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则新闻,国外一名19岁少女被当地黑帮团伙性侵后怀孕,而后在厕所中生下一个死胎,法官以其没有寻求产前保健为由,将少女定为谋杀罪,判处了她30年有期徒刑。
是不是觉得张口结舌?这女孩也太冤了吧,一个人能有几个三十年,法律就不能通融通融吗?法律的强制性给出答案是不能的,这就是一个法律和人情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的现代社会。
可见一个法律极度完善的国家或地区,会因为法律与人情发生冲突给人带来诸多不便与不解,但与之相比,没有法律可责才是最让人头疼的事。
在果敢,很少听到用法律解决问题或用法律维权一说,大多数的民事和刑事责任案件的处理,基本是靠建立在社会道德范畴上,出自群众认知“好”与“不好”的一套体系来解决的。
如何分辨这“好”与“不好”呢?大家说好就是好,说不好就是不好。我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大家说“好”的事,不做大家说“不好”的事。做了“好”的事情会受到大家表扬,做了“不好”的事要遭到谴责。所以在果敢,大多数人犯了事之后,首要担心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蹲局子,要蹲几天,而是以后该怎么见人,大家对这件事该怎么看,如此简单粗暴。
吸毒偷盗、嫖娼赌博、高利贷、家庭暴力等等违法么?也许我们曾出台过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这些是违法行为,可是后来就像鲁迅先生所说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法不责众也油然而生。 果敢人一向怀有一颗慈悲为怀的心,绝不忍生灵涂炭,对于那些“不好”的人,好似要用宽仁大度来普度众生。所以果敢人强大的包容心催生出越来越多不安分守己犯事的人,社会道德底线总是不停地被越界被刷新下限,导致犯罪成本太低。
道德的约束力滞后于事态的发展,道德与法治社会本不冲突,道德修养本是一个人的自我约束,如果靠道德来约束一个社会的举止恐怕不靠谱吧。
法律的不完善不仅使社会治安管理局限于某个狭小的领域,也给果敢的教育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便。
义务教育没有强制性,使得很多人对于教育的认知仍然保持在识字、认字的阶段上。我的家人一向认为读了书会看字会写字就行,认为这样就不是文盲了,典型的“读书无用论”,这种思想从一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归纳到“不利因素”一派。
不完善的法律条款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比如果敢强劲的经济增长是博彩业支撑着,那么与之并行的应该是旅游业的崛起才对啊,像中国的澳门,美国的拉斯维加斯。然而果敢地区的旅游业收入基本为零,为什么?因为法律不完善,在这里没有人可以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所以没人开发旅游业,也就没人来旅游了。
其次是银行业的发展,博彩业是一个现金流动性极强的行业,需要一套完善的资金管理系统,所以按理说老街的银行业应该也是相对发达才对,但据我知事以来,果敢就曾有过这么两个银行,银丰银行和泛亚国际银行。零九年老街的银丰银行因战乱停止营业,据说出现了挤兑现象,挤兑对一个银行来说威胁甚大,哪怕只是起源于谣言的挤兑。
后来是东城的泛亚国际银行,银行没开业之前广告打得满天飞,老街大小电杆上都能觅其踪迹,泛亚国际银行——果敢人自己的银行,当时看在心里无比自豪,果敢人终于有自己的银行了。谁知开业几个月后又倒闭了,也随之传出一些不知真实与否的负面消息说,有人开了户存钱后老板卷起资金跑路了。
银行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一套极其完备的法律系统,然而在果敢,银行老板卷资跑路,存户能怎么办,上哪告去?果敢百姓心目中银行的信用本就没多好,这谣言一传出,银行业在果敢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拔了。
以上种种,是个人看到较为凸显的问题所在,但相信实际存在的挖一挖还能找出无数问题来。我是果敢人,我当然热爱自己的家乡,但并不是热爱就要把眼前的问题避而不见,实为自欺。把我们的问题和现象找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解决,让家乡变得更美好,这也算是热爱的一种吧!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果敢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这个不久的将来也许是十年也许二十年,那时候果敢人用着自己的银行卡消费转账,老街成了一个文明的旅游城市,这应该就是我们想要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