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愿与风尘附 于 2018-3-14 17:42 编辑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以听到老同志讲起同盟军背井离乡的日子。五年的生活,不是训练就是行军打仗。虽然他们说得很轻松,脸上也很平静,但是我知道他们在那五年的蛰伏里蕴含了多少的心酸与苦辣。辗转在陌生的土地,那不属于自己的家乡,思乡之情总是在午夜梦回时油然而生,这其中的酸楚,只有自己默默体会。有时候,还要面对别人对“8·8”事件的质疑,只能低着头过日子。战士们知道只有不停的战斗、不停的积累作战经验,尊严才会一点一点被拾回,才有洗涮耻辱的本领。 老同志讲述的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那是在一次行军中,战士们经过长途跋涉,人早已疲惫不堪,干粮也所剩无几,充其量只余一些米粒,而可以做菜的干粮早就没了,只能靠采摘路边的野菜果腹。尽管如此,还是一样继续行军,还是一样与缅军作战,士气高昂,不输气节。 途中战士们经过一个村庄。这个村庄看起来很穷,房子用竹篱笆围着,门也是用竹栏杆做的,很是简陋。当看到同盟军到来时,村民们都面面相觑,貌似很仇恨,又有些害怕的样子。同盟军战士们倒是没有管这么多,都很兴奋。因为他们想着可以在这个村庄买一些干粮,这样行军路上就有菜吃了。然而,当他们问村民有没有菜或者肉卖时,村民总是摇摇头,说“没有、没有、什么都没有”,战士们很无奈,只能拖着疲惫的步伐继续往前走。 一个战士走着走着,眼前一亮,径直朝着一户人家走去,手指着主人家的窗台,告诉主人家“我给你20元钱,你能将那半瓶山胡椒卖给我吗?”主人家感觉很诧异,这支军队和以前来的不一样,不烧不抢,连半瓶山胡椒都可以出20元钱买。他忙接过钱,转身拿了那半瓶山胡椒递给这位战士,并拉着战士的手说他家里还有鸡和一些腊肉,问要不要。这下可把这位战士高兴坏了,忙着算计自己身上的钱能买多少,终于是可以大饱口福了。随即又叫了挨近自己的几个同志,也让他们买一些。有了这主人家的招呼,别的人家也开始卖给同盟军一些食物,像鸡和肉类。
但是,同盟军战士们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些村民刚开始不坦诚卖给他们食物呢?
在取得村民们的信任之后才听他们说起,因为这个村庄经常遭到缅军和民团的洗劫,老百姓又分不清个好坏,只要是看到当兵的就将所有的食物藏起来,免得又遭抢掠。 后来,当地老百姓只要看到臂章上有红旗的,就知道是同盟军来了,都争相把菜卖给同盟军。只要看到同盟军行军路过,都背着背篼追着卖小菜或是腊肉给同盟军,同盟军路过的每一个村庄,都毫无例外的受到了村民们的由衷欢迎,据说当地的肉价还因此而上涨了。这个半瓶山胡椒的故事,也让同盟军战士了解了当地艰难生活,而同盟军花钱买山胡椒的故事也在当地各少数民族群众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