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缅甸立国的基础是源于昂山将军1947年2月12日与各少数民族首领共同签署的《彬龙协议》,《彬龙协议》在1947年9月24日的《缅甸联邦宪法》中得到了通过与承认。《彬龙协议》的重点内容是各少数民族在国家政治中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民主国家公民所享有的各项权利和特权。《彬龙协议》成为了缅甸联邦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争取民族权利所依傍的重要法律依据,由于《彬龙协议》本身存在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临时协议缺点,在昂山将军1947年7月19日被暗杀后缅甸政局动荡彬龙精神始终没有得到各方的共识。1962年吴奈温将军发动兵变推翻了吴努政府,军政府全面掌控缅甸政治舞台排斥异己大规模屠杀各政党领袖,借社会主义之名对全国经济实行“国有化”法案强行将外资银行出口贸易工商业产业等全部收归“国有”,对教育新闻媒体实行无偿霸占垄断,对少数民族实行野蛮强迫同化的大缅族沙文主义压破政策,导致民族宗教矛盾激化加深引发了持续至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战。 还处于奴隶社会思维的缅军政府很多怪异行为让文明社会的人类完全无法理解匪夷所思。1933年日本关东军对中国发起古北口的长城战事,在战役结束后日军发现山头阵地上只有7个中国军人的尸体,他们没想到7个人居然挡住了数千人的进攻而且还杀死了几百名帝国军人,当时的日军指挥官命令把这7人厚葬还为他们立碑“支那七勇士之墓”在场所有日军为他们敬礼。这是日军对7名勇士的敬佩对死者的尊重,即便是敌人也应该尊重军人顽强战斗的勇敢精神,尊重逝者的生命。二九光复战果敢同盟军手持轻武器以区区两千人与装备飞机大炮等重武器的数万缅军鏖战四个月大量杀伤敌人虽败犹荣!缅军占领南天门阵地后用脚踩在战死的同盟军战士尸体上拍照炫耀......看到照片的一霎时我的心在颤抖在流血,怒火冲天、怒不可遏。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世居缅甸四百多年的勐稳华人在1752年就跟随缅王吴昂瑟雅四处征战建立缅甸第三王朝,攻打泰国时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始终忠于缅人从没有过一次反叛。相传其首领王国达还在战场上救过丹瑞一命,做了整整四百多年的奴隶才被主子赐予做人的资格,2016年以弃汉入缅的代价终于拿到了缅族人的粉红卡身份证!举族欢庆感恩戴德地感谢主人的慈悲。耻辱!耻辱!耻辱!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不知道果敢民族需要多少年的效忠才能换来做人的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慈悲宽容是佛教最基本的宗旨,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众生平等是佛祖释迦牟尼不满于婆罗门种姓制度创立佛教的原始初衷。做为全民信佛一生必要出家一次,温文尔雅彬彬有礼的缅族佛教徒怎么对待少数民族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行为呢?欲了解一个民族必要了解它的历史与文化,因为我不是专业学术研究者临阵磨刀地查阅了一些有关缅族的历史文化资料,现学现卖地谈一下井底之蛙式的肤浅见解。
缅族起源于中国古代西部的氐羌集团是古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隋唐时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地带及其以南的白狼羌是最初缅人的袓先,白狼羌被吐蕃所灭部分臣服吐蕃、部分南逃滇中在南诏灭骠国后迁入叫栖一带定居下来,受孟族骠族影响成为农耕民族。带有游牧狼性的缅人拥有强大的骑兵部队,四处攻伐开疆拓土是体现其民族精神的途径。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即位后,征服掸族孟族等王国建立了缅甸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半封建奴隶制部族王朝,蒲甘王朝(1044一一1287)吸收孟人文化创立缅文、皈依佛门定佛教为国教,上座部佛教(南传小乘佛教)与缅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泛神论信仰(山神水神树神等等保护神)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缅人的民族传统文化。印度文化对缅族影响巨大,在王室推崇婆罗门祭司的推广下印度礼仪、节日、占星术、风俗习惯等融入缅人的生活中,直到现在缅族人仍然信奉的是一种以佛教为主伴有婆罗门神祗崇拜的混合信仰,王权神授、神选种族的思想由婆罗门祭司植入缅人的脑中,在缅人编撰的《琉璃宫史》等著作中有鲜明的体现。利用宗教加强王权的统治,社会等级制度严格,对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区别对待,对孟族若开和掸族怀柔拉拢联姻同化;对克伦克耶等实力相对弱小的民族采取奴役打压边缘化政策,承担沉重的劳役赋税。婆罗门教在缅甸三大王朝统治时期兴盛一时,英国人占领缅甸后婆罗门教逐渐衰落消亡。蒲甘王朝建立的是部族国家(种族认同——把政治认同与种族起源和种族身份联系在一起以血缘关系纽带排斥其他民族)而非公民国家(国家认同——在尊重包容各民族文化宗教种族不同差异的基础上形成更高层次政治概念的民族共同体国家意识),蒲甘王朝是缅人民族构建国家鼎立的奠基石,阿奴律陀在缅人心中是一代雄才大略的神武大帝,历史地位堪比中国的秦始皇。
