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甸之光》报4月19日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不久前缅甸大米在国外因为不符合人民食用健康标准而遭到销毁的事件 。
泼水节过去了,缅甸新年到了,不久夏季稻也要大规模收割登场了。在这些日子中,却传来了缅甸大米在非洲象牙海岸(The Ivory Coast,也有翻译为“科特迪瓦”的)因为不符合卫生标准食用有危险而遭到销毁的讯息。这讯息引起了缅甸大米界(包括销售商、生产者及栽种的农民)的震动。连欧盟这样对进口有严格规范标准的国家地区,缅甸大米尚且能争取到过“一席之地”,现在为什么会在非洲的一个国家内遭到此厄运?人们都对此充满了疑问和关心。这事件对缅甸大米未来出口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这时候传出此消息,冲淡了缅甸新年的喜庆气氛。
象牙海岸政府方面宣布到达其国家内的18000吨缅甸大米是属于“有危险的食品”,故下令将其销毁。这不仅对缅甸出口的大米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缅甸其他主要依赖出口的农产品、水产品也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对这些被销毁的大米之来龙去脉应作一番彻底的调查才行了。
“这些大米是在2018年10月就装船出海去了,由新加坡运往非洲国家,当时总数为22000吨。但在销售出了4000吨后就遭到拒绝。接着送往加纳(Ghana)、几内亚(Guiner)、多哥(Togo)等国家,这些国家也同样拒绝。所以有关公司与缅甸的出口商联系,要运回这些大米。我们经贸部门方面也于今年3月间回应同意运回来。”经贸部第二常务秘书U Khin Maung Lwin在回答《缅甸之光》报的问题时如是回答道。
“原来的计划是他们要将这些大米运回来,我们也同意了。这些大米运回来之后我们就要检查,究竟是什么原因遭到买方的拒绝。我们部门与稻谷协会总会、出口检查部门等将联合调查求取真相答案。但后来公司方面回答说不运回来了,就在象牙海岸卸货,今天早上就传来消息了,这些大米被销毁了。”经贸部第二常务秘书继续介绍道。
由于这些大米在去年10月就已装运到有关海轮上去了,在船上搁置了长达6个月的时间,大米质量当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了。但有关部门负责人却认为,大米在上船后不久就遭到拒绝,这更加值得重视,是什么原因这些大米在初期就遭到拒绝。而现在这些大米被销毁,自己手上没有什么“物证”了,要调查原因就显得更加困难了。
“质量检查部门当然也会按照他们的原则进行检查。听说往船上上货时曾遭大雨,在相片上看到被销毁的大米甚至有凝结成成块的状态。主要可能是有关商人的责任。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价钱时就这样开着轮船到处售卖,到最后大米变质了才变成我们国家的大米,影响了国家的声誉。”一位大米商如是评论道。
这一次缅甸大米所遭到的风波,详情如何相信还会有后续消息传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