一间房门换锁。女主人很热情的向我们介绍情况:"二月份,她们来到这边和我们说有点乱、不安全,希望来这边居住一段时间。其实我们算不上亲戚,只是认识,就算不认识我们也会同意他们来居住的。吃的她们自己去买,我们白天有事也照顾不了她们。"这句毫无虚荣掩盖的话语道出了滇西边境两地百姓血浓于水的现实状况。就在前天这户人家的大米被外地流窜的吸毒者偷走了,我们的到来无疑是及时的。我对她们说:"你家有十口人,可以发给你们三袋大米(共150斤),我们还带来了爱心人士捐给的一些衣服,带着这三个小孩去发放点一人拿一件吧!"在同一个屋檐下共同居住了几个月的两户人家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不少。在回来的路上妇女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她老公身体并不是很好,六岁左右的这个小孩到现在也不会开口说话。摄影师和我同时感到吃惊,又好好打量了下那个脸上略显苦难的孩子,我心中唯有叹息!妇女小心翼翼的问我以后是不是每个月都会发一次大米?我想了想回答:"只要战争不结束,以后每个月都会来发一次的。"妇女的脚步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或许这是几个月来她听到的最暖心的话语。
随后的发放过程是很顺利的,上百个难民依次领到了救济米,稍远的发放点也有拖拉机会帮助运过去。一个长久经历苦难的民族已经不懂得如何表达感恩之情,她们只会木呐的配合我们拍照,她们的眼神告诉我她们会永远记住那些真心实意帮助过她们的同胞们。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如何记述此次发放过程,忽然想起我忘记问那户人家的名字了?这么多年来似乎北方的亲戚和我一样都忘记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是一群居住在缅北地区的华人,历史给他们起了个共同的名字——"果敢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