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滚龙战役已经勘出专题博文《风雨弥漫处》,共有8篇(或8节)。其中特地刊登了这份“战果统计表”。这是滚龙战役留下的最为珍贵的原始资料之一。
正值果敢战事激烈凶吉莫测之际再次勘出此份“战果统计表”。时局与历史问题观察家以及热心网友可能会关注。
“根据军区总部办公室滚龙战役战果统计表(71年11月17日——71年12月18日止)二旅,五旅,八旅作战,击毙敌人174人,敌伤亡378人,俘虏86人。
则共计歼敌638名 表明二旅作战能力最强。击毙敌军106名,伤敌224名,俘敌32名。 五旅击毙敌军31名,伤敌124名,俘敌4名。 八旅击毙敌军19名,伤敌9名,俘敌50名 二旅所属部队:107,3031,3033,3037,贵概县大队 五旅所属部队:4046,3035,4047,4048, 八旅所属部队:4045,501,果敢县大队,另4048营一度参加协同作战 3035在此次滚龙战役期间不是编入八旅,而是编入五旅作战序列的。 作战对象如下: 2旅方面——掸1营,快2营,快4营,快9营,步8营,及当地自卫队; 5旅方面——快5营,克3营,步8营,步6营,快7营, 8旅方面——快5营残部,快7营,当地自卫队 第二份我方伤亡阵亡失踪人员统计数据得自许可都。整个滚龙战役期间许可都在政治部。脱离前线,这个时候他奉行文牍主义,当时一些标明军区政治部的战报通报可能尽出于他手。但是我方阵亡失踪人员统计文字字迹则为杨万俊。如下: 滚龙战斗伤亡统计 机密 总计:牺牲:59人,受伤:215人。 合计,274人。 4045:亡11人,伤10人 4046:亡 ,伤16人 4047:亡4人,伤28人 4048:亡3人,伤14人 3035:亡17人,伤72人 501:亡 ,伤5人 502: 某营:亡1人,伤4人(此处不清) 县大队:亡1人,伤1人 总部:亡1人 其中营干1人。连干4人,排干2人 (二旅未清) 二旅:亡21人 伤66人 营干1人,连干1人,排干20人 尸体丢失:15具 枪支丢失:15枝 投敌:4人 3031:1人 3035:1人 4045:2人 (以上数据记于1972年1月13日)”
后来笔者查阅和对照了老蒋提供的《2旅大事记》,2旅在滚龙战役期间的相关内容与此份统计表基本一致。有的还互为补充和说明。
详细内容可往《风雨弥漫处》专题查阅。
需要说明的是,滚龙战役是缅共东北军区最为主动的主力转移。对滚龙地区的作战则完全是依托内线——依托果敢县根据地对外线地方据点的主动攻击。这个时候果敢县根据地已经非常巩固。有能力动员全县民众支前。
其次,滚龙战役期间东北军区三个旅同时打响,而地处长青山一线的2旅则是绝妙一着。没有2旅则没有整个滚龙战役的“成色”。而“主战场”滚龙前线则有5旅和8旅。综合情况是,2旅的发挥远比5、8这两个旅来得理想。承受的压力也最大。比如在撤出战线前后2旅还一路打响。这些突围作战显得异常激烈精悍。
再次,滚龙战役实施的一个最大的双重标准是,“一旦滚龙战役不理想”(即指‘打不下来’)则主力继续南下佤邦;(而)“南下佤邦(才)是作战长久目标任务”。此时东指(江东指挥部)的可观战果是已经占据了以新地方为中心的北佤邦核心地带。尽管东北军区的“滚龙战役”打得不理想,但是这个时候东北军区的作战自由度很大。也就是说它具备军事(投送)行动自由。
缅军主导的电影《滚龙大捷》不知道放映了没有。所谓“大捷”之说只是一厢情愿,没有任何细节可供支持。这份“战果统计表”才是细节。年前笔者将此表提供给了密亚貌。他撰有一文专门批驳了缅军的“滚龙大捷”说。不过密亚貌的专文仍然缺乏验证的逻辑以及对数据和原始资料的有经验的运用。略显松散乏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