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三大战场理论之外,戴旭对于当今中国最大的贡献,是独创并被国人广泛接受了一个战略概念:“C形包围”。
作为一个研究者,有这样的荣誉,他应该欣慰。但他给我的感觉是很痛苦。因为这实在不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发现。他跟我说,写《2030肢解中国》的时候,他曾经几度推开键盘,仰天长叹。
戴旭的言辞绝不含糊,要么是,要么不是,态度坚定,从不模棱两可。这和大部分学者出言慎重,满口可能、或许、大概和外交辞令等等,永远站在正确的一边,为以后的狡辩留下说辞的做法,截然不同。
戴旭这三本书问世的时候,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到处都在歌功颂德,有人说新中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朋友遍天下,中国的国力大增,正在“崛起”复兴云云。
非常意外的是,戴旭“公然”对中国的现状和未来表示悲观。
一、外部三面被包围的战略态势
先说中国的外部。虽然在论述三个战场理论的时候,戴旭说道中国和伊斯兰世界与俄罗斯同时被包围,但他论述的重点还是中国。他先是沿着中国划了一条线,然后,在这条C字形的弧线上,一个点一个点地解析起来。
一个C字分两段:海上的一段从日本到南海。这半截弧线,年纪稍大一点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就是报刊总是提及的第一和第二岛链。有人也称之为新月形包围圈,是冷战时期美国对中国构筑的。戴旭把这里作为C形包围的前半段,一是因为这个老包围圈依旧固若金汤;二是老包围圈又出现了新状况:首先是日本在冲之鸟礁上公开宣布建海空军事基地,当然同时宣布这个地方是日本发现的新国土。这个地方左边是台湾,右边是关岛,日本往中间一站,三方联盟在外观上就连在了一起。更要命的是,原来这里是公海,是中国潜艇前出太平洋的主要通道,现在日本一来,就把中国唯一可以在战时出远洋的海军力量封堵住了。日本的反潜力量可以比肩美国,光是反潜机就一百多架。这个战略举措,事实上抓住了中国海军的睾丸。中国当然不同意日本的做法,但中国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从东亚历史的角度看过去,再算上日本在与那国岛驻军,戴旭认为日本实际上又开始了战略西进。这是一条血腥的近代史之路。没有深厚历史功底,没有战略警觉意识,断不会下这样的结论。正是在这个结论下,戴旭对日本的研究格外投入。他曾经跟我说,日本的国家性格亦狼亦狗,专看对方的态度。中国和美国都是二战战胜国,但日本对中美的态度不啻天壤。他说,他有一整套对付日本的战略计划,不过没有谁会接受,只能做“种树书”而已。
其次,这个海上的老包围圈,已经全部部署了美国的反导弹系统。韩国、日本、台湾的陆基爱国者3,加上美军和日本海军舰载反导弹系统,大大抵消了中国在东部的导弹优势。这就反过来增加了美日台的军事优势。美国在原有东亚军事基地,不仅增添了隐身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斗机F-22,还准备将F-35出口到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台湾也可能装备。此举,将彻底颠覆东亚军事平衡。记得戴旭几年前就在《环球时报》和《国际展望》杂志等,急切高呼《中国处于核武讹诈时代以来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中》。戴旭是空军出身,深知当代战争的主要力量就是空军,就是现代化的飞机机群,因此对这一态势格外忧心。
这还是日本这个起点的状况。台湾的状况更不乐观,李登辉和民进党执政时期,对大陆的挑衅甚嚣尘上,长时间地消耗了中国的外交和军事资源。只有马英九上台的两年间,大陆才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谁知道国民党能执政多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吃了原告吃被告,继续榨取两岸的金银。非但如此,一旦天下有变,台湾瞬间会重新成为美国的战略基地和抛向大陆的巨石。
南海问题是戴旭最着意的地方。在中国报刊上,关于南海的文章,戴旭发表的如果不是最多的,也是言辞最激烈、态度最坚定的。戴旭力主全民开发南海,不怕争议,加紧开发,其急切的态度之下,其实是对于中国整体战略的深深关切。中国不能掌控南海,就无法推开走向世界的海洋大门。东边有朝鲜半岛特别是日本的海上封堵,东南是台湾,南海是唯一的出口了——虽然出了南海还有印度的阻拦。但南海是非打开不可的。碍于战略保密的原因,戴旭不能说的太白了,只是急切地希望中国赶紧到自己的海上自留地去耕海牧洋。