其后历经东吁(1531——1752)贡榜(1752——1885)两个王朝,历代缅王秉承神武大帝彪悍尚武的精神,善用权谋之术(兵不厌诈、策反内奸、避强击弱、各个击破)不断穷兵黩武扩张领土,相继灭亡勃固、若开、阿瓦等王国,侵占曼尼普尔、那加兰、阿萨姆,两次灭亡泰国将老挝纳入版图,臣服柬埔寨(多次北犯中国明清两朝都以失败告终)一度称霸中南半岛。顺带谈一下东吁王朝时期果敢民族的由来——咒水之难,1661年8月12日缅王莽白诱骗逃入缅甸境内的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解除武装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以结友好,次日黎明文武百官数十人到达波焰塔下即被缅兵3000人包围,黔国公沐天波知道横生变数夺刀反抗杀死缅兵数人,部下也抓起柴棒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全部遇难。缅军随即涌入永历帝君臣住所共诛杀300多人搜掠财物女子,对扈从官员家属滥加侮辱,史载:尸横遍野、满地狼藉、母哭其子、妻哭其夫、女哭其父、惊闻数十里,不甘受辱的永历帝后妃刘、杨两贵人与女眷一百余人自尽身亡、血腥之气数日不散。洗劫过后缅军将永历帝和身边仅剩数人羁押,君臣相对饮泣、痛不欲生。吴三桂亲率十万大军逼近瓦城,缅王大惊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1662年4月14日永历帝在昆明篦子坡(逼死坡)被清军用弓弦勒死,李定国闻知噩耗仰天大哭不止,二十七日临终前对儿子说:任死荒郊,勿降也!大明王朝最后一曲悲歌落下帏幕。侥幸躲过咒水之难的南明残部隐入滇西(缅北)原始森林坚韧不屈、繁衍至今,这就是果敢民族的起源。一段如歌似泣悲壮如荷马史诗般的真实历史!千古兴亡多少事、不尽长江滚滚流。
大英帝国发动三次英缅战争(1824——1885)历时61年灭亡贡榜王朝,神选子民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1885——1948)沦为奴仆,缅王之梦沉碎于伊洛瓦底江。英国人疯狂掠夺缅甸的自然资源重点打压缅族人推行以抑缅方针,对缅族和少数民族实行分而治之、以夷制夷的民族政策,鼓励其他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深了缅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对今日缅甸乱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48年1月4日缅甸正式脱离英国独立,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大缅族沙文主义思想死灰复燃,复兴缅族三大王朝的神圣梦想就如婆罗门祭司阴魂不散的魅影时刻依附在军政府将军们的体内。妄想依靠武力征服、等级划分、强制同化的民族政策复古三大王朝的辉煌灿烂(印度1947年就在宪法中废除了种姓制度,只是上千年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一时不好改变),无视被占领地区少数民族内心的感受,将缅王阿奴律陀的金像强行树立在刚刚征服的土地上彰显缅军的赫赫武功,缅王金像手指的方向隐藏着将军们心中不可告人的伟大宏图,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佛学实质就是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三无漏学,所谓学佛就是持戒、修定、证慧,由持戒而生定、由修定而证慧、由证慧而成佛。缅族人信仰的是南传小乘佛教(“乘”是梵文指运载工具比喻佛法济渡众生,像舟车之类的运载工具能载人由此达彼的意思),小乘佛法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更加讲究个人苦修注重仪式修持追求自我内心的解脱,博爱观念不强,大乘佛教追求普渡众生,孰优孰劣留给佛学家思考。佛教从古至今影响着缅族人,从生至死每一件事都与佛教密不可分,诵经念佛是每一个虔诚缅族佛教徒的日常功课,家家供佛、人人拜佛,僧侣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特殊礼遇民间宗教势力强大(从袈裟革命与极端佛教主义者维拉督的身上可见端倪),出家捐献、乐善好施、赤足拜佛、敬僧布施,大大小小的佛事活动贯穿于缅人的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佛教文化熏陶塑造了缅人热情好客、朴素诚实、克己求善、乐于助人、温厚谦恭的表象性格。