南海是新中国时期丢掉的地方,直到1987年还在丢。1988年新中国海军在南海打了一仗,夺回来几块石头,算有了大陆海军的立足之地。本来这个地方1945年之后是国民党海军把守的,后来内战蒋介石败北,退到台湾,对南海这个地方基本不管不问,任凭东南亚国家哄抢。这是蒋介石在没有收回琉球之后,第二个被国人诟病的地方。但事实既成,说也无益,所以,戴旭只说现状而没有纠缠历史。他给出的数据是:这些小国,正在准备重型兵器,以应对战争。而美国和俄罗斯都在积极参与,其中又以美国目的最明确。这也是戴旭忧心急切的原因。
六月初,在第9届亚洲安全大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说:美国军舰、飞机在中国南海、东海对中国进行高强度的抵近监视、侦察;以及对台军售,是造成两军交往障碍的主要因素。这个讲话,无意中将中国海上面临的困境,昭示于天下,也让戴旭关于中国海上被包围的说法,添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戴旭的视野是全球性的,当然不会被南海的暗礁绊住。除了太平洋上的危机,戴旭还说到了印度洋。这也是冷战年代没有过的:印度海军居然也经常跑到太平洋上,和日、美、东南亚打得火热。还在2004年印尼海啸的时候,就暴露出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和印度事实上已经组成了亚洲北约。四方不仅政治上互动密切,海军由于经常性的演习,渐渐一体化。2009年中国海军阅兵的第二天,印度海军就到钓鱼岛附近参加和美国、日本的军演了。2010年年底,印度还要到冲绳,参加美国组织的军演。四方只是没有把联盟落实在纸面上而已。当年中国有个四人帮,今天东亚有个四国帮。这个“四国帮”背后,是东南亚十国联盟,东盟的背后,还是美国。
在海上包围圈说完之后,戴旭说中国海军现在处于困境:中国海军被数国海军牢牢地看守在自己的海港里,甚至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传统海域。戴旭还拿中国海军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相比。这肯定会让那些经常气壮山河地说中国海军已经建设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的人感到不快。但在国家安危生死存亡面前,个人或群体的情绪本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实是不是真实。在这里,戴旭表现出了一位真军人敢于直言的品质。他戳破了一个假象,一个中国海上安全的假象。不久后中国商船“德新海”号被劫,从另一个角度也戳破了中国海军很强大的假象。戴旭在他的博客里写道:此次商船被劫,至少暴露了中国军事上的三大短板:一是没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二是没有航空母舰集群;三是没有远洋军事基地。没有这三块板,中国所以救不了自己的商船,没有这三块板,中国军队也根本谈不上远程作战。如此,中国军队只能在自己的本土和海域里“蜗居”。可是,偏偏中国的经济利益又遍布全球,如何保卫呢?于是戴旭说:与其在信息化的名词里拼命转圈,不如把前边的问题当做新军事变革的思考题。但是,戴旭人微言轻,说了也是白说。军中报刊照样整天空谈八股。多年前戴旭就痛击过军八股,但除了基层一片叫好之外,哪有丝毫改观呢?
海军的困境,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的困境。小小的一段海上弧线,其实就是一道外部势力构筑起来的、阻挡中国走向世界、走向复兴的万里长城。中国如果没有意志、没有力量去打破,中国的发展就是不可靠的,中国的经济就是脆弱的,中国的未来就是大可担忧的。戴旭说,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基地,和美军在中亚新设的军事基地,已经让中国东部和西部同时处于美军半小时火力打击范围之内!军事上的压力必然会体现在政治和国民的心理层面。戴旭是在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公开地对沿海处于外部强敌的持续威胁之下感到强烈无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