知足常乐(好吃懒做)乐天知命(不思进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站在不同角度,正反两面各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人与每个民族的性格都是双重性格甚至多重性格,单重性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每个民族的性格属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民族劣根性),出世与入世在缅族人身上有很大的落差表现,进入寺庙面对佛祖缅人六根清静、一尘不染、顶礼膜拜、心虔志诚、百分百的纯净佛教徒,出门在外流连市井时则是不打折扣的利己主义者。缅人迷信宿命凡事不想通过努力去改变,只想得到守株待兔式的意外收获,并且心安理得存有不劳而获的心理(佛教祈求来世的负面消极因素),生活节奏慢、工作效率低、时间观念淡、办事迟缓、拖泥带水、热衷于各种节日活动(传统文化影响)快乐与金钱没有太多关系这句话在缅人身上得到完美诠释。今朝有酒今朝醉、保守排外不愿革新,执着于传统习俗(背篓军的时髦装扮)凡事只求于己便利无视他人的需求,不懂合作共赢,不愿分享利益与快乐,贪图小利顺手牵羊的机会主义者(战争中趁火劫掠)只要不涉及宗教文化传统现实中的多数缅人是一个实利投机主义者,没有固定原则,趋利避害、朝秦暮楚,个个信佛拜佛真正懂佛悟佛者廖若晨星。因为文章篇幅有限,就不谈缅人高雅如阳春白雪的文学著作,只从流行于街坊民间缅人自编的下里巴人的笑话中窥视他们乐观洒脱诙谐幽默的民族性格。 缅甸各机关都贴有一显眼标语:不必贿赂。外行人看了觉得政府十分清廉,内行的缅族民众却说:这是在提醒你怕你忘记——全民腐败的社会现实。挂在移民局门口的标语:不怕被活埋、就怕被人埋!——处于人口大国夹缝中的民族危机感。每当缅族人与外国人发生纠纷时,缅族人动不动就聚集在一起高声合唱缅甸国歌,当有外国人学唱缅甸国歌时缅人非常生气,因为国歌是这样唱的:这是我们的国家,这是我们的土地......——自卑又自大、小肚鸡肠的民族中心主义思维。由于上述原因老缅最怕军人唱国歌,在新都内比都建设期间,经常有当地农民愁眉苦脸的说,最怕军人唱国歌:这是我们的土地......他们一唱国歌心里真是哇凉哇凉滴!(政府军方征地从不给任何补偿)——强横军政府、无奈老百姓。三个华人籍贯分别是福建、广东、云南,偶遇一缅族朋友,因为福建人都做生意当老板穿长袖所以被称为长䄂德佑,广东人多为木匠穿短袖称为短袖德佑,老缅问云南人:你是什么德佑?云南人回答:背心德佑。(云南人常穿背心)——老缅对“德佑”一词的模糊认识,所以有好德佑坏德佑之分。老缅俗语常说:做人要向德佑一样找钱,学格拉(印度人)一样攒钱,千万别学巴玛(缅人)花钱——受佛教影响不善理财。
诸如此类的笑话很多,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状态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心理特性。军政府对8888学生民主运动的血腥镇压扼杀了人民追求真理的良知,在极权专制的暴政统治下普通的缅族百姓生活在恐惧中,缺乏自信、主见与独立人格,胆小懦弱、畏惧强权、逆来顺受、苛且偷生、被民族极端宗教主义势力裹挟,盲从于大缅族沙文主义狂流。民族和解必要以民族平等为基础,历史证明:任何没有政治权利政治地位仅有经济地位的少数族裔在国内很多政治危机中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替罪羊。例如:亡国千年的犹太人始终遭受歧视压迫惨遭二战时的种族灭绝;勤于经商富甲一方的印尼华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经受的残酷虐杀;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缅甸排华事件......小小一张身份证是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切勿掉以轻心、等闲视之!民族投降主义根源于民族悲观主义即民族失败主义,由恐缅心理变为媚缅心理,片面认识到表面军事力量的差距,无视缅甸境内各民族风起云涌的革命解放浪潮和人民的力量!
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权利时时受到侵害,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处处为统治阶级辩护,在动物界能找出这么弱智的东西都几乎不可能。——林语堂先生语录
缅甸的历史就是一部延续近千年的部族战争史,至今仍在演绎着来自于中世纪的征服与反抗、反抗与征服循环反复的怪圈历史,从未能够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文化统一的现代文明制度的国家模式。缅甸缺乏像鲁迅先生一样能用笔唤醒民众自私、冷漠、麻木、愚钝的伟大思想家;缺乏像泰国王室那样能够让各派政治军事力量尊崇敬仰的精神领袖;缺乏跨种族、跨宗教、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爱胸怀。身在缅甸幸福而痛苦,幸福于秀丽山川、民风淳朴;痛苦于战争不断、毒品泛滥;这是一个佛陀与阿修罗同在共存的国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行径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